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张艳

小儿肠炎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张艳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小儿肠炎采用临床不同护理方式护理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肠炎住院患儿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8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44例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4例患儿均给予临床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2组患儿的临床康复指标及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差异。结果 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观察组44例患儿临床康复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儿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肠炎患儿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强化患儿疗效同时,切实改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儿的预后生活质量提升,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儿肠炎;优质护理;方法;效果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diatric enteritis nursing in different mode

Zhang Yan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of sichuan deyang 61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pediatric enteritis US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linical nursing way difference.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pediatric outpatient service in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88 cases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method 8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44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tervention mode. Results by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4 cases of clinical recovery index,contrast between groups,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for enteritis children use excellent clinical nursing mode,so as to promote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improve prognosis,worthy of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romo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enteritis;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Methods;Effect

小儿肠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急性肠道疾病之一,致病诱因多与肠道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等多元因素相关,如不及时给予患儿治疗干预,将导致患儿严重脱水、休克等情况发生,甚至出现死亡情况,亟待临床合理关注。另外,值得注意肠炎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能否配合有效的护理方式,良性督促引导患儿配合医护工作开展,决定着患儿的临床疗效水平,同时也是降低患儿机体伤害的关键[1]。本研究为选择适宜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性纳入了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1月以来收治的88例肠炎患儿作为护理服务对象,分别给予了临床优质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并就不同护理模式下2组患儿的预后情况展开了综合对比,现将护理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肠炎住院患儿作为护理服务对象,88例患儿均符合《儿科学》中关于小儿肠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儿临床主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无其他脏器严重合并症及造血系统疾病,治疗前均由家属代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8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4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0.5~3岁,平均年龄(1.54±0.72)岁,病程3~8d,平均(4.14±1.23)d;观察组4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22例,女22例;年龄0.7~3岁,平均(1.69±0.82)岁,病程3~7d,平均(3.97±1.12)d。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44例肠炎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随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对患儿发热、腹泻情况及心电图变化情况作实时观察了解,同时协助患儿饮食、排便,作好患儿药物护理等基础工作。观察组44例肠炎患儿则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护理路径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日常护理干预:现实中,肠炎患儿应用药物治疗时,易出现抵触及拒绝服药情况,因此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为患儿播放动画片、讲故事,切实转移患儿注意力,或以家属陪护鼓励的方式,促使患儿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儿病情的日常观察,避免药物应用不适情况,并督促家属了解药物用量及注意事项,不可擅自调节给药途径及剂量[2];在日常病房巡视过程中做好手部消毒,避免接触患儿过程中出现病菌交叉感染,并及时为患儿清换干净尿片,避免粪便污染所致的患儿皮疹、皮肤溃烂情况发生。

(2)健康护理干预:患儿病发入院治疗阶段,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人群,易出现恐惧、排斥、抵触等心理行为。因此,展开患儿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通过抚摸、鼓励等言语、动作,切实拉近同患儿的心理距离,降低患儿对自身的排斥。另外,护理人员还需着力加强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及健康宣教工作,全面指导家属了解掌握患儿肠炎病症的产生、发展机制,以此通过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提高家属对小儿肠炎疾病的预防意识,在后续生活中督促患儿注意个体卫生[3]。如饭前便后洗手、规律饮食等,从而有效的规避、防范致病菌的肠道侵袭,减少肠炎疾病反复发作的几率。

(3)饮食护理干预:针对肠炎患儿的饮食而言,饮食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在符合患儿治疗要求前提下,为患儿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体系,补充患儿康复必要的营养元素及益生菌群。患儿日常饮食护理具体实施层面,若患儿处于母乳喂养期,则可继续以母乳喂养,母乳可有效提升患儿机体免疫力[4]。而对于非母乳喂养患儿,则可给予米汤及稀释牛奶,本着由少至多、由稀至稠原则,减轻患儿肠胃负担;待患儿腹泻病情改善时,则能够适量增加低糖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白类半流质食物,均衡营养元素补充,促进患儿肠道生态修复,以合理饮食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88例肠炎患儿均于临床护理后,实施了科室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由护理人员统一发放,由患儿家属代为填写。调查内容涉及医护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健康指导水平等方面,共划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标准。同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康复指标差异,具体涉及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止吐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内容,同时予以各项指标内容的统计记录,以便后续实施组间护理效果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临床康复指标差异对比

本研究中2组患儿的疾病康复指标差异对比可知:经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44例肠炎患儿的退热平均时间为(1.24±0.23)d,止吐时间为(1.54±0.64)d,腹泻消失时间为(2.44±1.04)d,平均住院时间为(5.14±1.25)d。相比对照组44例肠炎患儿,经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后,组内患儿退热平均时间为(1.84±0.44)d,止吐时间为(2.14±0.85)d,腹泻消失时间为(3.51±1.34)d,平均住院时间为(6.45±1.27)d。综上可知,观察组44例患儿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儿护理满意率情况对比

2组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44例患儿中,十分满意26例(59.09%),满意16例(36.37%),不满意2例(4.54%),临床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5.46%;对照组44例患儿中,十分满意18例(40.92%),满意17例(38.62%),不满意9例(20.46%),临床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79.54%;2组患儿护理服务总满意度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小儿肠炎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患儿的年龄较小,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机体抵抗力相应较差,如不能给予疾病足够重视,易迁延发展而导致患儿生命威胁。且从肠炎患儿的治疗来讲,患儿入院治疗时,往往会受陌生环境、病痛折磨而产生心理恐惧、焦虑情绪,此类负面情绪易造成患儿情绪波动,影响患儿治疗配合度[5];所以针对性做好肠炎患儿治疗阶段的护理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护理服务综合调节患儿负面情绪,辅助患儿临床治疗工作的规范开展,现实而必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44例肠炎患儿采用的临床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是本着提升肠炎患儿临床护理质量作为主诉原则,通过针对性的日常护理措施,良好控制患儿抗拒用药情况的基础上,消除了患儿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通过契合患儿家属健康宣教护理、饮食护理等多元护理服务工作,依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服务,切实缓解消除了肠炎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问题,尽可能满足了患儿的治疗需求同时,督促患儿家属对患儿潜在不良生活习惯完成了改变,以良好的饮食体系促使了患儿机体免疫力的强化,在优质护理服务之上,有效提高了医护工作配合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优质护理模式干预的观察组44例患儿,护理服务总满意率达95.46%,明显高于同期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44例患儿;且2组患儿的各项临床康复指标对比,观察组患儿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由此进一步表明了肠炎患儿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模式的实效价值,可有效提高患儿预期康复水平同时,切实改善护患服务关系,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文静,管丽莉.小儿肠炎的观察和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9):156-156.

[2] 胡丽娟.肠炎患儿行个性化护理对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5):551-553.

[3] 蒋梅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肠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7956-7956.

[4] 王桃丽.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208-209.

[5] 孙海霞.小儿肠炎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5,(13):244-245

论文作者: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小儿肠炎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论文_张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