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探讨

不孕症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探讨

常秀峰[1]2001年在《不孕症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探讨》文中指出本文从文献综述与临床探讨两个方面讨论了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输卵管阻塞及抗精子抗体(AsAb)所致不孕症的治疗。 综述部分:从辨证论治、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概述了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不孕的治疗;从内治法、外治法及内治外治相结合等方面概述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概述了抗精子抗体所致免疫性不孕的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局部隔绝法。兔疫抑制剂疗法及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医治疗包括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局部用药等。结论:补肾为主人工周期疗法与西药相结合是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较好方法;补肾疏研与调周相结合,并辅以心理疏导是治疗黄体不健性不孕的较好方法;输卵管阻塞宜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医药及ART是AsAb所致不孕的较好治疗方法。 临床探讨部分: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输卵管胞性不孕及免疫性不孕的治疗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肝郁在不孕症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认为不孕症的治疗宜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补肾与调肝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及中西医相结合。

高影茜[2]2014年在《中药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输卵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经腹腔镜术后中医药治疗与单纯行腹腔镜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以及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以期为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方法:将60例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输卵管积水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腹腔镜手术配合中药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于术后连续口服中药3个月,并随访6月。治疗前后对上诉两组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以及疗效性检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妊娠率、中医证候、局部体征表现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组间的差异。结果:1.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较单纯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9个月内的受孕率具有显着差异(P<0.05);2.即使未能成功受孕,中药联合腹腔镜治疗相比于单纯腹腔镜治疗可获得更高的输卵管通畅率(P<0.01);3.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进行比较,中药联合腹腔镜组总有效率达到90.0%,显着优于单纯腹腔镜治疗组的80%有效率(P<0.05)。4.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使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局部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中药联合腹腔镜治疗组与单纯腹腔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两组间疗效相比,中药联合治疗组的优势更为显着(P<0.05)。5.中药联合腹腔镜治疗与单纯腹腔镜治疗均可显着降低治疗前血清TNF-a水平(P<0.01),但两者相比,中药联合组对TNF-α的降调影响更为显著(P<0.01)。6.安全性分析: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常规心电图检测在治疗组30例患者用药前后的均无异常,提示该疗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1.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通过松解盆腔的局部粘连、恢复输卵管卵巢正常的解剖结构,达到纠正输卵管阻塞的治疗目的;2.中药治疗对该病具有显着效果,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综合疗效、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等多个方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调节患者输卵管局部炎性因子,如TNF-α的水平,进而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水肿及纤维素样渗出,降低或延缓输卵管粘连可能,并通过改善盆腔局部血流、抑菌杀菌、镇痛解痉等有关功效,共同达到治疗目的;3.腹腔镜手术后结合中药可以显着提高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减轻患者不适,提供更好的受孕环境。

何利利[3]2017年在《针灸调理冲任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患者IL-6、TNF-α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针灸调理冲任方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观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输卵管通畅度、宫内受孕率及症候体征的改善情况,以此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机制,为治疗输卵管性炎性阻塞性不孕提供部分临床依据。方法:所研究病例来自2014年9月-2016年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妇科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共120例,按照1: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60例(针灸调理冲任)和对照组60例(普通针灸治疗),分别给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6个月经周期)。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1年内宫内妊娠及输卵管通畅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症候体征改善情况,以此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分析观察组中年龄、病程、不孕类型及输卵管通畅情况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1.对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相关病史、病程及治疗前中医症候体征积分等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差别均无统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针灸调冲任组与普通针灸组总有效率依次为83.33%和65.0%,两组间疗效相比,针灸调理冲任组的疗效更为显着(P<0.05)。3.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显着降低血清IL-6及TNF-a水平(P<0.05),且疗程越长效果越明显。但组间疗效相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血清IL-6及TNF-a的降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炎性因子的降调效果相当。4.观察治疗1年内宫内妊娠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宫内受孕率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着差异(P<0.05)。即使未能成功受孕,经HSG检查发现观察组可获得更高的输卵管通畅率(P<0.05)。5.治疗前后对组内中医症候体征总体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8.33%。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候体征,但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6.对观察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病程与疗效成正相关,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疗效好;但年龄、不孕类型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等对疗效影响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样本不足、个体差异大等导致的误差。结论:针灸调理冲任对该病具有显着效果,主要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及局部体征疗效等多个方面,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整体及输卵管局部炎性因子(IL-6、TNF-?)的水平有关,从而减轻局部炎性反应,修复组织损伤,减少水肿及纤维素样渗出,降低或延缓输卵管粘连可能,及改善盆腔局部血循环,以达到治疗目的。

徐培阳[4]2016年在《盆腔粘连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中药疗效评价》文中指出近年来,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50%,而在引发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中盆腔粘连又是最常见的。本文概述了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盆腔粘连导致的输卵管性不孕的认识和方法,并指出西医在手术治疗后应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理状态,提高受孕的机会,并预防术后盆腔再次粘连。而中药治疗可以促使炎症吸收,抑制局部渗出及结缔组织增生,从而阻止输卵管机械性通畅后的再粘连,并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减少输卵管切口形成疤痕,恢复正常的蠕动,可明显地提高输卵管通畅率,提高妊娠机会。盆腔粘连导致的输卵管性不孕的病机为“瘀”和“结”,其治疗大法是化瘀散结消症,理气活血通络。“通络煎”作为许润叁教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经验方,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方基础上临证加减,既可治疗女性不孕又可改善相关证候。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究盆腔粘连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因素和中药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研究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回顾性分析中医药治疗盆腔粘连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对该病细化分类,探究不同程度盆腔粘连导致的输卵管性不孕、相关证候和中药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造影片和盆腔粘连严重程度之间有无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优化盆腔粘连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根据造影片盆腔粘连的诊断标准(①输卵管螺旋状弯曲②造影剂弥散呈现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楚的聚积③子宫固定偏向盆腔一侧④输卵管周围光晕征⑤输卵管上举),将患者分为四组(1组为符合两项盆腔粘连诊断标准、2组为符合叁项盆腔粘连诊断标准、3组为符合四项盆腔粘连诊断标准、4组为符合五项盆腔粘连诊断标准)。随访患者的治疗结局,筛选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患者66例。(2)通过不同情况的盆腔粘连导致的输卵管性不孕和疗效关系的比较分析,对中药治疗何种盆腔粘连的情况更优做出评价,并探究盆腔粘连程度与造影片的关系。(3)通过分别对不同年龄、证候、病史、病程、诊断和疗效的比较分析,对中药治疗更适于何种群体做出评价。研究结果(1)不同情况盆腔粘连所致输卵管性不孕与中药疗效的关系:1组有效率为86.67%,2组有效率为50.00%,3组有效率为33.33%,4组有效率为0.00%。将四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之后两两进行卡方分析得出,1组与2、3、4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治疗效果优于2、3、4组。2、3、4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盆腔粘连导致相关中医证候和中药疗效的关系:1组有效率为93.33%,2组有效率为85.71%,3组有效率为44.44%,4组有效率为40.00%。将四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两两进行卡方分析得出,1组与3、4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疗效明显优于3、4组。2组与3、4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疗效明显优于3、4组。1组与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与4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原发性不孕组治疗有效率为36.67%,继发性不孕组治疗有效率为61.1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25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4.29%,年龄在26—35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0%,年龄≥36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2.22%,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明显引起盆腔粘连相关病史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有1-2次引起盆腔粘连相关病史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86%,有3次以上引起盆腔粘连相关病史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叁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1-3年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5.17%,病程3年以上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2.5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中药综合治疗造影片仅符合两项盆腔粘连诊断标准的不孕患者效果最佳。盆腔粘连引起相关证候的治疗在符合两项或叁项盆腔粘连诊断标准的患者中更具优势。(2)通过对造影片符合不同数目的盆腔粘连诊断标准的治疗结果分析,并没有显示符合越多的诊断标准就表明盆腔粘连程度越重。(3)年龄区间26~35岁,继发性不孕患者,病程小于3年者、具有引起盆腔粘连相关病史的次数在0-2次之间的患者的中药治疗疗效优于其他分布范围。

隋晓东[5]2013年在《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阐述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病机制及特点,初步评价益肾助孕方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排卵障碍性不孕(肾阳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益肾助孕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2个月为1疗程,用药1-2个疗程后观察益肾助孕方与克罗米芬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基础体温、宫颈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胚胎丢失率方面对患者的影响。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P<0.05。③治疗组排卵率为72.60%,对照组排卵率为79.45%,P>0.05。④两组患者基础体温(BBT)比较P>0.05。⑤两组患者排卵期宫颈评分比较P<0.05。⑥两组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比较P<0.05。⑦治疗组妊娠率为43.33%,对照组妊娠率为23.33%,P<0.05。⑧治疗组胚胎丢失率为15.38%,对照组胚胎丢失率为42.86%,P<0.05,由此可以看出,治疗组的胚胎丢失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由于临床观察例数过少,故无统计学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结论:本文系统观察了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得出: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具有明显优势,在提高排卵率的同时,可全面改善患者肾阳虚的症状,提高卵泡质量,增加妊娠率,改善排卵期宫颈粘液性状、增加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为精卵结合及着床提供有利条件,在孕后具有维持妊娠的作用,是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安全、有效、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徐崇艺[6]2014年在《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来,女性不孕症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排卵障碍是导致育龄妇女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占不孕症患者的25%-40%。目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在临床中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在治疗上主要以促排卵药和辅助生殖技术为主。但是由于治疗价格昂贵,技术尚未普及,并发症较多,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关于不孕症的论述,但并未系统分化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散见于“无子”、“绝嗣”、“闭经”、“月经不调”等篇章中。中医学认为不孕症的核心病因病机为肾虚,同时可兼见肝郁、痰湿、血瘀等,现代中医妇科提出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理论,在治疗上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出并应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减少了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一些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取得了良好疗效。目的:本研究主要应用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探讨补肾疏肝调周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综合疗效,以及其对妊娠率和排卵率、月经情况的改善程度,并分析其对女性激素水平、优势卵泡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法,纳入符合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30例,按月经周期序贯口服调经疏肝汤、奠基滋阴汤、促排卵汤和温肾助黄汤,连续服药6个月经周期,评价治疗后患者的综合疗效、妊娠率和排卵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月经症状积分、月经周期、基础体温、女性激素水平、优势卵泡大小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变情况。结果:30例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后综合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90%,临床痊愈率为70%,临床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均为10%。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为21.17±5.83,治疗后为6.20±6.18,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月经症状积分为9.37±2.09,治疗后为1.50±1.70,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月经周期为59.30±26.91天,治疗后为36.97±11.42天,治疗后月经周期明显缩短,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BBT恢复典型双相的有27例,占90%,不典型双相的有1例,占3.3%,仍保持单相的2例,占6.7%。治疗后月经周期第2天雌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排卵后第7天孕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月经周期第2天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和睾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为0.57±0.14mm,治疗后为0.85±0.02mm,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优势卵泡直径为0.98±0.69mm,治疗后为1.88±0.41mm,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一定的疗效;补肾疏肝调周中药可以有效提高月经周期第2天雌激素水平和排卵后第7天孕激素水平,可以明显增加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促进优势卵泡生长和排出,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洪英[7]2016年在《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孕症的发病原因,从药物内服、外用以及情志干预的角度分析了临床上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对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的疗效予以肯定,希望给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邓彩丽[8]2017年在《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总结及传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名老中医李维贤教授不孕症病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临证经验,并对其弟子冉青珍医生治疗成功的不孕症验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发展特点,为不孕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1.经验总结收集李维贤教授2012年12月-2013年4月在北京平心堂门诊部诊治的不孕症病案40例130诊次,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的心得手稿及其弟子跟师论文等资料,采用频数统计、单病例分析及方药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病案中的常用方剂进行溯源及理论基础研究,总结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2.传承研究收集冉青珍医生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诊治的以纯中医药治疗成功的不孕症病案85例623诊次,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对比法、频数统计及单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冉青珍医生治疗不孕症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探讨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在岭南地区的传承发展特点。结果:1.对李维贤教授不孕病案一般情况进行分析:症状以溲白、困倦乏力、腰膝酸软、腰腹四末凉较多见,体现病属虚损为主;舌脉以苔白、薄及脉缓、细、少力较多见,体现病属寒、虚者为主;方剂使用方面,按频数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温胞饮、温土毓麟汤、调经种玉汤、通卵助孕汤等,体现病案中属脾肾虚寒者多;方剂脏腑气血归属统计方面,以从脾、肾、气血论治较多,体现李维贤教授治不孕重视调补先后天,尤重补脾;药物归经统计方面,以归脾经药物为多见,支持李维贤教授治不孕尤重补脾的学术思想。2.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常用方剂分析:分别从肝、脾、肾、肝肾、肝脾、脾肾、气血及奇经八个方面对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常用方剂进行归类分析,发现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以脏腑辨证为主,重视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气血、奇经辨证为辅。3.药物特殊用量分析:分析病案发现李维贤教授对于白芍、白术、黄芪、党参、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等药在某些药方中的用量比重尤大,根据药物功效进行分析,可看出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特别重视温补脾肾、益气养血、疏肝柔肝的特点。4.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学术特点初探:博采众长,尤崇傅氏女科,重视脏腑辨证;重视先后天调补,尤重补脾胃益气血;疏肝重柔肝,肝脾同调,肝肾同治;治气血善通补兼施。5.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在岭南地区应用特点:冉青珍医生将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应用于岭南妇科临床,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方面尤显优势,用药上更多体现疏肝解郁、益气养血、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的特点,温补脾肾较少使用,由此可看出南北地区不孕症患者的患病特点存在差异,传承发展名老中医经验须遵循"叁因制宜"的原则。结论: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以脏腑辨证为主,气血、奇经辨证为辅,治疗上崇傅氏女科方,注重先后天同调,尤重补脾胃益气血;疏肝重柔肝,肝脾同调,肝肾同治;治气血善通补兼施。冉青珍医生将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应用于岭南妇科临床,效果肯定,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方面尤显优势,用药上更多体现疏肝解郁、益气养血、化痰除湿、活血化瘀的特点,体现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发展需遵循"叁因制宜"的原则。

罗家美(Law, Ka, Mei)[9]2017年在《香港地区不孕症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及其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香港地区女性不孕症中医证型及体质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了解不孕症患者中医证型及体质类型分布,找出本地区不孕症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型与体质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了解本地区不孕症的病因及其他影响因素,从中探讨这些影响因素与不孕症常见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本地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调查方法,以2016年1至12月期间于香港工会联合会工人医疗所其下十间中医诊所及千金医馆就诊的病人及其认识的亲戚朋友中现正诊断为不孕症的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不孕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286例。通过问卷方式,并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判定中医体质和证型,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然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1份,收回291份,有效问卷286份,其中6份因病人未做相关检查做病因统计时排除。1.280例已做相关检查不孕症患者中,原发性不孕者占60.84%,继发性不孕者占39.16%。病因方面,有排卵相关性疾病的患者较多共103例,占36.79%;有输卵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共82例,占29.28%;合并有输卵管阻塞性疾病和排卵相关性疾病的不孕症患者共14例,占5.00%;有其他病因的患者共81例,占28.93%。2.不孕症患者证型以肾阳虚证(19.93%)和肾气虚证(19.93%)较多,其他依次为肝气郁结证(18.53%)、肾阴虚证(13.99%)、痰湿内阻证(13.29%)、瘀滞胞宫证(11.54%)、湿热蕴结证(2.8%)。3.不孕症患者不同证型年龄不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32.00岁),肾阳虚证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36.40岁),不同体质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少于35岁不孕症患者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多,占25.00%;年龄35至40岁患者以肾阴虚证比例最多,占20.13%;年龄40岁或以上患者以肾气虚证和肾阳虚证比例最多,各占32.43%。不同证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不孕症患者不同证型患病年限不同,湿热蕴结证的病程相对较短(3年),肾阳虚证的病程相对较长(6年),不同证型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少于4年不孕症患者以肾气虚证和肝气郁结证比例最多,分别占23.47%和19.39%;病程4至7年患者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多,占22.61%,其次是肾阳虚证和肾气虚证,分别占17.39%和16.52%;病程7至10年和10年以上患者以肾阳虚证比例最多,分别占33.33%和36.84%。不孕症患者中医证型与病程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排卵相关性疾病方面,肾阳虚证患者较多(22.33%),湿热蕴结证相对较少,但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阻塞方面,瘀滞胞宫证患者较多(20.73%),其次为肾阳虚证(17.07%),湿热蕴结证相对较少,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排卵相关性疾病合并输卵管阻塞方面,肾阳虚证和瘀滞胞宫证患者较多(各占28.57%);其他病因方面,肾气虚症患者最多(30.86%),湿热蕴结证相对较少,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阻塞、排卵相关性疾病与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孕症患者中医证型与饮酒频率(P<0.01)、睡眠品质(P<0.01)入睡时间(P<0.01)、压力(P<0.01)构成间不同;不孕症患者中医证型与原继发(P>0.05)、教育程度(P<0.05)、职业(P>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19.93%)、气虚质(17.83%)、气郁质(13.99%)、阴虚质(11.89%)、血瘀质(10.14%)、平和质(8.74%)、痰湿质(8.04%)、湿热质(4.90%)、特禀质(4.55%)。8.不孕症患者不同体质年龄不同,湿热质的年龄相对较小(32岁),阴虚质的年龄相对较大(37岁),不同体质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少于35岁不孕症患者以气虚质和阳虚质比例最多,分布占21.00%和18.00%;年龄35至40岁患者以阳虚质和阴虚质比例最多,分布占20.13%和17.45%;年龄40岁以上患者以阳虚质和气虚质比例最多,分别占24.32%和21.62%。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不孕症患者不同体质患病年期不同,湿热质的病程相对较短(3年),血瘀质的病程相对较长(7年),不同体质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1至4年不孕症患者以气虚质和阳虚质比例最多,各占17.35%:病程4至7年患者以气虚质和阳虚质比例最多,各占20.87%;病程7至10年不孕症患者以阳虚质和气郁质比例最多,分别占24.07%和20.37;病程10或以上患者以痰湿质比例最多,占31.58%;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病程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排卵相关性疾病方面,阳虚质患者较多(20.51%),其次为气虚质(17.95%);特禀质患者相对较少,但不同体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阻塞方面,阳虚质患者较多(18.75%),其次为血瘀质和气郁质(各占15.63%),特禀质相对较少,不同体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相关疾病合并输卵管阻塞方面,血瘀质患者相对较多(28.57%),其次为阳虚质(21.43%),不同体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因方面,气虚质患者较多(19.75%)其次是阳虚质(18.52%)和阴虚质(17.28%),不同体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阻塞、排卵相关性疾病与患者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比较(1)平和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肾气虚证(28.00%)、肝气郁结证(24.00%)、肾阳虚证(20.00%)、肾阴虚证(12.00%)、痰湿内阻证(12.00%)、瘀滞胞宫证(4.00%),无湿热蕴结证患者;(2)气虚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肾气虚证(39.22%)、肾阳虚证(27.45%)、痰湿内阻证(11.76%)、肝气郁结证(9.80%)、肾阴虚证(7.84%)、瘀滞胞宫证(3.92%),无湿热蕴结证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阳虚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阳虚证(45.61%)、肾气虚证(28.07%)、痰湿内阻证(17.54%)、瘀滞胞宫证(5.26%)、肝气郁结证(3.51%),无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4)阴虚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阴虚证(61.76%)、瘀滞胞宫证(11.76%)、肾气虚证(8.82%)、肝气郁结证(8.82%)、痰湿内阻证(5.88%)、肾阳虚证(2.94%),无湿热蕴结证患者;(5)痰湿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内阻证(36.78%)、肾阳虚证(21.74%)、肝气郁结证(17.39%)、肾气虚证(13.04%)、瘀滞胞宫证(8.70%)、湿热蕴结证(4.35%),无肾阴虚证患者;(6)湿热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50.00%)、痰湿内阻证(21.43%)、肝气郁结证(14.29%)、肾阴虚证(7.14%)、瘀滞胞宫证(7.14%),无肾气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7)血瘀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瘀滞胞宫证(34.48%)、肝气郁结证(24.14%)、肾阳虚证(13.79%)、肾阴虚证(13.79%)、肾气虚证(10.34%)、痰湿内阻证(3.45%),无湿热蕴结证患者;(8)气郁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气郁结证(55.00%)、瘀滞胞宫证22.50%)、肾阴虚证(15.00%)、痰湿内阻证(5.00%)、肾气虚证(2.50%),无肾阳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特禀质患者中医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肾气虚证(30.77%)、痰湿内阻证(23.08%)、肾阳虚证(15.38%)、肝气郁结证(15.38%)、肾阴虚证(7.69%)、瘀滞胞宫证(7.69%),无湿热蕴结证患者。(10)不孕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比较,排除例数较少的湿热蕴结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不孕症患者常见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比较:阳虚质与肾阳虚证呈正相关关系;气虚质与肾气虚证呈正相关关系;气虚质与肝气郁结证和瘀滞胞宫证呈正相关关系。13.不孕症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比较:肾气虚证与压力呈负相关关系;肾阳虚证与压力呈负相关关系,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肝气郁结证与压力呈正相关关系。14.不孕症常见病因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排卵相关性不孕的发生与继发呈负相关关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与继发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香港地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肾阳虚证和肾气虚证,其次是肝气郁结证。2.香港地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及气郁质。3.不孕症患者阳虚质与肾阳虚证呈正相关关系;气虚质与肾气虚证呈正相关关系;气虚质与肝气郁结证和瘀滞胞宫证呈正相关关系。4.不孕症患者肾气虚证与压力呈负相关关系;肾阳虚证与压力呈负相关关系,与病程呈正相关关系;肝气郁结证与压力呈正相关关系。5.不孕症常见病因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排卵相关性不孕的发生与继发呈负相关关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与继发呈正相关关系。

常玉慧[10]2013年在《腹腔镜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输卵管性不孕症腹腔镜配合中药治疗与单纯腹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两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以及中医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以期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提供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证属气滞血瘀型的输卵管远端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腹腔镜配合中药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纯手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后随访6月。治疗过程中对两组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前后各一次)以及疗效性检测(妊娠率、中医证候及体征、输卵管通畅度、解脲支原体检查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妊娠率、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积分及理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组间的差异性。结果:1.临床疗效:①治疗后两组患者妊娠率、输卵管通畅度、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疗效及部分理化指标等均比治疗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半年,治疗组妊娠18例,妊娠率60.0%,无一例异位妊娠,对照组妊娠11例,妊娠率36.7%,1例异位妊娠(行中西医结合保守),两组妊娠率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妊娠情况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③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局部体征,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解脲支原体检查有显着性差异(P<0.05)。2.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临床疗效中总有效率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无相关性,提示该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病情和病程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3.安全性分析:治疗组30例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提示本研究所用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①腹腔镜能够将盆腔局部的粘连松解,恢复输卵管卵巢正常的解剖结构。中药治疗该病的综合疗效、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方面较为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改善盆腔局部血流变、抑菌杀菌及镇痛有关。②腹腔镜手术后结合中药可以提高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患者依从性较好,术后可显着提高妊娠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不孕症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探讨[D]. 常秀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1

[2]. 中药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临床疗效的影响[D]. 高影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 针灸调理冲任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患者IL-6、TNF-α表达影响的研究[D]. 何利利.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4]. 盆腔粘连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中药疗效评价[D]. 徐培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 益肾助孕方治疗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 隋晓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

[6]. 补肾疏肝调周疗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D]. 徐崇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7]. 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探讨[J]. 洪英.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8]. 李维贤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总结及传承研究[D]. 邓彩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9]. 香港地区不孕症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及其他影响因素研究[D]. 罗家美(Law, Ka, Me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10]. 腹腔镜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 常玉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不孕症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