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评价_图书馆论文

电子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内容论文,资源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电子资源建设已经成为科技创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支撑体系,同时,成为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第一途径。因此,加大投资力度,深入开发网络电子资源,开展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是当务之急。

1 电子资源建设的内涵

电子资源是指所有以数字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再现出来的资源。电子资源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也被称作“数字信息资源”(Electronic Resource)、“网络信息资源”(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在今天的图书馆中,电子资源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资源有以下的特点:

(1)从内容上看:①海量化。现代微电子技术以其高强的集成度、柔性的系统结构和严密的处理方式保证了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上的海量特征。②种类繁多。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非文本信息,如图形、图像、声音信息等。③分布开放。由于网络特有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使得内容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程度。

(2)从形式上看:①非线性。超文本技术的一大特征是信息的非线性编排,将信息组织成某种网状结构。②无序性增强。由于数字信息资源可自由地在网上发布,所以,信息资源杂乱无序,存储混乱。③交互性。数字信息资源是基于电子平台、数字编码基础上的新型信息组织形式,呈现方式从静态的文本格式发展到动态的多模式的链接。

(3)从效用上看:①共享性。数字信息资源可供所有的Internet用户随时访问,不存在传统媒体信息由于副本数量的限制所产生的信息不能共享现象。②时效性。数字信息的时效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信息,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及影响范围使得信息的时效性增强。③强选择性。网上信息比传统信息具有更强的可选择性。

电子资源建设主要指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以及网上信息馆藏化两方面的建设,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流通和中转机构,一直是社会信息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而随着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用户通过网络利用多媒体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它所提供的信息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数字化信息资源可以自由支配是指人们对处于无序状态的浩瀚无际的数字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加工、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可以随时随地都可被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2 电子资源建设的内容

电子资源建设主要包括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网上信息馆藏化两方面。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将馆藏文献资源包括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文献及电子出版物等以数字化形式发布到网上,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利用馆藏及网上资源建立各种数据库及多媒体资源库等;网上信息馆藏化则是图书馆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充分了解网上资源分布状况和熟练掌握获取网络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搜寻、分辨和筛选网上信息,为读者进行网络信息导航,使读者如同利用馆藏一样方便地利用网上信息。

2.1 电子资源的采选

电子资源的采选应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选时除了考虑电子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之外,还要考虑设备、检索方式、购买方式以及技术内容等各项因素,需对主题、用户需求、电子资源质量进行深入了解和广泛的分析,主要采选以实体形式存在的电子出版物和各种网络数据库。国内图书馆在电子资源采选时,大多根据本馆的需求,按如下程序开展采选工作。

2.1.1 电子资源的试用

数据库的试用是采购的开始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集团采购时,集团中心往往在自己的主页上发布数据库试用消息,或者直接给各图书馆发送消息。因此,及时获取数据库试用信息和集团采购的信息是电子资源试用不可忽视的过程。试用的时间应该足够长,以便对数据库进行推广。一般数据库试用的时间从1个月到6个月不等,如果想取得较好的试用效果,最好争取3个月以上的试用期。

2.1.2 电子资源的全面评估

图书馆要对试用的数据库,特别是对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期刊的品质。要重点考察数据库收录期刊的权威性,如被SCI的收录情况,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在本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特别是一些打包的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良莠不齐,要分析其中优秀期刊所占的比例。

(2)获取原文的时滞和全文期刊的数量。图书馆要详细分析数据库中能够获取原文的期刊有多少,其中核心期刊有多少,有多少期刊可以即时看到原文,有多少期刊有时滞,需要延迟的时间等。

(3)数据库的检索功能评估。主要从检索功能、检索方法、检索效率、结果输出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还要考虑其他方面如个性化服务、与其他链接功能等。

(4)数据库的价格评估。价格的评估要与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综合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数据库的购买形式,是否拥有永久使用权,以取得最佳的性价比。

国外图书馆在电子资源采选时,既借鉴外馆的经验,又根据本馆的需求,因馆制宜的开展创造性的采选工作,表1是美国四所图书馆对电子资源采选的准则,供借鉴。

2.2 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与特色数据建设

2.2.1 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是将馆藏文献资源包括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文献及电子出版物等以数字化形式发布到网上,成为网上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网上信息资源建立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源库;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复制,它可以不断地去复制,可以多个人同时去使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的网络化传递,消除了传统图书馆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各地的读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献数字化的资源。

2.2.2 馆藏特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特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是图书馆充分展示其个性、提高社会影响力和数字信息服务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图书馆应根据本地的社会需求和馆情,选择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制作成专题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网上检索与利用。特色数据库是根据本馆馆藏特色、地方特色或本校的重点专业,搜集各类文献建立的数据库。许多公共图书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都开发了特色数据库,如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国年鉴数据库、方志类数据库等,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资料索引数据库,桂林图书馆的《桂林资源》数据库等一批图文并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馆藏特色的数据库。

表1 美国四所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采选准则

2.3 网络电子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把网络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对其进行选择、加工,使其成为馆藏的补充资源,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有专门网页以菜单方式组织了“虚拟参考馆藏”,伯克利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因特网索引”。它们都是典型的图书馆加工技术用于网络资源组织的成功实例。具体步骤如下:

(1)提供分类链接。这种方法类似分类引擎,即图书馆员把收集到的网络资源进行分类,并在各类目下提供各网络资源的链接。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都开展了这种网络导航服务,深圳图书馆的《网海导航》,北京大学图书馆的“INTERNET学术资源学科分类导航”等。

(2)提供数据库查询。这种方法类似许多关键词引擎,即图书馆员把收集到的网络资源进行描述,并把描述的内容分字段放在数据库中供读者查询。

(3)建立网络资源数据库。为了给本馆读者和本地区的网络用户提供更迅速、完善的文献及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数据库,其步骤一般是:确定建库方向、搜索相关Web站点、下载有用的文献及信息、补全字段、安装到相应的网络资源数据库中。

2.4 电子资源的组织管理

电子资源的组织管理主要指对馆内拥有的电子资源和可以获取的电子资源进行的组织管理,主要包括:(1)对入藏的电子资源进行加工、整序,科学地组织,完整地保存,有效地利用,以满足用户需求;(2)对数字化的电子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集成技术把所有的数据库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对其内容进行充分揭示,实现跨库检索,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电子资源管理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信息业和图书馆界不时推出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图书馆应密切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在引进电子资源的同时,应根据图书馆的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利用这些成熟的技术来实现电子资源有效管理和电子资源的整合。

电子资源整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二次文献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进行无缝链接,通过文摘、索引、引文数据库与图书馆订购的相应的全文数据库、网上电子期刊实现链接;(2)二次文献数据库与图书馆的链接,使读者了解图书馆是否有相应的印刷本馆藏,方便读者就近获取原文全文数据库。在电子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中,通过电子资源利用效果等信息反馈,控制和调节电子资源,来保证电子资源的完好保存和充分利用。

2.5 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

电子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整体规划与各馆的分工,建立相对完备的电子信息保障体系;形成覆盖面广,运用方便而又快捷的书目信息网络,实现网络公共查询、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功能;并建立高效的电子信息传递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课题,尤其在现代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和文献呈指数增长,每一个具体图书馆都不可能也不必要收集世界上出版的所有文献,建立所谓“小而全”或“大而全”的藏书体系。为提高所能提供的电子资源的占有量,增强信息保障能力,图书馆之间需要一定形式的合作,提高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

3 电子资源的评价

3.1 保障评价

保障评价主要指对用户获得电子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而进行的评价。它着重考察数据库的类型和数量;数据更新周期、回溯时限;图书馆远程连接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网络电子资源的设备与布局;允许网上查询专业数据库的人员范围;网上收费标准;网络开通的时间;网络带宽和速率。

3.2 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主要指对用户使用数据库的质量进行的评价。(1)考察网络数据库覆盖的核心期刊、重点学科专著的数量、数据查准率等。(2)考察是否真正建立网络导航系统,并对各个站点进行搜索和评估。(3)考察是否组建专题虚拟馆藏,并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所选专题的网络数据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更新和升级、网上发布等。(4)考察对网络电子资源的加工水平、组织水平等,组织加工的程度越深,用户的利用价值就越高。(5)考查数字信息资源的准确性、新颖性、独特性。(6)考查数字资源的来源和收录核心期刊的情况,数据库所收录的核心期刊的覆盖程度。

3.3 检索功能评价

检索功能的评价主要是指对检索系统方便用户利用程度的评价。它主要考察检索系统能否为用户提供检索入口及检索途径;能否使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数字信息;能否使用户比较方便地获得内容全面、下载容易的检索结果;能否为用户方便地提供存盘、打印、E-mail发送等多种下载功能。

3.4 数字内容评价

数字内容评价主要指对数字馆藏内容所进行的评价。评价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出版机构、学科分布、覆盖面、收录期刊(图书)数量、被世界三大权威索引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的比例、Peer-Reviewed期刊的比例、数据回溯年限、滞后时限(Embargo)、数据更新周期、订购的纸本期刊(图书)的重复度、数据库的出版机构等,这些是评估数据库内容的很重要的因素。国际上著名的出版社出版的期刊、图书和文摘索引是各图书馆收藏的重点,这些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也是图书馆重点考虑的对象。

3.5 利用评价

利用评价主要指对用户利用电子资源进行统计分析而进行的评价。数字资源的利用评价可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着手。在定量方面,数字资源使用评价的基本数据包括馆藏量、使用量、使用时间等。定量方法主要有问卷法、查询过程记录分析法等。在定性方面则包括为何使用和如何使用数据。定性方法主要有深度访谈法、焦点团体法和关键事件回述法等。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资源利用评价不仅在标准和指标上发生了变化,评价方法也有了发展。国外一些机构在数字资源使用评价中引入了E-metrics计量方法。E-metrics是电子商务界盛行的一种计量方法,被认为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检验网站通行数据的一种工具,从量的角度测量电子商务网站的成效,记录网站的通行数据。近年来国外一些数字图书馆也开展了E-metrics研究,目的是建立数字资源评价的架构及评价的标准和准则,最著名的是美国ARL的E-metrics计划。图书馆若要全面地评价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还需将定量法和定性法结合起来,除了借鉴E-metrics方法,还应采用用户问卷法、深度访谈法、引文分析法等,从而得到较完整的评估结果。目前,对电子资源利用评价最多的还是电子资源提供商提供的用户利用统计报表和馆内流通统计表,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和期望。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图书馆购买更合适的数字资源,更合理地使用经费,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0-05-16

标签:;  ;  

电子资源建设的内容与评价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