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世界竞技篮球的对抗特征--我国男篮对抗差距分析_篮球论文

论世界竞技篮球运动的当代对抗特征——兼析我国男篮对抗差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男篮论文,当代论文,差距论文,特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篮球运动是一项由专门人才以主动控制空间为目标、以主动控制球为争夺焦点、以主动掌握时间与速度为保证,围绕篮圈,在空间、地面交叉展开攻防对抗的体育活动。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在比赛攻防过程中所展开的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谋等全方位、立体的贴身对抗,以及所呈现的身体凶悍的拼斗、快速的移动、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艺、巧妙的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竞技篮球运动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标志。而且,随着世界竞技篮球运动职业化、商业化与产业化的不断深化,这些特征将愈加凸显。由此,如何及时而准确的把握竞技篮球在当代所形成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各方面对抗特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篮球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从第28届奥运会和第15届世锦赛中的男篮比赛情况着手,对其中体能、技术和战术三个方面的对抗特征进行分析,并与中国队进行对比,以期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和原因,及时补救。

1 身体对抗特征

身体对抗说到底就是体能的对抗。而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形态和机能是素质的物质基础,决定着身体素质的强弱。因此,拥有彪悍、健硕的身体,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在身体对抗中取得优势的前提。在当代国际篮球大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和耐力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应用水平与攻守的实效性、破坏性和攻击性。综观第28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第15届男篮世锦赛,体能在对抗上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1 身体接触频繁,近身攻守凶悍、猛烈而状态持久

当今篮球竞赛攻防对抗中那种高强度、高频率的“身体拼斗”是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等多种运动素质对抗的集中体现。身体接触对抗能力与持久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运动员竞技水平高低和一个球队整体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通过观看比赛,统计发现:比赛中,队员都有很强的用身体接触进行对抗的意识,运动员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短兵相接,贴身凶悍攻防,大部分技、战术都是在猛烈的身体接触下完成的(如表1)。

比赛实践反映,世界强队在进攻中队员善于运用身体来抢占有利的进攻位置,当接球后,在利用身体保护球的同时,还主动适时用力,挤开贴身紧逼的防守者,强行进行传球、运球、突破或投篮;在防守中,通过准确的预判,积极快速的脚步移动,运用强壮身体的挤靠、坚硬的双臂封堵给对手施加压力,阻止其进入习惯的攻击区,通过挤靠使有可能投篮的进攻队员无法做出习惯的投篮动作,破坏对方的进攻节奏,迫使对方失误或失去进攻威胁。

1.2 身体对抗区域进一步扩大,由内线向外线空间扩移

通过比赛观察,身体对抗区域呈现以篮下区域为中心,由内线空间向外线空间进一步扩大。距中心越近,身体接触越频繁,冲撞的强度也越猛烈,特别是内线的中锋队员,他们运用的进攻技术大多都是在有身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的。比赛中,进攻方内、外线队员要想在内线区域或靠近的任何一点摆脱要位接球已变得十分困难,特别是在前场两侧45度区域要球更是难上加难。内、外线队员在采用各种摆脱动作如“反跑、纵切、横插、溜底和上提、下顺”等抢占位置时,除受到自己防守人“抢前、抢位主动发力”的堵截和阻挠外,还同样会遭到就近其他防守队员的协防和补防,这就使得大多数外线队员都要靠中锋拉出来为其做掩护,才有机会摆脱防守接到球。因此,进攻和防守之间的这种以身体接触为主的体能的激烈、凶悍、频繁对抗,不仅仅局限于内线空间,已有向外不断扩大。

1.3 身体形态彪悍而移动灵活,对抗中应用身体优势意识强

当代竞技篮球比赛,如果没有彪悍而灵活的身体就不可能为技术、战术的正常发挥提供保障。一个队伍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优秀身体形态的运动员,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强队之林。通过比赛实践证明,凡是取得良好成绩的世界强队,都拥有多名这样的运动员,而且,他们在激烈的比赛对抗中都善于利用自身身体上的优势,或倚仗身高臂长,或倚仗体壮身重。身体形态彪悍而移动灵活,对抗中主动应用身体优势是当前世界竞技篮球的又一个明显特征。

2 技术对抗特征

当代竞技篮球运动的技术总体特征是全面而扎实、精湛而实用。无论是有球技术,还是无球技术,其运用大都是在行进间有身体接触的强对抗情形下完成的。通过比赛观察,在快速攻守过程中,技术具体表现如下特征:

2.1 基本功扎实、全面,技术动作愈加精确,快速,隐蔽

当前世界篮球强队,由于各位置队员技术的全面性,导致传统的位置分工趋于模糊化。内线队员也有在投三分的能力,外线队员也能在内线有所作为。对抗的不断升级,也导致了技术动作运用更具精细和针对性。传球动作幅度小,主要是用小臂和手腕、手指的抖动发力,传球手法多、路线多,变化莫测;投篮准备动作和多余动作少,出手速度快。动作细节的变化致使其自身更具突然性、隐蔽性和瞬时性,使对手防不胜防,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进攻机会。

2.2 核心后卫队员支配球能力强,行进间强行突破、强行投篮多

随着贴身紧逼防守技术的广泛运用、防守步法日趋灵活和堵截力量的日趋增大,进攻队员通常很难完全摆脱与超越对手,这就使得掌握全面的突破技术和找准最佳的突破时机变得尤其重要。通过比赛发现:技巧性的强行突破及突破后的强行投篮技术在比赛中运用明显增多,且以核心后卫队员运用最为普遍。运动员突破时大多依靠身体的合理碰撞,甚至在有协防的情况下,抓住防守队员间的空隙,进行强行突破,以此既可直接切入篮下强行投篮得分,又能适时地同传球相结合,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增加对手的犯规次数从而获得更多的罚球次数,进而增加得分,赢得比赛。表(2)是第15届男篮世锦赛的预赛中各队5场比赛中前场运用突破技术的统计对照表,可以看出,中国队运用突破技术是最少的,这反映出中国队员不仅具有凶悍突破能力的人员少,而且战略性与战术性应用实效差。尤其是后卫队员在贴身的强对抗中,技术攻击性较弱,处理支配球的能力差,身体对抗能力差,速度慢,致使失误次数增加。

2.3 投点广,创造投篮机会手段多,注重远投

由于当代篮球比赛攻守对抗异常凶悍、激烈,任何队员从容投篮的机会都不多见,大多情况下,企图投篮或试投篮都会遇到干扰和封盖,投篮区域也由内线向外线扩展。因此,世界强队在整体战术部署上和运动员个人都十分重视抓捕投篮时机,增多投篮点,创造更多投篮机会,特别重视远投。通过比赛观察,目前中国队严重缺少有风格、得分能力的投篮手,投点往往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投篮区域过分依赖内线,稳定性尤其差。相比之下,其他强国能够全面开花,得分区域广泛,创造投篮机会手段也多。

图3 中国男篮与美国队和希腊队创造中距离投篮机会所用手段比较

图3表明,中国队贴身挤靠投篮的次数最少,大多是利用时空差进行投篮,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队员缺乏身体对抗的意识,自信心差,投篮技术不扎实,从而导致在近身对抗下应变能力弱,不能大胆地进行身体碰撞。

从表4中可知,我国男篮同世界强队相比在3分球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三分球曾是中国队的优势。通过比赛观察,世界强队的优秀远投手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与平衡性,以及臂、肩肌群的力量,并能够在快速移动中,接球急停,立即进行远投,投篮准备时间短,出手动作快。而中国队员,手臂力量较差,准备时间长,3分出手犹豫不决,抗干扰能力差。

2.4 防守技术带有强烈的拼斗性,严密贴身、主动发力

当今防守一改过去有距离消极跟对手做应对动作的防守旧观念,防守与进攻者之间大多是贴身的零距离(如表5,摘自赵光勇〈中外男篮优秀大前锋队员攻击性防守比较研究〉)。而且,防守时更重视合理运用手臂、腰、肩、腿、背等身体部位和力量,紧贴对手,主动出击,适当、适时用力,先发制人,从空间、时间以及心理上全方位给对手施加压力,合理利用篮球比赛的时间规则(5s、8s、24s),以快速的奔跑,积极的阻截,迫使对手缩短或增加进攻时间,打乱对手的进攻节奏,并利用抢、打、断、挤、顶等攻击性防守技术动作,迫使对手在严密的控制和紧逼行动中,产生高度的紧张与慌乱,造成动作变形,不能高质量地进行有效攻击,甚至失误。

2.5 拼抢篮板球意识强,由单人拼抢向多人有组织围抢转变

当代竞技篮球竞赛攻守双方拼抢篮板球意识更加强烈,拼抢技术由一两人拼抢向多人有组织围抢转变。比赛中,有投必有抢,甚至意识到持球队员要投篮,就开始抢占有利的位置,并尽早起跳,提前占据了空间优势。在大多情况下,双方进行有组织地围抢,都有3—4人同时争夺,力争在人数上获得的优势,增加获取球权的机会。表6是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与四强队前锋、中锋、后卫抢获篮板球次数的统计比较。可以看出,中国队的前锋队员和后卫队员抢获篮板球数量较少,抢获篮板球总体数量与世界强队也存在差距。通过比赛观察,中国队员拼抢篮板球的意识薄弱、贴身挤靠抢位的能力较弱,起跳速度较慢,连续起跳的能力弱,自投自抢意识不强,不能形成有组织的围抢。

3 战术对抗特征

3.1 快攻意识强、发动频率高,推进方式简练而机动

快攻是当代篮球比赛中主要得分手段之一。传统的快攻强调的都是进攻队在人数或位置上的优势,而当代篮球比赛中,在不具备人数或位置优势前提下发动快攻的情况已相当普遍。在NBA和世界大赛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球星有着强烈的快攻意识,凭借超人的个人攻击能力在不具备位置和人数优势的情况下,面对2人或3人的严密防守,仍然能瞬间冲破对手的围堵封盖,到篮下得分或是在外围投篮,或造成对手犯规罚球。这种依靠个人能力优势而发动的快攻,充实了原有快攻的内容,因此,在理论上,快攻是指防守方由守转攻时,无论是在人数、位置还是能力上,只要占有一种优势的情况下,即可主动进行快速、凶悍攻击的一种进攻战术。

世界强队在发动快攻时多采取机动接应,并且推进的方式简练(如表7所示,引自郭永波<全国第十届篮球高级教练员培训班的报告>),使传统意义上的快攻队形和各个阶段变得模糊,这种灵活机动的打法使得快攻更有灵活性和威胁性,也能大大增加快攻成功的次数。

3.2 抢攻意识强,攻守转换速度集约性变换,形式多样

抢攻是指快攻不成,阵地进攻尚未形成之前,介乎快攻和阵地战进攻之间的一种前场进攻,通常在4-7s内完成。抢攻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稳”和要等五位进攻队员全部落好位后再组织进攻的倾向,而是果断地、不失时机地抓住对方的薄弱环节,在发挥个人强攻的同时,集体变换推进速度与形式,充分利用二、三人之间一到两次快速的传球,主动大胆地进行攻击,在局部地区速战速决。由于对方密集防守,尤其在对方高大队员退守篮下时,突破上篮困难。因此,抢攻的结束通常利用一些简单实用的小配合,摆脱防守,迅速抢占外围的有利位置,突然急停进行中、远距离投篮(见表8),以此减少或避开对方的封盖与干扰,提高进攻的成功率。

3.3 进攻与防守战术皆强调集体性、协同性。

当代竞技篮球集体对抗性、攻防协同性表现得愈加充分。进攻方面:从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可以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表9所示:第一种以美国、阿根廷等为代表的美洲球队,追求“以超强的个人攻击为主,以基本配合为辅”的进攻打法;第二种以西班牙、希腊为代表的欧洲球队,讲究“以人、球频繁快速移动,内外结合,多点攻击整体作战”的进攻打法。在这次世锦赛半决赛中希腊与美国的比赛无疑是一场“整体篮球”打败“个人英雄主义篮球”的典型战例。而欧洲球队不仅包揽冠亚军,也全部闯入16强,整体篮球的理念,使他们表现出强大的实力。防守战术方面:越来越多地依靠全队五名队员的集体、协同防守来完成,个人防守要以整体配合为根本出发点。而协同性和集体性具体表现在夹击、关门、补防、围守中锋等防守基础配合上。五名队员思想高度统一、配合默契,防守区域之间、防守队员之间通过行动和语言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强有力的防守网络是当前世界篮球强国的共同特征。

表10是第28届奥运会中国队与对手防守基础配合部分指标的统计情况(引自王志学〈第28届奥运会中外男篮防守质量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中国队补防和关门的次数比对手多,但完成效果较差,这表明我国队员的个人防守能力较弱,需要同伴的补防,这势必打乱整个队伍的防守部署,影响整体防守效果。中国队夹击的次数与对手差不多,但夹击时给球和对手施加的压力不够,攻击性和破坏性不强,夹击质量与对手存在很大的差距。

3.4 攻守双方造势积极、战术运用应变、制约性手段多

当代篮球竞赛攻守双方战术在风格上都突出“声势”二字,比赛中,队员之间相互呐喊,在加强同伴之间相互联系、活跃攻守气氛、鼓舞攻守斗志的同时,也给对手一种很大的威慑力,使对方队员情绪紧张,产生失误。应变、制约性手段多也是比赛中攻守双方战术运用的明显特点,即进攻战术快攻、抢攻、阵地进攻相互交替,转化迅速,变化多端。各种防守战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充分发挥不同防守战术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区域联防中有盯人的成分(如一盯四联),盯人防守中也融入了联防的概念(如前场、中场紧逼盯人,后场区域联防)。在世界大赛中,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被大多数篮球强国所采用,是最原始最有效的防守战术,既可打乱对手的进攻节奏,也可给对手心理造成较大压力。

表11是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运用各种防守战术的统计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队的防守战术运用最多的是区域联防,较少运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本文认为,中国队惧怕对手运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主要原因是中国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差,技术动作缺乏力量,移动速度较慢,在意识上也不习惯迎面、贴身、紧逼的防守方式。

3.5 由攻转守时,强调以人为主,随球转换,人、球、区兼顾

当代世界篮球强国在防守时摒弃了以往单纯“以球为主”的弊端,大多采用“以人为主,人、球、区兼顾”的防守理念,使防守具有针对性、机动性和全局性,抓住了当代防守的核心和要害,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获得球权达到由守转攻的真正目的。需要强调的是:“以人为主”决不是机械的“人盯人”、均衡的“人盯人”,而在于权重进攻队员的威胁程度,作为一种手段来达到获得球权转而进攻得分的目的。大量竞赛结果证明“以抢得球权为目的,以人为主,人、球、区兼顾”是目前比较先进而有效的防守理念。因此,中国男篮防守上要强调“以人为主,人、球、区兼顾”的理念,提倡与强化带有拼斗性色彩的凶悍贴身防守。

4 中国队存在的主要差距

篮球比赛中的体能对抗与身体质量有关,与速度有关,还与力量运用的时机、方向以及运动员运用自己身体各环节能力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关。任何队员只有在拥有持久兴奋性的力量、耐力(俗话说体力)的强壮身体基础上,加强移动的速度和灵活性,才能发展成为全面的能攻善守的明星、强手。在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尽管中国男篮队员的平均身高达到205cm,是这次所有参赛队伍中平均身高最高的队伍,但是队员的身体与国外队员彪悍的身体相比都显得过于单薄,大多属于“面条型”队员,没有身体对抗所必需的力量、速度、耐力作为支撑和保证,无论防守还是进攻,单单用脚步的灵活和变化,想完成高质量的进攻与防守,都不现实。一般来讲,单位时间或单场比赛失误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身体对抗能力的强弱。

从表12、13中可以看出,中国队的失误比对手都要高出很多,特别是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上与希腊和美国队的比赛中,单场失误竟高达23次,凶猛的贴身紧逼防守给中国队员在心理和技、战术运用上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致使传球、运球频频失误,甚至到了没有能力将球推进至前场,没有办法掷出界外球的地步。

篮球竞赛的最终目的是在凶悍拼体、赛艺、比智的环境下力争比赛的胜利,而意志薄弱、夺冠欲望欠缺、缺乏斗志的队伍不可能夺取比赛的胜利。身体对抗意识差,对抗意志薄弱,征战心态失衡,缺乏对抗的主动性、拼斗精神,是中国队在比赛中与其他强队存在的明显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文化习惯和心理结构方面的,也有篮球训练水平方面的。国家男篮在身体方面的落后,我们完全可以追赶和超越,但精神上的患失却是最致命的,当前面临2008北京奥运会来临,如何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当代世界竞技篮球竞赛身体接触频繁,近身攻守凶悍、猛烈而状态持久,对抗区域进一步扩大,技术与战术都是在彪悍的身体相互拼斗情况下得以运用的。基本功扎实而全面,精湛而实用,无论是有球技术,还是无球技术,其运用大都是在有身体接触的强对抗中完成的,这是当代世界竞技篮球运动技术对抗的总体特征之一。具体体现在:技术动作愈加精确,快速,隐蔽;行进间强行突破、强行投篮多,核心后卫队员控制、支配球能力强;投点广,创造投篮机会手段多,注重远投;防守技术带有强烈的拼斗性;拼抢篮板球意识强,由单人拼抢向多人有组织围抢转变。而战术对抗特征主要体现在:快攻意识强、发动次数多,推进方式简练而机动;普遍重视抢攻,进攻与防守战术突出集体性、协同性;攻守双方造势积极、战术运用应变、制约性手段多,综合多变;由攻转守时,强调“以人为主,随球转换,人、球、区兼顾”的防守理念。

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存在差距的主要有:对抗意识差,缺乏对抗的主动性;体能差,缺乏身体全面对抗的必要基础;拼斗精神欠缺,对抗意志薄弱;基本功不扎实、技术掌握不全面;忽视快攻,进攻手段单一,进攻点少、面窄;防守理念落后,防守技术不先进等诸多原因。

5.2 建议

本文在上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竞技篮球实际情况及近来国际大赛中的表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正确地评估中国篮球的整体实力,找到在世界篮坛中的坐标。对待当前诸多篮球文化、理念(国内与国外)既要避免民族主义思想,也要避免虚无主义的泛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时代潮流相结合,借鉴与创新、批判与继承的原则,并以中国特色文化为依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

第二,要准确把握当代世界竞技篮球的对抗特征、制胜规律和发展趋势。强化运动员的综合对抗意识,强调比赛作风,CBA联赛执法尺度上要与国际接轨,尤其把握好身体接触的判罚尺度,鼓励对抗。倡导竞标、敬业精神,加强身体素质训练,特别是要迅速提高篮球专项速度(包括技术动作速度和战术执行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耐力。

第三,结合中国篮球的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要倡导技术运用的时效性,强调全面而扎实;要倡导整体性打法,强调进攻篮球。要在实际训练中大力加强攻防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突出多核心打法,强化多点突破能力训练,特别要加强外线得分能力的培养,坚持和倡导“以人为主,人、球、区兼顾”的理念。

树立CBA联赛的国际性、全球性观念。全力提升联赛的竞技水平和层次,营造国内联赛良好的竞技环境,加大国内球员国际化力度,利用经济手段吸引、攫取和开发有限的体育资源,以此形成良性的空间凝聚效应,为CBA成为国内超级、世界一流的篮球赛事奠定基础。只有做好上述诸方面,中国篮球方能屹立于世界篮球强国之林,中国篮球龙翔之日也指时可待。

标签:;  ;  ;  ;  

论当今世界竞技篮球的对抗特征--我国男篮对抗差距分析_篮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