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以上小儿肠套叠术后病因探讨论文_陈晓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小儿外科;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年龄≥ 2 岁儿童肠套叠病因并与2岁以下儿童相比较

方法:总结我院 2008年1月- 2016 年 1 月, 8 年间收住院治疗小儿肠套叠共 341例,其中男243例,占71.3%,女98例,占28.7%。手术治疗269例,钡剂灌肠成功整复72例。其中年龄2岁以下的患儿260例(占76.3%),发现器质性病变(美克尔憩室)为12例,年龄≥2岁患儿81例(占23.7%),术中发现有器质性病变者23例。

结论 : 2岁以下的患儿多为原发性,无明显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偶伴有器质性病变

2岁以上患儿肠套叠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不洁饮食史,术中见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有器质性病变者相对较多。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 /病因 / 手术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腹痛性疾病 , 是引起患者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之一[1]。

以春秋发,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好发于小肠、结肠交界的回盲部。其病因尚无统一定论 [2],

随着超声检查中的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 越来越多的小肠套叠得到了很好的诊断[3],彩超已成为儿童急性肠套叠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因婴幼儿不能叙述的特殊性,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并治疗,所以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注意的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 2008年1月- 2016 年 1 月小儿肠套叠患儿共341例,其中手术治愈269例,手术患儿,分为2组,第一组年龄2岁以下患儿,共260例,发现器质性病变者12例,占4.6%,第二组 年龄2岁以上,共81例,术中发现有器质性病变者23例,占28.3%。

1.2 临床主要表现及术中表现

第一组患儿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偶有发热或腹泻,然后出现典型的阵发性哭吵症状,呕吐,呕吐物初为奶水或进食的食物,接着可能会吐出含胆汁,神情表情较淡漠萎靡,然后出现血便,入院后行彩超及诊断性钡剂灌肠后明确诊断,术中见患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术中常规探查距离回盲部100cm小肠,见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明显,伴有器质性病变者仅12例

第二组患儿发病前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阵发性哭吵不典型,呕吐明显,入院后行彩超及诊断性钡剂灌肠后明确诊断,术中见多半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明显,常规探查小肠,其中23例伴有器质性病变(美克尔憩室15例,小肠息肉8例)

1.3 结果:全组病例患儿,部分患儿因就诊时间较晚,出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但全组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仅有5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2组患儿术前级术中所见情况详见下表

2 讨论

肠套叠多见于婴幼儿,且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因未完全明了,几乎均为原发性[4],有器质性病变者不到 8%[5],从数据上看,2岁以下患儿发病多为原发性,2岁以上患儿发病多因以上呼吸道感染或不洁饮食史,肠系膜淋巴结炎,器质性病变为诱因,继发急性肠套叠,另外2岁以上患儿伴发器质性病变几率明显高于2岁以下患儿,故应放宽手术指征,积极手术治疗,以便发现器质性病变,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晔明主译 . 肠套叠 . 小儿外科学 . 第 6 版 ( 下卷 ). 北京 :北

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8.1339.1368.

[2] 闫伟,郝建华,廖新伟,等 . 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临床

意义 [J]. 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64-66.

[3] 胡勇军 , 王月 , 陈迎新 , 等 . 声学造影诊断小儿小肠型肠套叠 .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 2010, 13(6): 72.

[4] 孙玉梅 . 手术治疗肠套叠并肠切除 36 例 . 中国医刊杂志,2001,36

(11):39.

[2]王果.肠套叠. 董尔昌 ,季海萍,主编.小儿腹部外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4.

论文作者:陈晓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2岁以上小儿肠套叠术后病因探讨论文_陈晓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