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长康老师运用宁嗽汤治疗咳嗽和四妙散治疗湿疹的经验论文_林长安

江长康老师运用宁嗽汤治疗咳嗽和四妙散治疗湿疹的经验论文_林长安

(四川省嘉州监狱医院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风寒咳嗽和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风寒咳嗽因失治、误治,导致久病不愈,甚者发生变证者,时有发生。湿疹因病因病机复杂,缠绵难愈,病程绵长,治疗效果不佳。江长康老师在临床工作中,采取辨证论治和方证相应的治疗方法,运用宁嗽汤治疗风寒咳嗽;用四妙散加减治疗湿疹均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风寒咳嗽;宁嗽汤;湿疹;四妙散;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39-02

风寒咳嗽是指患者因感受风寒,肺气失宣,升降失调,而致咳声重浊,咽痒,恶寒无汗,头痛或发热等症状的一种外感疾病。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所致的皮肤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以风、湿、热、毒为主,加之患者平素嗜食辛辣等原因而引起的一种以皮疹、皮肤瘙痒、流黄水等症状为主的疾病。现将江长康老师运用宁嗽汤治疗外感风寒咳嗽,运用四妙散加减治疗湿疹的经验总结如下。

1.运用宁嗽汤

(1)治疗风寒咳嗽经验

1.1 宁嗽汤

组成:荆芥6克、前胡10克、白芥子10克、陈皮10克、 桔梗10克、生甘草 6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杏仁10克、旋覆花10克。

功能:疏风散寒,宣肃肺气,化痰宁嗽。

主治:风寒犯肺,咳吐痰涎。

方解:本方用荆芥、前胡疏风散寒,宣畅肺气;杏仁、白芥子肃肺豁痰;半夏、茯苓、陈皮健脾化饮;桔梗、甘草清咽利喉;芍药缓解支气管痉挛;旋覆花下气降逆,豁痰蠲饮、宣散肺气。

1.2 病例

1.2.1小儿咳嗽

患者王xx,男,10岁。住乐山市中区。首诊:2015年12月09日。

主诉:畏寒发热伴咳嗽1周。

患者于就诊前1周,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为38.5℃)伴咳嗽,咳吐白色泡沫痰,打喷嚏,流清涕;咳嗽以白天为主,夜间偶咳。饮食可,精神一般。曾在西医院输液等治疗3天,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嗽无明显好转,饮食、睡眠可,到院就诊。刻诊:舌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浮紧。

诊断:咳嗽。

辩证:外感风寒。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宁嗽汤加减:旋复花8克、炙麻黄3克、杏仁5克、 桔梗10克、白芍10克、前胡8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葶苈子8克、炙甘草6克、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一复诊:2015年12月12日。患者诉:咳嗽明显好转,偶咳,痰易咯,色淡。刻诊: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略紧。

方药:宁嗽汤加减:旋复花5克、紫菀5克、百部5克、杏仁5克、桔梗10克、白芍10克、前胡8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8克、炙甘草6克。二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随访:上述二剂服完,已痊愈。

1.2.2成人咳嗽

患者赵xx,男,60岁。住乐山市井研县。首诊:2017年04月18日。

主诉:受凉后反复咳嗽2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患者于就诊前2月,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咳嗽。经口服中、西药无明显好转,现仍咳吐白色痰,呈丝状,难咯。白天夜间均咳,咳甚时可出现喘息。饮食差,精神一般。刻诊: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咳嗽。

辩证:外感风寒。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宁嗽汤加减:旋复花10克、炙麻黄5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白芍10克、前胡10克、紫菀10克、百部12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葶苈子10克、栝篓仁10克、炙甘草10克。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一复诊:2017年04月22日。患者诉:咳嗽明显好转,偶咳,痰易咯,色淡。刻诊: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略紧。

方药:宁嗽汤加减:旋复花10克、紫菀10克、百部10克、 杏仁5克、桔梗10克、白芍10克、前胡10克、法夏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二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二剂而愈。

讨论:宁嗽汤是江尔逊老先生根据临床实际,由古方金沸草散脱胎而来,再结合六安煎、桔梗汤而拟定本方,经江氏及其弟子反复验证,本方治疗风寒咳嗽之疗效明显优于杏苏散及止嗽散。方中的关键药物是旋复花、白芍、甘草3味。旋复花下气降逆、豁痰、蠲饮,宣散肺气达于皮毛,一降一宣,便可恢复肺主治节之权;芍药配伍甘草名“芍药甘草汤”,能滋养肺津,舒缓肺气,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故使用本方,诸药皆可增损,惟旋复花、白芍、甘草3药为不可调换之品。

2.运用四妙散治疗湿疹经验

2.1 病例

患者彭某,女,40岁,犍为县人。首诊时间:2015年9月10日。

主诉:因“双肘弯、双腘窝起疹瘙痒伴渗液1年”就诊。

患者缘于就诊前1年,因长期接触水液,而在双肘弯、双腘窝岀现红色皮疹,瘙痒无比,抓瘙岀血后,可稍缓解,创面有黄色体液分泌,致周围皮肤呈铜绿色,分泌物流到哪里,皮肤就出现上述症状。经中西医反复治疗未获良效。刻诊:舌体深红,苔黄厚腻,双肘弯、双腘窝皮肤呈铜绿色,有抓瘙伤痕,其间有黄色分泌物溢岀。未见脓性分泌物。脉数有力。

诊断:湿疹。

证型:湿热浸淫型。

治法:清热解毒,杀毒止痒、健脾利湿。

方药:苡仁20g、黄柏30g、木通15g、土茯苓15g、生地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连翘15g、银花15g、水牛角15g、紫草20g 蝉蜕12g、赤芍15g、丹皮15g。五剂,每日-剂。

方解:银花、连翘、水牛角、紫草、赤芍、生地、丹皮清热解毒;黄柏、土茯苓、白鲜皮杀毒止痒;苡仁、木通健脾利湿。

一复诊:2015年9月17日。患者诉瘙痒,流分泌物有好转,新发皮疹有減少。口腻有好转,大便仍粘滞。查体:双肘弯、双腘弯皮色好转,创面分泌物减少,皮疹颜色较前减淡;舌质深红,舌苔舌前端有减轻,但舌中后段仍黄厚腻。脉数有力。原方加减。

方药:苡仁30g、黄柏30g、木通15g、土茯苓20g、生地20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连翘20g、银花20g、水牛角30g、紫草25g、蝉蜕15g、赤芍20g、丹皮20g。十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复诊:2015年10月8日。患者诉病情明显好转,但仍有发痒。查体:患处皮色基本正常,己完全结痂,皮疹不明显。舌较红,苔薄黄。继续前方加减调理脾胃而收功。

2.2 讨论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皮损表现不同的炎症性皮肤病。常湿热互结,好发于双肘弯,双腘窝等处,俗称“四弯风”。该病炎症表现明显,并伴有多形性、对称性、反复性、瘙痒性。中医认为其病因源于先天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外因风、湿、热、毒邪趁势袭扰,湿蕴为该病之病机关键。临床症状多见皮疹、瘙痒及分泌物渗出,患者苦不堪言。本病例属湿热侵淫型,湿热俱重,热毒、湿毒并见。治法:清热解毒,清解血分之热毒,同时淡渗利湿,兼以清除血热之风。因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故收良效。

【参考文献】

[1]《经方大师传教录》伤寒临床家江尔逊“杏林六十年” / 江长康,江文瑜主编 -2版,p135-136.

论文作者:林长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江长康老师运用宁嗽汤治疗咳嗽和四妙散治疗湿疹的经验论文_林长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