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论文_罗娜

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论文_罗娜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思维方式和语言相互影响,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英汉互译时要考虑这种差异,灵活转换思维方式。本文从词汇、短语、句子三个层面研究英汉互译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将源语中包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再现,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互译

一、词汇层面翻译

1.汉语的概括词

综合型思维就是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来对待,总揽全局。分析型思维是把事物分解开来,逐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有体现:汉语多用概括、模糊的词;而英语常用具体、细致的词。比如:

“笑”在汉语中是个概括词,对应的英语可以是:giggle(咯咯地笑),grin(露齿笑), snicker(偷笑), titter(傻笑), beam(眉开眼笑),smile(微笑), laugh(大笑), 都指“笑”,但表达方式很细腻。汉语的“说”,在英语中有”say”, “speak”, “tell”, “talk”, “persuade”, 它们可以表达“说”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这种形式的多样化使语言生动、准确。而汉语则常用泛指的方式,在“说”前加不同修饰词,如兴高采烈地说,粗声粗气地说,眉飞色舞地说。英语中对“看”的表达也是多种多样,如:peep(偷看), glance(匆匆一看), stare(盯着看), peer(凝视), glare(怒视),虽然look表示“看”,但以上各种不同的“看”并不是在“look”前加不同修饰词实现的,而是单词本身表达详细意义。汉语的“山”,在英语中有不同单词表示:hill(小山), mound(山丘), mountain(大山)。英语中没有像“山”这样的统称,而是用具体词表示形态各异的“山”。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偏具体与分析型的。

2.英语中表示一类人的单词

英语中有一类词,他们的意义不是单独表示一个人,而是表示一类人,是个复数概念,如:The junior年少者, the senior年长者,the disabled残疾人, the aged老人, the young年轻人, the rich富人, the poor穷人, 这是英语的一大特点。

再如: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Wisdom, folly作为抽象名词,译成汉语时要转化成有这一特点的一类人。以上例子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具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使用者的思维模式。而对于习惯抽象思维的英国人来说,这些抽象名词措辞简练,意义明确。

二、短语层面翻译

1.避免误用中式英语

由于受汉语形象思维的影响,中国学生习惯于靠单词字面意义连接成短语,而忽略了英语语言本身的思维模式。这种方式往往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如:赢了某人win somebody, 吃早餐eat breakfast, 吃药eat medicine, 守时obey the time, 都是用中式思维进行翻译的结果。它们对应的正确译文是:beat somebody/ win the game, have breakfast, take medicine, be punctual。在汉译英中,要避免受母语思维结构的干扰,才能得到准确、地道的译文。

哭笑不得,若译成”not know whether to laugh or cry”则不恰当;英语代表的思维方式是偏抽象化的,所以像“哭”和“笑”这样具体的词无需译出来,而只要把此习语的整体意义表达出来即可。其实际意思为:to find oneself in a distressing or impossible situation.

汉语表达“青一块,紫一块”,英语则用”be black and blue”; 汉语中说“红茶”,而英语对应的是”black tea”,这是由于汉语着眼于茶水的颜色,而英语着眼于茶叶的颜色。英语说”a twenty percent discount”, “20% off”译成汉语都是“八折”,而不译成“20%的折扣”,英语侧重于打折去掉的部分所占比例,而汉语着眼于折后的实际付款比例。这是由于英汉民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导致的。汉语中说“大雨”,“大雪”,而英语分别译成”heavy rain”, ”heavy snow”,不译成”big rain”,或”big snow”。由此可知,翻译时,一定要考虑这种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动物词的文化内涵

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很能反映思维方式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也对短语的理解产生干扰,在翻译时,译者常根据自己之前的文化基础和思维方式进行联想。比如,汉语的“鱼”谐音“余”,代表正面意义,寓意“年年有余”;而英语中fish并无此意,有时还表达贬义。如:a poor fish可怜虫,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drink like a fish牛饮,要转换思维方式,才能翻出准确译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猫头鹰在汉语中是不祥之物,因为它夜间叫声凄惨,民间有“猫头鹰进宅,好事不来”的俗语。但英语中的owl(猫头鹰)是智慧精明的象征,含“冷静睿智”之意,如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机智)。在汉语中,牛是勤劳强壮的象征,而horse(马)在英语中也有这样的文化内涵。因此,英语中的horse不译成马,而译成牛。如:as strong as a horse像马一样强壮,译成“力大如牛”;to talk horse吹牛;to work like a willing horse像马一样工作,译成“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鼠在汉语中一般表达贬义,“鼠目寸光,贼眉鼠眼,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都如此。而英语的mouse则并不令人讨厌。如:as quiet as a mouse文静,a Mickey mouse job容易的工作。如果翻译时生搬硬套的话,一定会使译文晦涩难懂甚至出错。可见,思维习惯不同,导致对短语的理解不当会影响译文的质量。

三、句子层面翻译

1.英语的隐形否定句及肯定句

通常来说,英语为否定句时,汉语也用否定句。但受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英语中看似无明显否定结构的句子,译成汉语却要用否定表达。反之亦然。如:Lucy is the last woman to reach there.此句若译成“露西是去那的最后一个人”就错了。虽原句中并无否定词,但译成汉语时却要用否定形式,因为The last one to do sth隐含一种否定意义。因此,此句正确译文为“露西绝不会去那里”。再比如,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表面看是否定句, 但译成汉语时,意义并不是“我不能同意你”,而是“我最同意你不过了”。此外,I can never thank you enough. 同样含有否定词never, 但对应译文并无否定意义,而是肯定句“万分感谢”。

2.英语的被动语态

汉语使用者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强调主观感受,句式多为主动语态;而英语使用者的客体性思维方式,侧重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句式多用被动语态。例如:

汉语”手表修好了”,而用英语表达为”The watch has been repaired.”英语中用到被动态,准确表达出手表是被修好的。而汉语中,虽然要表达被动意义,但“手表修好了”并没用到被动态。而译成英语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被动态,不然语法上说不通。My heart was broken.(我的心碎了)。该句英语是被动态,实际意思是“我的心被弄碎了。”但译成汉语时则不用译成被动态,而改成主动态,才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

又如:He has done a great job, given a big prize.若译成“他表现很好,给了一个大奖”就错了,过去分词given表达被动意义,表示“被给,得到”之意。因此,准确的译文是“他表现很好,得了一个大奖”。可见,思维方式不同易导致语态误用。

3.英语句子的重心

汉语通常先道出内容,再明确主题,概括为“从众归一 ”。 而英语基本相反,先交代主题,再给具体内容,概括为“由一到多”。如: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Pride and Prejudice” – Jane Austin

《傲慢与偏见》开门见山地摆出这句话,先说 “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再说“真理”的具体内容,反映了英美人直线型思维特征。但翻译时有必要将其反过来,译成:“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 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才符合中国人曲

线型思维方式。

习惯了委婉表达的中国学生总倾向于在句首作一番铺陈,因此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开头”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事实上,这样的表达在地道的英语中纯属多余。英语倾向于直白地表达观点,不要句子看了一大半,还没找到中心意思。

另如:It is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to maintain stability, seek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求稳定,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英语先说”common aspiration”(共同愿望),再说这个愿望的内容:”to maintain stability, seek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cooperation”,先说主题,再说内容,这体现出英语直线型思维方式。在译成汉语时,需将顺序反过来,先说具体内容,再说主题,以符合汉语“曲线型”思维习惯。

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英汉互译时,我们要尽量减少原语思维定式对翻译带来的干扰;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英水平,正确理解原文,灵活转换思维方式,熟练运用目的语进行表达,才能达到翻译水平质的飞跃。

作者简介:罗娜,女,湖南湘潭人,讲师职称,双师型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

论文作者:罗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从中西思维方式视角看英汉互译论文_罗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