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论文_王兰平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论文_王兰平

王兰平(新疆奎屯第七师130团医院 83403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95-01

手术室是病人接受手术检诊、治疗和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人和相关物品接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风险,如果自我防护不善,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可能陈伟传染源或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风险教育,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1.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相关因素

1.1生物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在手术配合中又极易受到刀、剪、针等锐器的损伤,因此污染自己的机会较多。目前最引人重视的示病毒感染,如 HBV和HIV。

1.2化学因素①手术室护理人员每日工作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等及残余吸入麻醉药异氟醚等的环境中,对人体的肝、肾、皮肤等器官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特别是甲醛,吸入高浓度甲醛气体对中暑神经有害,还可致肺水肿。②术中使用电刀产生的烟雾含有碳化了的组织及产生的气体,它会使人感到头痛、恶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在肿瘤手术中使用的抗癌药,如: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护士在操作时常可因药液外漏到皮肤上而被吸收,也可因溶解粉剂时的气雾而经肺吸入这些都能导致集体免疫力降低。

1.3物理因素 ①手术中使用C臂机时辐射产生的X射线,若长期接触会使人体白细胞下降。②手术室的电器设备如高频电刀、电钻、麻醉机、监护仪等在使用时产生的噪声以及术中金属器械的碰撞和室内人员的大声对话等,这些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情绪激动,不利于参加手术人员以正常状态进行工作。

1.4心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处紧张状态,极易引起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

1.5其他因素 长时间站立及饮食睡眠规律的异常,易引起颈椎病、腰腿痛、下肢静脉曲张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2.?防护措施

2.1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宣教,使广大手术室护理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危害性,同时做好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自我防护知识和技能。

2.1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掌握良好的个人防护技术。①术前了解病人的情况,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防护。对急诊或未确诊的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一定要戴手套、穿隔离衣,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等。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意外针刺伤,刀割伤,若不慎被刺伤,应及时将污血挤出,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疾病的检查和随访。若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个月、6个月间隔)。②加强手术室空气流通,配备空气净化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接触甲醛、戊二醛化学消毒剂一定要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罩,防止溅到皮肤、眼睛里。在使用高频电刀时,用吸引器将散发的异味吸掉,或选择带吸引器的电刀笔,及时将烟雾吸走,避免烟雾在局部浓度过高。选择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并定期检查,防止漏气。配抗肿瘤药时,戴好手套,溶解粉剂时注意勿使粉末溅出产生气雾。③加强设备管理,做到定期检查,定期保养,保其功能良好,掌握用电常识,严格按规程操作,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造成的危害。手术中需用X光机射片时,应穿戴防护用具,尽量避免身体被直接照射,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参加此类手术,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防止手术室噪音污染,减少不必要的对话,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各种监护设备音量大小适宜,尽量保持室内安静。④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合理安排工作,减少无效劳动,积极参加健康娱乐和文体活动,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郑树.《外科学》,2004、2(6):21.

论文作者:王兰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论文_王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