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技术性的选择及护理论文_翟旭杰 张吴奇 张英丽

慢性病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技术性的选择及护理论文_翟旭杰 张吴奇 张英丽

翟旭杰 张吴奇 张英丽吉林大学中日联医院 吉林长春 130033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慢性病人的静脉治疗过程,研究静脉治疗中技术性的选择与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诊治的静脉治疗慢性病患者78 例,其中病人分别患有糖尿病、肝硬化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将其分为3 组,每组26 人,进行不同的静脉注射方法,观察其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与静脉受损性。结果:普通输液器一次穿刺成功率是87%,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是91%。前两组用普通输液器与留置针的穿刺难度与静脉破损率呈上升的状态;第三组采用两者交替的方式进行静脉给药,其穿刺难度与静脉破损率明显呈下降的状态。相对比较第三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结论:对于慢性病人的静脉治疗,要合理科学的选择静脉穿刺的技术方法与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和护理责任,保护患者静脉血管,对长期静脉治疗的慢性病人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慢性病人;静脉治疗;技术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04-01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并且病情复杂的特点,需要长时间反复静脉给药治疗,长期或间断性对慢性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给药,会造成穿刺静脉部位血管变硬、变脆或断裂,影响患者的治疗。为使慢性病人在长期静脉治疗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对静脉治疗中技术性的选择与护理进行研究与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诊治的静脉治疗的慢性病患者78 例,年龄在39-70 之间,男 45 例,女33 例;其中病人分别患有糖尿病、肝硬化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将其平均分为三组,每组26 人。

1.2 方法1.2.1 第一组采用普通静脉输液的方法;第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第三组则采取穿叉静脉穿刺的护理方法,一周采取普通静脉穿刺护理的办法,一周采取静脉留置针的办法,两者相互交替的方式。

1.2.2 输液材料的选择合理选材是为了静脉注射做到无菌、无毒、安全、有效的目的。

输液器选用在穿刺成功后即见回血,针头易固定的。留置针采用医院常用型号的。采用留置针目的是其适用于长期输液的慢性病人,能成功见回血,固定针头将金属针退出后软管套留入静脉进行给药,穿刺局部不会有肿痛感并无药液渗漏的情况,输液完成后用0.9%肝素冲管,盖好肝素帽以便下次输液时不会出现接管堵塞的情况。

1..2.3 穿刺静脉的选择与方法血管的选择以四肢为主,管径大于1 毫米,目测走形明显的有弹性的血管;扎止血带,手指按压血管3-4 下,与静脉呈约45 度角进行穿刺。

2、结果2.1 穿刺成功率:用普通输液器对病人的手脚细小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效率是87%,留置针对病人的手脚及四肢中细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的效率是91%。

2.2 静脉输液中药液渗漏、肿痛、堵塞率:第一组普通输液器输液的概率是10%,第二组留置针输液的概率是6%,第三组采用普通输器与留置针交替进行输液的方式,其概率分别是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穿刺的难度与静脉破损度:前两组分别用的是普通输液器与留置针,根据穿刺次数与治疗时间的增长,观察穿刺的难度与静脉的破损率呈现上升的状态;第三组采用两者交替的方式进行静脉给药,其表现出的穿刺难度与静脉破损率明显呈现下降的状态。相对比较第三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

3.讨论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治疗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而慢性疾病病人的治疗时间比较长,病情易反复发作。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因长期反复对患者进行穿刺给药,会造成患者静脉的破损并对穿刺造成难度,影响患者的静脉护理治疗。因此对于长期静脉治疗的慢性病人应该采取合理的技术性选择与护理并对患者的静脉血管做好保护。下面对不同慢性病患者与穿刺技术和护理水平进行分析。

3.1 慢性病人静脉血管多样的生理特征慢性病有很多种,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糖尿病等等,不同病人的发病机制不同且静脉血管的生理特点也不同。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因患者的年龄比较大、患病时间长,造成血管硬度强、弹性差、粘稠度也比较高。肝硬化的患者因凝血因子功能下降、减少造成了血管的酥和脆的特点。糖尿病的患者因外周血管受损造成了血管变细、弯曲、不易愈合并易感染的特征。

3.2 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护理责任意识慢性病人需要长时间反复的进行静脉治疗,对患者造成恐惧、抵触、紧张的心理;因长期的静脉穿刺造成患者血管受损影响后续的静脉治疗。所以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观察患者并安抚、照顾患者;并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根据不同慢性病人的静脉特点,合理选材、科学选针对患者进行静脉治疗,减少因治疗带给患者心理上、体表上的痛苦。

3.3 合理科学的策划静脉治疗方案,提高静脉护理水平,有效保护血管3.3.1 合理的静脉治疗方案与护理可以提高慢性病人的治疗效果,对慢性病静脉治疗的初期应该先用小号的针头对患者的手脚比较细小的静脉进行穿刺,静脉治疗过程中采用交叉静脉注射的方式,隔周使用两次留置针可利于病人细小静脉的恢复,对下次穿刺提供便利的条件。合理的选择静脉治疗方案,可以预防和避免静脉出血、堵塞、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合理选择输液器,并对局部环境消毒清洁保护静脉注射的血管。若因静脉注射器选择不合理且穿刺的方法不对,过深过浅、角度不对都会造成再次穿刺的行为,对患者心理上有一定的影响。若因穿刺失误造成出血,会使穿刺部位及局部出现青紫的现象,影响护理人员再次穿刺的视线。若因患者活动或幅度较大会造成漏液的情况,使静脉皮下组织红肿,重者会因肿胀而引起局部僵硬并坏死。

一般留置针静脉注射会出现堵塞软管的现象,因封管的肝素液不足或留置时间长等。出现血管出血、漏液、堵管、感染的原因很多,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多发出现,要求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责任,培养细心观察、熟练掌握静脉技术的能力,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3.3.2 静脉治疗后的护理同样很重要。注意静脉穿刺输液完成后,做到拔针轻、缓的原则以减少病人的疼痛。拔完针后要用药棉按压针孔处,时间尽量稍长些,避免其出血、肿胀及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因慢性病人需要长期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应告知病人或家属,对病人的四肢、手脚多做训练,促进血管的循环与弹性有利于穿刺的一次成功的效率,减少病人的痛感。可采取揉搓、按摩、热敷的方法对静脉进行训练,合理的保护静脉血管也是一种提高临床静脉治疗的有效方式。

总之,对于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人的静脉治疗,要合理科学的选择静脉穿刺的技术方法与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和护理责任意识,保护患者静脉的弹性、软硬度使患者的静脉不因长期穿刺造成受损而影响后期的静脉穿刺注射,提高慢性病人长期静脉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1]缪同霞.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16):203-204.[2]张映辉.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2):164.[3]黄冬梅;仇海荣.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20):117.[4]胡淑玲;赵莉莉;胡妍.浅议如何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工作[J].内蒙古中医药.2008(24):285-286.作者简介:翟旭杰(1970 年12 月—),女,本科学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疾病发展及护理。

论文作者:翟旭杰 张吴奇 张英丽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慢性病患者静脉治疗过程中技术性的选择及护理论文_翟旭杰 张吴奇 张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