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团的创新模式_海信集团论文

海信集团的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信论文,模式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154(2009)05-0048-03

在世界经济史中,创新最为活跃和企业家集中出现的时代,往往正是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革命的时代。以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和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都是新企业辈出的年代。青岛,具有欧陆城市特色和浓厚齐鲁文化背景的海滨城市,诞生了海信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沿着“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的轨迹,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扩散,品牌领域不断延伸,后续品牌正在兴起,被誉为“青岛品牌现象”。

海信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69年的青岛无线电二厂,1979年成为青岛电视机总厂,1994年成立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技术创新为动力、资本运营为杠杆,在“技术孵化产业”的创新模式中,持续健康发展,现拥有40多个子公司,2008年总资产25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89亿元。海信40年的创新发展,可以用下表1来概括:

一、海信的横向创新演进

在综合分析品牌企业相关理论和海信成长案例基础上,本文提出品牌企业的四种创新演进模式:点式创新、线式创新、面式创新和网络式创新。前三者是投入驱动型、外延型、数量型、被动型、他组织型,第四者网络式创新是自主驱动型、内涵式、质量型、主动型、自组织型。随着品牌企业自主创新系统的开放度日益提升,功能要素突出表现为封闭度的“由大变小”,点式、线式、面式、网络式四种创新模式形成的开放维度张力渐进增强,核心竞争力指数不断提高。

(一)点式创新

在企业品牌建设初期,以环境条件向创新要素转化为主,企业的创新产出,很大一部分用于企业的自我发展投入,以及企业系统内部机构间关系的建立。该阶段创新活动以点式创新为主,空间特征较多的体现为分散性、无序性、随机性,要素的空间聚集力和组合力较差。海信集团“技术孵化产业”创新模式的第一阶段是典型的点式创新模式,这一阶段的模式为“集中模式”,1993年,为了有助于中长期的研发,海信成立了独立的技术中心,把公司所有的研发力量都集中到技术中心,而各产品公司则向技术中心购买新产品。但经过一段时间,这两种研发力量开始“抢饭吃”,技术中心逐渐不能维持。

(二)线式创新

空间结构中的线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线可以根据其组成要素的数量、密度、质量及重要性分成不同的等级,它们相互连接,相互补充,共同完成某一种经济活动。线对于区域经济要素流动和合理配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例,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两种模式就属于线式创新模式。

(三)面式创新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面是由区域内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表现出的面状分布状态,最常见的有产业空间分布所呈现的域面,还有各种市场所形成的域面、城市经济辐射力所形成的域面。此外,其他经济活动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作较密集的连续分布,也可以看做是域面。海信集团的创新模式的从分散模式到分层模式,是典型的面式创新。2000年,海信把技术中心的短期研发职责分散到对应的产品公司去,只保留一部分做中长期产品研发,由集团提供费用。2002年,海信再次对研发体系调整为分层模式,将分散在各个产品公司的研发资源再次整合,建立海信集团研究发展中心,所有公司的研究所都搬进研发中心大院,并按不同功能确定各自的经费来源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体系,改变了以往以特殊知识划分的线性的研发结构,各领域的研发机构和工程师可以迅速组合出不同的技术整合小组,便于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前沿技术开发。

(四)网络式创新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网络是由相关的点和线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构架。网络是连接空间结构中点与线的载体,它们能产生出单个点或线所不能完成的功能。网络可以由单一性质的点与线所组成,也可以由不同性质的点与线组成。新经济时代,我们所处的环境是网络环境,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网络型组织形式,一种新的更加彻底的组织设计就是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包括两个组织规范:一是商业网络,主要是由技术的发源地而产生的企业家网络(例如,硅谷、加利福尼亚、M4走廊、英国);二是技术手段,包括新的电子通讯、桌面PCS、适用软件以及移动通讯系统等。

二、海信的垂直梯度演进

根据对海信集团创新模式的研究,结合海信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了品牌企业垂直梯度演进理论:创新型品牌企业呈现出梯度发展的势态,必然经历“企业品牌—品牌企业—产业品牌(园区品牌)—品牌产业(品牌园区)—城市品牌—品牌城市”的演进过程,见图1,横轴是品牌主体,纵轴是品牌价值量。从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园区品牌到城市品牌,着重的是硬创新,从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园区到品牌城市,着重的是软创新。

图1 品牌企业的垂直梯度演进

(一)第一次梯度演进:企业品牌阶段(1969-1984年)

这是海信发展的基础期,创新模式以点式创新为主,产品单一,规模很小,重点是做好电视一个产品,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时期,这个阶段确立了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方向—电视产业,并且有了重新开发的意识。

(二)第二次梯度演进:企业品牌到品牌企业阶段(1985-1992年)

这一阶段的城市背景是青岛市开始实施争创“青岛金花”活动(重在产品)。这是海信发展的起步期,创新模式以线式创新为主,从松下引进了彩电生产线,使海信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科学的质量管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社会对青岛牌(海信品牌前身是青岛牌)的质量有了认知度,在此期间国家在彩电领域一共评过四次国家优质奖,海信全部获奖,这在同行业中是唯一的。

(三)第三次梯度演进:品牌企业到品牌园区阶段(1993-2005年)

这一阶段的城市背景是青岛市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重在企业),为减少主管局对企业的干预,1994年组建海信集团,由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从2000年起,青岛实施大企业梯次发展计划,着力培育十大、十强企业,实施工业园区战略,海信信息产业园等相继开工建设,成为企业招商引资、技术创新、产业配套的新载体。这是海信发展的加速期,创新模式以面式创新和网络式创新为主,开始多元化战略(见表2),国家停止了对海信的计划管理,销售收入从仅4亿元上升到334亿元,利润也历史性的突破了6亿元,并且在这个增长过程中,一直保持了一个良好的财务状况,负债率大幅度下降。从1997年到2005年,海信始终在中国电子企业百强排名中名列前10位。

在这段期间对海信影响最大的就是海信坚决地选择了“走技术质量发展企业的道路”,提出“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的发展原则,逐年加大研发投入,从2000年6.3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32亿元,2005年,成功推出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信芯”,结束了中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芯片全部进口的历史。

(四)第四次梯度演进:品牌园区到品牌城市阶段(2006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城市背景是青岛从城市品牌到品牌城市的演进,品牌从制造业演进到服务品牌和政务品牌。海信的战略是追求研发深度,启动国际化品牌战略,创新模式以网络式创新为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追求研发深度,扭转片面重视应市产品开发而忽视技术预研的局面,以数字电视软件中间件、LED液晶电视、智能交通系统产品、高速并行光传输模块等产品在向产业高端延伸与拓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质量管理持续改善,质量水平稳定提高,初步搭建了科学的质量指标分析系统。

二是海信品牌在国内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国际市场品牌建设卓有成效,2008年全年实现品牌销售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品牌占比22%,远高于2007年的9.6%,2009年有望达到30%。被评为澳洲五大电视品牌之一,成功冠名位于墨尔本市中心的体育馆;成功进入加拿大当地最大家电连锁渠道CTC的478家门店;此外,成功进入北美、意大利、西班牙、安哥拉、沙特、以色列、中亚、巴拿马、阿根廷、伊朗、埃及、南非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海信品牌电视已经在美国CES展上被评比为全球7大电视品牌,而海信冰箱产销量也被Euromonitor评比为全球第6。

三、未来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政策建议

为了尽快成长为国际名牌企业,需要在海信集团等企业实行“企业竞争地图”战略,变“地毯式发展”为“地图式发展”,企业所在地方政府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实施“产业招商地图”计划,变“地毯式产业招商”为“地图式产业招商”,变“单独招商”为“国际共建”。

“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要描绘企业和区域发展所重点关注的产业和技术在全球的分布与趋势,解构出细分技术领域的关联图谱,结合企业和区域现有产业基础与优势分析出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瓶颈和所需引入的配套或互补性产业环节,并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全球范围的产业与技术搜索,最终锁定潜在目标合作企业、机构或个人。从国家层面讲,需要将“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需要从中央到地方有针对性的政策给予有效的支持,具体来说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性的政策配置。建议实施“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的地方政府设立“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专项资金,保障“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计划的组织实施;以“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为支撑,修订和完善区域产业规划;配合“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的执行,研究制定重点发展产业的支持政策和重点引入的人员、技术、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优惠政策;以促进产业关联和集群创新为目标,规划整理引入项目的用地空间,保障项目以及相关人员的落地和安置问题。

二是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商务、科技、发改、财政、税务等相关部委协同,研究制定支持重点企业和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工具,在实施“企业竞争地图”和“产业招商地图”的区域先行先试,从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保险费率、加大出口信用投保的财政补贴比例、企业海外广告参展免税、建立海外品牌专项基金等方面,形成商贸政策、科技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协同效应。协助企业建设“美国专利快速通道”和“海外创新驿站”,出台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品牌政策”和“专利政策”。从全球视角,整合全球资源,从创新技术、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创新市场、创新品牌等维度,在某些区域试点与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共建“世界创新与投资促进平台”,力争在3-5年内率先建成1-2个全球领先的战略性产业。

标签:;  ;  

海信集团的创新模式_海信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