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障现代生活生产正常运作的基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在当下变电站的安全建设中充当着重要作用,本文笔者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特征切入,着重探讨了安全管理方面的选型设计、调试安装验收管理以及科学维护策略。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性的提升,中断事故、干扰事故发生的避免作为重点提出,以促进电力系统创设出高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行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的建立之所以需要继电保护功能的加载,不单单是为了在事故发生时对故障线路进行快速切断,而是基于故障发生时,对故障线路进行有选择性的切断,从而选择性的保护了不需要切断的电力线路,避免由于部分线路故障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扩张,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上述情况中提到的选择性功能只是继电保护的功能之一,当电力系统故障发生时,继电保护系统还具备有一定的速动功能,速动功能是故障快速切除的基本保证,其动作的前提是系统内置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继电保护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时,将影响及损失降低至底线的电力系统保障。快速切除故障的优点有: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防止电力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张;系统电压恢复迅速,使得电动机的运行能够快速自启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轻对电力用户的影响;使线路短路点去游离的速度变快,从而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近些年来,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进行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原始的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电网改革的需求。因此,在面对需要不断改进的电网结构时,继电保护装置也要从根本上进行技术和能力的革新,从而适应不断强化的电网需求。
2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
2.1完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
(1)严格落实国家《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导则》(Q/GSW1806-2013)的规定,做好继电保护设备的检修工作。
(2)设备投入使用后,年内完成首检,此后每隔六年开展例行检验,并开展超检验周期设备梳理,在评价周期内一次设备停役时机,进行继电保护B、C 级检修。
(3)按照导则的要求,定期开展继电保护专业巡检、巡视和D 级检修工作, 并进行运行与动作信息分析,排查继电保护隐形故障,及时发现继电保护家族性缺陷和不正确动作隐患。
(4)对老旧设备,加强改造管理,防止超过设备使用寿命。
2.2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的考核
(1)严格落实《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标准》(Q/GDW768-2012)要求,加强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管理,防止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出现。
(2)发生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之后,各级调度中心应严格根据调度范围,彻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完成事件调查报告,并在安监部门备案。
(3)按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DL/T623-2010),根据动作不正常原因、责任划分标准等,确定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4)对七级、电网和设备事件的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按照国家的相关对顶和地方有关细则, 对单位安监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并把处理报告上交安监部门备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掌握关键环节的管理
与传统电磁保护装置相同,在自动化变电站建设中、改造和运行管理中,继电保护工作包括三个关键的环节:①电气设备;②继电保护装置选型设计、安装调试、验收投运;③检修技改。因此,切实把握这三个环节,便可做好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强选型设计。在选择继电保护产品方面,应合理选用知名厂家、设计优化、技术成熟和性能可靠的继电产品,保证系统设备硬件质量的可靠性, 在系统中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得到保证。不得选用性能不稳定、技术过渡型的设备,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缺陷或者故障,而设备的改造、更换应节省人力、物理。从设计来看,应合理设计、合理配置,加强继电保护计量、测量与控制,从而确保系统处于高水平运行状态。同时,加强变电站的增容、设备改造设计,使设计适用电气自动化与有人值守两种模式, 如果在数据传输和网络运行发生故障时,则可恢复到有人值守模式,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安装调试的规范性。在自动化变电站建设中,继电保护包括测量表计、直流系统、后台监控和远动等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 应首先明确继电保护与设备之间的分工与责任界限,使之相互协调。同时,做好基础数据的录入、系统数据库的建设, 以及各种设备的联合调试, 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校验,加入80%额定电压。对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则应按照装置逻辑回路的正确性来逐一验证, 对于计算机装置防潮、抗干扰性能差和工作可靠性差等问题,则可采取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则二次回路和网络线均应配置避雷器,直流电源位置加设滤波设备,有效调节变电站控制室的温度,提高继电保护装置接线的可靠性。
(3)继电保护的验收与维护。继电保护设备的验收与维护,包括常规传动保护试验,注重强化各项设备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调等验收,按照各项设备的客观特征来组织验收。在竣工之后,检查竣工图、技术资料和校验报告书,为后续设备维护与管理提供技术上的准备。同时,在设备投入运行之前,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确保其了解和掌握变电站的运行方式、接线情况;在运行过程中,规范数据通信、网络线和测量等设备,从而保证继电保护和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自动化变电系统的高水平运行状态。
2.4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是一项日常工作。因此,电力系统的日常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从而保证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1)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因为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且更新速度比较快,因此要加强电力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这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坚持“请进来”,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指导;另外一方面,坚持“走出去”,选派机电保护工作人员参加研讨班、学习班,并到其它部门的学习交流, 为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违章、麻痹、不负责任,以及“两票三制”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大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管理的作用,切实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从而保证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履职,把工作做到位,抓出成效。尤其是对那些一线的员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
(3)健全奖惩机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策略,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并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考核机制,实施一票否决, 从而加大对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奖惩力度,防止出现现场安全组织不到位、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等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与责任意识,从而保证继电保护的安全运行。
3 小结
总之,基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特征及管理现状,我们只有针对现实工作需要、系统现状科学制定安全管理策略、统筹设计、规范选型设计,完善调试安装、协调配合,强化验收投运及运行维护才能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性,令其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发挥优势辅助功能,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及运行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敬.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2]王喜.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规划[J].电气时代,2010,(9).
论文作者:王二伟,于艳,曹坡,梁贤利,任成伟,胡克萍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故障论文; 系统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