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朱连梅

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朱连梅

朱连梅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810007)

【摘 要】目的:对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行为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3月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10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统计学处理。结果:青年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易发生冲动行为。结论:了解和掌握精神病患者出现危机状态的因素,预防患者的过激行为,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关键词】青少年;精神病;心理健康;亲属;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89-02

青少年精神病因其特有的病程特征,发病对患儿来说是一个强烈的精神刺激,对其亲属的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患儿亲属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在患儿的治疗康复中的作用又是别人不可取代的。因此,对患儿亲属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的成因、影响的分析提出干预措施,以利于对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1 资料

2014年11月—2015年3月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103例为研究对象。青少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非精神障碍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患者共55例,女患者共45例,,平均年龄为(14.96±3.37)岁,患者出现病症时间为3~9个月,平均(7.78±1.46)个月。临床研究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符合《国际精神疾病分类》和《行为障碍分类》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纳入为对照组,将103名来自某城市5所初中与3所高中年龄相当的学生纳入观察组,其中初中生43名,高中生60名,男生共计58名,女生共计45名。两组青少年在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上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青少年在接受测试之前全部对测试方式进行了了解,并且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2 方法

2.1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新的、亲密的、建设性的医患关系;诚恳、耐心、细致地倾听、随时解答、及时指导亲属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消除烦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由精神科医护人员每周2次以上讲授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预后及预防等知识,家庭环境对该病的影响,陪护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患儿等。

2.3开展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宣传及教育,不断为他们提供新信息。

3 结果

结果显示出男性患者各因子现患率主要以违纪行为、攻击行为、不受欢迎和抑郁症状突出。女性患者则是以思维障碍、攻击行为、抑郁症状和违纪行为突出。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精神障碍患者行为和情绪问题,比正常青少年明显存在很多。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后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亲属的人际关系和情绪状态,有效提高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干预使亲属对疾病及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有了提高,对该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减轻了因对患儿的误解而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联系更密切,有助于减轻亲属的隔离感和无助感,也利于亲属与患儿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对患儿治疗的信心,学会以科学的方式对待患儿,能以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缓解了诸多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提高了心理承受能力和照顾水平,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患儿早日康复又能缓解亲属的心理压力,提高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措施分析及强化措施

4.1改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精神疾病和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只是一种病而已。精神分裂症不仅能好转、还可以治愈,作为家长首先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善待精神疾病患者、善待精神病学科,也是大众自身文明程度的表现。故应该让公众自觉体现在在行动和语言上,如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语言如“歇斯底里”、“疯子”等;避免使用“得上就完了”等词来形容精神疾病的危害;避免想当然地将精神病人与暴力、低能联系起来。

4.2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家长要自觉学习与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如如患儿所得疾病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哪些是复发的先兆;怎样做才能提高孩子服药的依从性;怎样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康复环境;怎样才是帮助自己和患儿相互减压的方法等等。

4.3为做好青少年精神病的预防,护理青少年精神病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做到及时沟通,和孩子建立起朋友般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想与家长交流与沟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优异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心理与品德健康更是不容忽视。要让他们通过学习与讨论充分认识到患病对自己社会功能的损害,且短时间里难以恢复到病前水平。另一方面,也不要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要正确处理由于社会偏见造成的不良人际关系,不要急于求成、大发雷霆或自暴自弃,加深别人的误解。

4.4帮助患儿建立有效应对是克服病耻感的关键。帮助患儿做好应对歧视现象的心理准备:通过解释和改变认知让患儿知道作为患者,逃避现实或抱过高期望都是不可取的,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偏见,才能增强对不良心理刺激的抵抗力。在积极配合治疗的过程中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用行为来证明自身价值,消除歧视。要明白只有自己先把自己当正常人看、做正常人做的事,别人才有可能把你当正常人看。通过解释和改变认知让患儿知道作为患者,逃避现实或抱过高期望都是不可取的,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偏见,才能增强对不良心理刺激的抵抗力。

4.5端正治疗观念,很多患者因急于治疗就盲目就医、滥用药物及不治疗等方式,均可加重病势。护理青少年精神病要纠正某些不正确的就医行为,提高认知水平,选择正确的就医途径,听从有利病体康复的忠告及正确的预后指导等,有利病情控制和避免病情严重。护理青少年精神病要保持良好心态,对于精神病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消除精神紧张,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健康观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整体素质和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心理社会应激能力,这些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益。

4.6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防止精神病的复发,减少不良嗜好及饮食因素对疾病影响,吸烟、酗酒等与精神病密切相关,患者应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于此同时,护理青少年精神病应应该避免辛热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辣酱、洋葱、胡椒粉、咖啡、浓茶等,此类食品多性热,属阳,进入人体后易助热生湿,加重病情,所以应该少食。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更好的预防疾病的侵袭。

5 结束语

虽然歧视精神病是个世界性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但可以通过社会、家庭和患者个人的共同努力去克服病耻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特别是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儿尽早康复和痊愈。

参考文献:

[1]王贵松,王强,张蕊.十届医学生中精神障碍患者资料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6,(06).

[2]梁芝国,潘国忠,罗维肖,等.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测定[J].四川精神卫生,2003,

[3]岳猛,姜绯.老年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5):553

[4]杨辉,刘伟光,杨朝等.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22(8)1474-147

论文作者:朱连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3

标签:;  ;  ;  ;  ;  ;  ;  ;  

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朱连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