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寓德于心论文_尹鹏晓

润物无声,寓德于心论文_尹鹏晓

尹鹏晓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 264000

为了把宏观的德育教育常态化、生活化,发挥德育教育的最大实效性,我校通过打造校园文化、设置特色铃声、开发德育课程等,让德育教育渗透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润物无声,寓德于心。

一、校园文化是一股隐形的感召力

从“校园文化”做起,刷新一句标语,扮靓一块展板,喊响一句口号,育好一棵花草,整洁一个角落,驻足在校园里,流连在走廊里,眼前是景致,是提醒,是教导,心中是收获,是快乐,是上进。

“强化文化内涵,注重精美实效”,学校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四季长青,三季有花。干净美丽的塑胶跑道、篮球场,宽阔平坦的中心大道取名“树人大道”,两边笔直的白桦树,象征坚强和坚定的信念;亭亭玉立的翠竹园、供师生谈心的石桌石凳等景点建筑,环境幽雅;区别分明的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使学校总体布局合理,井然有序,景致怡人。四季如画的校园美景,处处彰显环境育人的功效。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自然受到美的熏陶。

1.润物细无声的走廊文化。文化美化环境,让美丽环境陶冶人;用文化打造品位,让品味文化孕育人。

我们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建成了育人的堡垒,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北教学楼区走廊文化以“学会学习,国学熏陶”为主题,诵读经典文化,学做儒雅学生。大厅侧墙以“竹册”的形式展示校风校训。各楼层的走廊文化以《论语》、《道德经》、《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组成了“奋斗篇、习惯篇、勤俭篇、读书篇、交友篇、礼仪篇、劝学篇、博爱篇”。简明扼要、富有哲理的经典名句,指出了学生的努力方向。

小天地,大世界,学生置身于其中,能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验一场丰盛的精神文化之旅。

西教学楼区走廊文化以 “学会做人、特色教育”为主题,各楼层走廊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特色主题:“在读书中思考,在美德中提高,在科技中探索,在艺术中升华,在心育中成长”。

楼道天天走,名言警句时时看。一旦一句有所悟,必将影响终生路。文化墙的布置,不仅为全校学生创设了内涵丰富、昂扬向上的励志环境,发挥了“润物无声”的功效,也为学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润物细“有声”的德育铃声。我们变刻板的电铃为精选的乐曲和温馨提示语。熟悉的提醒配以音乐声,新鲜而且充满教育性、人情味。《童年》、《校园多美好》等音乐伴随着学生们上下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早晨踏进校门,伴随着温馨提示语开始了一天的晨读:“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当你们步入这美丽的校园时,请接受我们的祝福:愿老师们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快乐!……”

铃声——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但精心刻意选择的校园铃声传递的是一种教育、一种熏染、一种正能量,达到的是“于有声中润童心”的境界。小小的铃声,敦促习惯的养成,折射出管理的品味和档次。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到一所学校,听听铃声,看看文化,就能知晓教育的灵性。

3.歌声伴我成长。听悦耳歌声,如《让爱传出去》、《童年叮叮当》、《世界因我而美丽》,学生在欣赏中、在诵读中为自己的生命增加了更多的正能量!

歌曲因经典而传唱,因传唱而经久不衰,这便是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并很好地实现了“用歌声育人”的目的。

4.德育课程,以美育美。“德育课程”引领德育建设,我们注重环境育人,注重积累和反思,结合校情、学情先后开发了《莱山区实验小学文明礼仪手册》、《莱山区实验小学德育小册子》、《德育三字经》、《美德课堂》等校本教材。

坚持“以美育美”,学生在“知美德规范、唱美德童谣、讲美德故事、学美德人物、诵美德格言”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使教育内容更加鲜活真实。

榜样是一股磁性的吸引力。我们每月评选出“行为示范班级”、“卫生示范班级”,发放流动红旗,增强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榜样、模范处处可见,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从学生熟知的师生中树立榜样,宣传他们的事迹,发挥模范榜样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树一个榜样、一个典型带动一片,催人奋进,实现了“榜样育人、典型带人”的效果。

二、活动是一股展示的爆发力

有活动才有活力,有活力就会有生气,在活动中养品德、扬正气、铸灵魂。

1.班会活动。要在活动中达到励志、立德的效果。班级拟定本班级班会计划,做到班会系列化,周周有主题,月月有主题。学生从每节班会课启程,从一个决心、一个种子开始,脚踏实地地实现目标。

2.典礼活动。典礼活动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如开学典礼时一年级学生奶声奶气的宣誓,让每个学生都仿佛回到刚踏进校门的时刻,对学校的那份热爱油然而生;入队典礼上中队辅导员给队员戴上红领巾,那神圣的一刻更让学生牢记心中;期末颁奖典礼中家长和孩子一起走上领奖台,共同见证了孩子的成长……活动典礼化,激发了学生成长的“正能量”,增强了学生的神圣感和荣誉感。

3.家校联谊活动。每学期家长把请进学校,同教师交流,和孩子一起听课,共同开展活动,孩子懂得了一份感恩,家长多了一份理解,铺架了一座家校合作的桥梁,开设了一门家校共育的课堂。

德育活动小处入手,大处收益,“走廊文化”、“铃声熏陶”等形成了德育教育的特色亮点,我校“为成功的人生铺路、为幸福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落实得也更加扎实,从微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一起倾听德育花开的声音!

论文作者:尹鹏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  ;  ;  ;  ;  ;  ;  ;  

润物无声,寓德于心论文_尹鹏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