一枝独秀不是春,能说会说春满园——对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说论文,对中论文,口语交际论文,几点思考论文,独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板块,可在我们中年级的课堂中,其地位有点尴尬,教师教之无味,却又弃之可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层面看,很多教师认为“口语交际”不可检测,也不是期末测试的内容,因此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以致很多时候口语交际成了无足轻重、蜻蜓点水似的教学环节。从教材内容看,部分口语交际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调查,学生如果准备不到位,教师无从指导,学生无话可说,课堂沉闷不已,教学效率自然就低了。从学生能力看,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他们不善于取舍、整理资料,课堂上也不能有序、有重点地表达,口语交际只停留在个别学生身上,一枝独秀,绝大多数的孩子成了听众,多元互动就更谈不上了。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很多老师已经开展了研究和实践。南靖县靖城中心小学的陈老师提出了“口语交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的观点。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的潘老师建议“创设情景,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这些老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也尝试对“口语交际”的教材、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变革,通过优化学习内容、精设导说任务、评价促进交互等手段,努力让“口语交际”生动起来。 一、改“学习库”优内容,有话可说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往往只有简短的要求提示,这样的“学习库”显得有些贫乏,很多时候,学生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表达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优化学习内容,扩充“学习库”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显得特别重要。在具体实践中,我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处理,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链接,关注与单元课文的联系,扩充与交际语题有关的资源,在多方拓展、变化中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变得有话可说。 (一)衔接生活激兴趣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口语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也注意到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但是他们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过于普通化、典型化,没有为学生量身定制,导致了学生说空话、套话比较多,表达真实情感的比较少。事实上,我们应该把“生活化”的情境聚焦在学生的身边,尽量用孩子们具体可感的情境、事例来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以四下“以诚待人”口语交际为例,我也和大部分老师一样开展了情境教学,但我选取的事例和话题全部来源于班级学生亲历的生活:走路的时候太急了,撞到了旁边的同学;班里的同学生病了,吐了一地;吃过饭,把擦嘴的餐巾纸乱丢……我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演一演,说一说。由于是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所以学生的表达欲望被一下子激发了起来。在“表演交际”中,学生真切地安慰同学,严厉地劝阻不文明行为;一些举止不够文明的学生也难为情地表达了改正的决心。这样的交流,将语言表达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内容前置活表达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是为了配合这一单元的主题而安排的,它与前面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一组课文时,教师要全面把握教材,前后融会贯通,更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前置,融入平时的课文学习中,这比单独学习的效果好得多。读中引说,以读促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上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学习课文《猫》时,孩子们在老舍爷爷所举的生动事例中,感受到了小猫的淘气。在拓展阅读链接时,学生欣赏到了周而复先生笔下那只漂亮的小花猫。因此,表达的欲望特别强烈。于是,我趁热打铁,将该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前移至第15课后,学生有了表达的需要,也学到了文章中一些介绍的方法。他们一个个争着抢着要说家里那只淘气的猫、调皮的狗.…….交流中,孩子们能学着作者通过举事例的方法进行介绍,也会学着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小动物可爱的外形。正因为有了对课文的激情阅读,学生才有了说的兴趣;有了课文介绍方法的引路,学生才掌握了介绍的窍门。 (三)素材补充丰话题 小学生大都关注和喜爱童话、动漫,很少有孩子能关心国家大事。三下第七单元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谈谈了解到的国外情况,交流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事情。可是,除了课文和课后的两份资料袋外,其他中外友好交往的事情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该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遥远和陌生的。为了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我从两个方面对口语交际的“学习库”进行了拓展和补充。 1.学科整合 浙教版三下《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中课文《世界真奇妙》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有趣的世界之最,还通过优美的图片展现了各国标志性的建筑、精美的食物等。利用这些资源,我有效地进行了学科整合。口语交际课上,让学生利用《品德与社会》课本,结合书中的内容和图片,选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方面,如各国的建筑、服饰等进行有重点的介绍。有了资料储备,学生自然就能说、会说了。 2.资源扩容 在开始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就有意识地以“资料袋”的形式,补充各类中外友好交往的事例。教学《卖木雕的少年》时,适时补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非洲建设了坦赞铁路的事情。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时,补充中国国际救援队参与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救援的事例。各种资料丰实了学生的感悟,更激发了学生了解其他中外友好事例的兴趣,为口语交流奠定了基础。 同样,在进行四上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了解的自然奇观”之前,我充分利用我校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利用网络课程《走近海宁潮》《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孩子们观看了海宁潮的视频,了解了海宁潮的成因;走进了大峡谷,图文并茂地欣赏了峡谷的瀑布、冰川、各类珍奇的动植物。这一系列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拓展学习的兴趣,也为口语交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交流“保护文物”时,除了出示书中有关长城的报道,还补充了长城遭破坏的新闻、图片、视频,直观的、多形式的材料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热烈地提出各种保护长城的建议。 二、设“导说单”引表达,有序地说 有话可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能说、会说才是口语交际的目的。有时学生能饶有兴趣地说,但不一定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给学生设一架攀登的梯子,用它来打开口语交际的大门,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我校一直开展学习单的设计与研究,由此我想到,教师可以将“口语交际”听说的要点转化成多种形式的“导说”任务单,以直观、明确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导说单”的提示,可以为学生的说话提供帮助,更好地搭建攀登的支架,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一)给一个支架,明确说法 “导说单”借鉴学习设计的基本理念,为口语交际搭建“攀登支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者的作用显露无遗。通过“导说单”让学生明确表达方法,交流做法,对提高口语交际效率很有帮助。在具体操作中,我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方式来搭建支架: 1.表格“导说单” 三上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我们能做点什么”,让孩子汇报经过调查、访问和查找资料等形式了解到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综合性学习成果。我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了调查表,引导学生在活动前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在口语交际时,调查表变成了“导说单”,学生只要按顺序依次汇报,就能有条理地和同学分享综合性学习成果。“导说单”为学生交流提供了支架,从而达成了课标中对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目标的设定,“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枝不是春天,可以说春天充满了花园--关于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_口语交际论文
一枝不是春天,可以说春天充满了花园--关于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思考_口语交际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