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新造林技术及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要点论文_成庆革

油茶新造林技术及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要点论文_成庆革

昭平县林业局 广西昭平 546899

摘要: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为茶麸、茶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食用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并出台了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油茶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遵循现代林业发展理念,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按照市场牵动、企业拉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的发展思路,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油茶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逐步形成资源充足、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供、销发展新格局,使油茶产业成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产业。

关键词:油茶;新造林技术;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

一、油茶良种选择

种植油茶必须选用油茶良种,只有种源好、苗木壮、才能丰产。广西油茶良种资源丰富,先后选育出经国家或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良种20个,其中:5个无性系良种亩产茶油超过50公斤,岑软2、3号亩产茶油高达60公斤以上。如广西油茶良种主要有:

1、岑溪软枝油茶(家系)

2、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3号无性系;桂无1号、2号、3号、4号、5号、6号无性系;桂普32号、38号、49号、50号、74号、101号、105号、107号无性系

3、油茶良种苗木出圃标准与要求

根据造林需求选择符合出圃标准的油茶苗木,油茶良种苗木出圃时需经由市、县两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苗木质量,并发给油茶苗木产地检疫合格证、质量检验合格证、良种标签等,方可出圃、运输、销售,苗圃出圃油茶良种苗木必须提供给购苗者油茶苗木产地检疫合格证、质量检验合格证、良种标签等。

二、油茶新造林技术

⒈造林

⑴宜林地选择

本着无公害栽培原则,在油茶适生区域内,选择空气清新、土壤肥沃、不受污染源影响的良好生态环境区域作产地。可选择退耕地,缓坡地,低丘或小岗地等,要求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肥沃、阳光充足、土壤酸性或微酸性。

⑵栽植密度

造林密度原则上为3米×2米,也即每亩110株,也可根据立地情况适当调整,但总体密度控制在90~140株/亩。

⑶造林苗木

要求采用通过国家或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的油茶良种无性系苗(嫁接苗或扦插苗,1年~2年生),苗高20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主张采用容器(轻基质)苗造林。

⑷种植

①林地清理:于夏秋季节完成林地清理,进行全砍清山,清除杂灌、树蔸等;

②整地: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顺势,小弯取直。平地或缓坡地挖60厘米×60厘米×50厘米的大穴;坡度>15度稍陡的造林地采用撩壕整地。

③施基肥:施足基肥,主要采用厩肥、农家肥、草木灰及麸饼等有机肥,要求每亩施农家肥、厩肥、草木灰1000公斤~1500公斤,或腐熟麸饼肥100公斤~300公斤;如以施用化肥为主,每穴放以磷肥和麸饼混合沤制腐熟的肥料1.5公斤~2.5公斤。基肥施下后与回填土拌匀,再盖一层土,使壕或穴还有20厘米深,以避免栽植时烧根,然后回填表土,做好标记待栽。

④栽植时间:拌匀基肥复表土、扶正苗株,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嫁接口与地面平,做到根舒、苗正、土实。一般在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2月~4月,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栽植。

⒉抚育管理

一年不垦草成行,两年不垦减产量,三年不垦叶子黄,四年不垦茶山荒。油菜怕浆,油茶怕荒。

⑴幼林管理

①间种:选择收获期短的农作物、药材、绿肥作间种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豆等,做到以耕代抚。严禁种植高杆和攀缘作物。当油茶生长发育受影响时,及时把间作物清除。

②松土除草:正常情况下应每年抚育2次,主要是松土除草、扶苗培蔸、补植等。一般第一次抚育在5月-6月间进行,同时结合培蔸抗旱;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浅垦,松土深度以6厘米~10厘米为宜。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③施肥:油茶施肥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但以结合冬季挖山施长效有机肥(如堆沤过的草皮泥、堆肥、厩肥、土杂肥、菜枯、鸡粪等)较好;春夏中耕时以速效氮肥、人粪尿或复合肥为主。造林第1年,7月~8月追施一次尿素促使苗木快速生长,在阴雨天或下雨前,距植株蔸部20厘米~30厘米范围内穴施,每株半两;第2年后于2月~3月继续追施氮肥,每株一两,根据油茶的生长发育规律要求,逐年增加,尽可能做到按生长发育需要供给。

④修剪: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定植后在50cm处定干;第二年在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均匀分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⑵成林管理

成年阶段是油茶从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的时期,也是油茶经营最有价值的时期,坚持正确的抚育管理可获得油茶持续的丰产稳产。

①垦复除草:油茶成林以后一般停止间种农作物,如果疏于土壤管理,往往会杂草丛生,产量上不去,所以垦复除草尤为重要。

每年浅锄铲草一次,深度10厘米~15厘米,在每年夏雨过后和秋旱到来之前进行;每隔2年~3年于秋冬季垦复一次,深度20厘米~30厘米。坡度15度以下采用全垦,15~25度采用带状轮垦。

②施肥:春季抽梢发芽前,主要施速效氮肥,配合施磷和钾肥,保证春梢和幼果的生长发育;夏季,在春梢停止生长后,多施磷肥、钾肥;冬季采果后,施有机肥为主的基肥。进入盛果期后,每年的3月~4月和7月~8月各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配方肥0.5公斤~0.75公斤。采用开沟施肥,即在上坡沿树冠投影线开1条深20厘米,长1米左右的弧形沟,施放肥料后盖土压实。

③ 整形修剪:每年采果后至第二年开春前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寄生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原则使疏密适度,通风透光。

三、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

⒈低产林分类及改造措施

一类林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无乔、灌木混生,适宜抚育改造;二类林立地条件较好,林相一般,有杂灌木混生,产量较低,有选择地进行抚育改造;三类林立地条件较好,林龄老化、林相不齐,与乔、灌木混生,适宜更新改造。

⒉抚育改造技术

⑴清除杂灌病株

连蔸清除林内杂树灌木和油茶老残病虫株,间伐过密弱株;林中空地可考虑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初次调整后密度约120~150株/亩。

⑵修剪

对要低改的油茶林垦复前进行修剪,以疏剪为主,特别要清除寄生枝、病虫枝、徒长枝、过密枝、枯枝和根(蔸)萌发丛枝。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每年秋冬季进行。

⑶垦复铲草

油茶成林大面积增产,垦复是重要手段。冬季进行垦复,要求3年一深挖,深度20厘米~30厘米(翻大块,底朝天);夏季一年一浅锄,深10厘米左右。注意树冠内浅、外深;熟山浅,荒山深。

垦复方式主要采用全垦和带垦两种。

①全垦:油茶林地坡度在15度以下的,采用全垦。即林地全面翻土,树冠外深挖20厘米~30厘米,冠内浅垦10厘米~15厘米。

②带垦:林地坡度在15~25度的用带垦。即按水平方向带状全垦,带与带之间留一段不垦的草带。垦复面宽6米~9米,草带宽3米~5米,并在垦带下方(即草带上方)筑一宽约50厘米、高约20厘米~30厘米的土埂作保水保土带。垦带内全面垦复(树冠外深挖20厘米~30厘米,冠内浅垦10厘米~15厘米),砍除杂灌木和杂草。第二年再垦前一年的草带,而以前一年的垦带留作草带,如此年复一年,交相更替。

⑷合理施肥

根据营养诊断分析的结果,结合改造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及油茶生长结果状况,进行平衡配方施肥。

①施肥量:每亩施放油茶营养专用肥60公斤~75公斤。

②施肥时间:冬季或早春。

③施肥方法:结合垦复在树冠外围坡上方开环状沟或两边各开长0.8米~1.0米长的沟施入,沟宽25厘米、深15厘米~20厘米,施肥后用土复平。

④常规施肥要点

增施有机肥:可施沤制的茶麸(30 公斤/亩)、茶壳(100 公斤/亩)或草木灰、草皮泥(2.5公斤~5.0 公斤/株)等有机肥。在树冠投影内缘挖深30厘米~40厘米的环状沟,将茶麸、茶壳等均匀撤于沟中,并与底土拌匀,再覆土。以后逐年更换位置,可适当加深和加宽施肥沟。

追施化肥: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采取环状沟施,每亩可施用尿素15公斤,磷肥50公斤或复合肥50~75 公斤。

原则:早春多施氮肥,施适量的钾肥,以促进抽梢、发叶、壮果、保果;夏秋多施磷肥,施适量的氮肥,以壮果、促进油脂转化和花芽分化;冬季多施钾、磷肥,以固果和防寒。

⒊良种更新

对于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坡度在25度以下,老、残、病、劣植株占全林2/3以上,常年产油量在每亩2公斤以下的油茶林,则采用良种重新造林进行更新。

四、结束语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种植油茶树既能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也可帮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油茶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型、观光型林业经济。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三农”问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5/T 472—2007)

[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45/T766-2011)

论文作者:成庆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油茶新造林技术及低产林抚育改造技术要点论文_成庆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