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中国邮电通信事业——邮电部副部长林金泉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邮电部论文,副部长论文,邮电论文,中国论文,访谈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的落后,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邮电部副部长林金泉同志对于我国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谈了他的看法。
谈到我国邮电通信业的飞速发展历程和现实水平,林副部长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邮电通信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行业1980年实现扭亏为盈,1985年发展速度开始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七五”、“八五”以来逐年加快,到1994年底,主要通信能力和邮电业务总量提前一年完成“八五”计划,提前六年实现了在1980年基础上翻三番的目标。
我国已建成以北京为中心,通往全国城乡的邮政运输、投递服务网络;已初步建成包括光缆、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多种手段,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到1994年底,长话业务电路达到68.7万路,是1978年的37倍;长途自动交换机从无到有,容量达到220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4878万门, 是1978年的12倍,加上与公用网相联的用户交换机,全国城乡电话网总容量达到6162万门。邮电局所发展到6万多处, 邮政干线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
邮电通信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规模上发生了突变,在通信技术装备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邮政在信函、包裹分拣等机械化、自动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营业电子化和各类计算机等得到普遍推广。电信通信网已实现由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转变,并正在加快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过渡。全国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80%,市话交换程控化比重达到97%。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步数字系列(SDH)、数字移动通信(GSM)等技术开始在通信网上应用。如今,通信网的结构和整体技术水平,跨过国外通信发展的某些传统阶段,一跃而进入了较为先进的行列。
邮电通信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既有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也有值得总结的问题。展望未来,前程似锦,任重道远。林副部长说,为了在“九五”期间实现邮电通信事业的新发展,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继续加快邮电通信业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的实质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它对于加快邮电通信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过去我们加大投入、迅速增加通信能力,邮电网的面貌就焕然一新,邮电业务量、业务收入就大幅度上升,从而使邮电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邮电通信有了很大发展,但我们仍然面临着需求的很大压力,电话的普及率还不高,距离城市居民一户一部电话的装机能力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国家加快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对邮电通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邮电部门来说,通信需求的压力,同时也是通信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继续深入贯彻国家确定的邮电建设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高起点,保持高速度,力求高质量,扩大规模经营,实现超常规发展。
二.正确认识地区差异,实现全国邮电通信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都很不平衡。根据邮电通信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点和为全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需要,邮电部门采取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狠抓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大城市的通信建设,以此带动整个通信网技术进步和规模发展的战略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在狠抓沿海开放地区通信建设的同时,对其他地区也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一是推行全面经济核算制、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工效挂钩,在分配上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使这些地区的通信发展和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相应改善;二是在通信建设上,从全网出发,并不因为有些地区业务量一时不大,效益不高而影响必要项目的安排,从而为全网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尽管邮电发展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这是世界各国在通信大发展时期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必然的。因为通信发展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199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国内生产总值东、中、西部分别为:26221.2亿元、12277.8亿元和6255亿元。其差异比为4.19:1.96:1。这样的经济发展差距自然会给邮电发展带来相应的地区差。 应该看到,东、中、西部虽然在数量上存在差距,但在邮电装备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这些地区发挥自身工作的潜力,从主观上再作努力,缩小差距是可能的。
全国通信网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地区通信发展要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求得共同的发展。通过宏观调控,中、西部地区立足当地、立足自身,在充分用好政策的同时,依靠自身努力,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完全可以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路子。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如湖南、新疆、湖北、黑龙江、贵州、四川等省、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综合通信能力快速增长,他们完成的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充分显示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及其实力,较好地适应了当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强化企业管理
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邮电部门一项重要任务。最近几年邮区中心局陆续建成,安装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替代了过去手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然而,要想充分发挥系统的效能,则需要在管理体制、生产组织、分配制度等多方面大胆改革,研究并实施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中心局作用。同样,电信网的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新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外,邮电行业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点多面广、人员比较分散,通信运行不间断,组织指挥高度统一,随时为社会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特殊性,也从客观上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
推行科学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之一。针对邮电企业实际,推行科学管理重点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一)构造面向市场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企业的运行规则。目前不少企业机构还是纯生产型、机关型的模式,有的内设机构过多,分工过细,效率不高;有的仍然采用过去简单的管理手段,与先进技术、大容量、大网络、大市场、大服务很不适应。尤其是邮区中心局的体制和地市为中心的C3本地电话网的逐步建成,必然会改变网络组织和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根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必须及时按业务发展建设、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格局,调整通信企业运行机制。
(二)深化改革。这是实施科学化管理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邮电通信特点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有利于加强部、省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通信网的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有利于提高通信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出发,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的重点是:扩大通信建设融资渠道,理顺通信企业内部关系,研究、调整通信企业之间和通信专业之间责、权、利关系;完善通信运行机制,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企业内部劳务市场,实行企业内部待业制度,逐步建立职工自主择业,企业自主用人机制,严格控制企业增员;完善工效挂钩办法,拉开企业之间、职工之间收入差距,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端,建立和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加强邮电支撑系统改革,促进校企办学,推动科研、工业和使用部门的结合,加快建立产业集团化步伐。
(三)自觉地苦练内功,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企业练内功必须从加强基础管理做起。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管理是基础,如果管理水平低下,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二是要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使之符合企业的发展和市场规律的要求;三是要改进和加强基础管理、现场管理、服务和质量管理。重要的问题是要抓好管理层的管理,没有高素质的管理层,就不会有高水平的管理;四是要加强职工的培训,加强班组建设,带出一支思想好,技术、业务水平高的职工队伍。总之,始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进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就是在管理中运用科学的思维、以先进科技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世界上一些大的企业集团注意到,当技术和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经济规模愈大,要求职工的素质就越高。有些企业积极作出反应,从增员走向减员,走高科技、高效益的路子。日本NTT 公司, 从1985 年到1992年把公司职工人数由31万多人减少到22万人,共裁员9万多人。 而NTT公司电信事业仍然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又如, 随着我国邮电通信技术装备水平逐步现代化,既减轻了手工劳动,还部分地代替了人的脑力劳动。为适应这种生产力的变革,我们要坚持全国邮电职工人数零增长,并积极向负增长努力,这正是运用科学思维和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效益的体现。
(五)加强职工队伍教育,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任何科学管理要靠具有高素质的人去掌握,去实施。加强职工教育,要紧紧围绕通信这个中心,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树立敬业和奉献精神,深入开展“三爱一满意”即:爱社会主义国家、爱企业、爱岗位,一心为用户、满意在邮电的教育活动。做到讲理想、讲大局、讲奉献,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同时要切实加强新业务新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培训,加强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不断提高邮电职工队伍的整体技术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关键是领导群体的高素质。
四、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通信发展的成果体现,邮电系统百元固定资产所创产值,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即劳动生产率是反映效益的主要指标。
现在,各省、区、市效益的差距明显,且一些自然条件相差不大的省、区、市效益却差距较大。经过计算可知,百元固定资产创产值的最高值101元,最低值14元,次最低值26元,最高与最低、 次最低相差7.2倍、3.9倍;劳动生产率(按人均邮电业务总量计)最高值167640元人民币,最低值12998元人民币,次最低值15637元人民币,相差12.9倍、10.7倍。
与国外相比,邮电效益低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如,1992年每千条电话主线电信职工的人数,韩国3.94人,日本4.75人,法国5.08人,加拿大5.95人,泰国15.8人,菲律宾27.0人,而我国是47.6人。由此可见,在对待两个效益的问题上,各省、区、市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增加产出、降低消耗。过去,有的单位顾此失彼,机线不配套,影响正常放号,实装率过低,造成浪费。还有些单位在扩大通信能力的同时,没有抓好市场开发,业务发展,致使通信能力不能发挥效益。工程管理,内部物资消耗管理,资金管理,劳动力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有许多的潜力可挖,关键是我们要下功夫,花力气,眼睛向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效益,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邮电通信事业的扩大和效益都向先进水平靠拢。
标签: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