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自由软件运动_开放源代码论文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自由软件运动_开放源代码论文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自由软件运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信息时代论文,自由软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信息时代来临之际,独树一帜的自由软件运动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较大的关注。本文试图分析自由软件运动的性质和策略,总结自由软件运动的成就和弱点,阐发自由软件运动的社会意义。

一、自由软件运动的兴起

信息资本主义中兴起了自由软件运动。要理解这个运动,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自由软件。自由软件运动的发起人理查德·斯多尔曼(Richard Stallman)认为,具有“中心自由”的软件就是自由软件。而“中心自由”包含四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即为任何目的运行该程序的自由;研究该程序是如何工作的并为你的需要而改编它的自由;再发布复制品以便你能帮助你的邻居的自由;改良该程序并向公众再发布你的改良版本以使全社会受益的自由。概括起来,这就是使用、学习、发布、改良软件的自由。① 拥有全部这些自由的软件,就是自由软件。自由软件运动是由那些支持自由软件的人士所发起的运动。

自由软件的渊源较早,在某种意义上,自由软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与生俱来的传统。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留下了自由软件的影子。20世纪60年代末期诞生的阿帕网(Arpanet)和尤尼克斯(Unix)操作系统,奠定了自由软件运动的基础。促使互联网爆炸的一些关键技术如万维网、浏览器等,也都是属于自由软件之列。斯多尔曼在1983年发表了《GNU宣言》(Gnu' s Not Unix),也称“角马宣言”,被认为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宪章;1985年创办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简称FSF),这是一个完全致力于自由软件开发的机构。它既是自由软件工程的开发与筹资企业,也实际上是自由软件运动的教育宣传推广组织。一般认为,“角马宣言”的发表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建立,标志着自由软件运动的诞生。在此之后,自由软件运动相继出现了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例如,1989年自由软件基金会发布了通用公共许可证,即GNU 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用以保护自由软件运动的进行与推广。同年,芬兰大学生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发布了开放源代码的Linux系统。1997年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发表了宣传开源软件的《大教堂和集市》的文章。当时著名的网景(Netscape)公司宣布免费散发其浏览器,并开放其源码。

自由软件运动有一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斯多尔曼和雷蒙德。美国软件工程师理查德·斯多尔曼是该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以及精神领袖。他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后来离职全身投入自由软件运动。1997年以后,埃里克·雷蒙德成为开源运动的主要理论家,是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创办人之一,被公认为是开放源代码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二、自由软件运动的诉求

每一个运动都有特定的目标。自由软件运动在2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诉求。

1.反对软件私有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版权制度

早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工作时,斯多尔曼就痛切地感受到软件领域中私有观念与软件发展的矛盾。早期的实验室里几乎没有专利、版权和加密等观念,程序和文件放在网络中,如同自由地获得空气一样,人们可以自由地共享、使用和修改软件。软件工程本来是集体的协作,然而私有观念及其专利、版权等,则阻碍这种协作。斯多尔曼认为,软件领域的私有权限制了使用,浪费了生产力与财富,没有把技术取得的重大成果转变为人的发展,并且在导致社会与人心的腐败。他在“角马宣言”中写道,自由软件就是要恢复早年计算机共同体的协作精神,私有软件的所有者设置障碍、破坏协作,我们要消除这种障碍。他进而指出,私有产权的物质对象时代已经过去了,数字式可复制资料的新时代到来了。在这样的时代中,至少在软件领域,私有产权的权利有些失去了意义,有些意义重心发生了变化。② 斯多尔曼明确地把自由软件与私有软件对立起来,希望今后只有自由软件。甚至自由软件基金会还制定一个规则:不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安装任何私有软件。

软件的私有是以版权、专利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自由软件运动质疑私有版权制度等。其一,版权愈益成为榨取金钱的工具。在古代没有版权,后来才出现了专利、版权等对有用信息的私权。起初的版权,有利于社会的因素多,对社会和使用者的伤害不大。后来特别是在新的信息时代,版权已经变成囤积软件和有用信息以压榨金钱的手段,其破坏作用的一面越来越大,已经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信息的自由获取,妨碍了软件工程师之间的自由协作。的确,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是近一百多年的产物。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及其在工商业中的普及应用,都使知识的传播更容易。而资产阶级为了垄断知识,需要控制传播从而对原有的版权法及专利法进行修改和重新诠释。20世纪50年代后,影印机、录音机的普及尤其是电脑技术革命以来,版权与专利等更被强化。20世纪70年代末,以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致电脑业余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为标志,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伯尔尼公约》为框架,软件步入了版权的时代。版权使软件中累积的人类智慧变为商业私利。现代商业软件成为疯狂追逐利润的工具。其二,版权背离了知识创新的基本精神。斯多尔曼等强调版权等不应该被过度滥用。因为过去科技进步,就是在没有专利的阻碍下,人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前人的发明为基础,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创新。Linux系统的创始人托瓦兹在一封回应微软资深副总裁有关开放源代码运动的评论时写道:牛顿不仅因为创立了经典物理学而出名,也还因为说过这样一句话而闻名于世,即我之所以能够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原故。③ 软件源代码是交流技术、交流思想的主要媒介,正像传统的科学是通过论文、著作进行交流一样。企业为了保护软件的知识产权而将源码秘而不宣,已经背离了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基本精神。

2.自由软件运动对软件商品化持保留态度

自由软件与礼品经济相联系。早期的软件还没有独立地成为重要技术要素,也没有大众需求的市场,因而不是商品。实际上,也有一些学者以信息时代的礼品经济解释软件的非商品化。从经济规律上看,自由软件运动所遵循的内在经济规则与传统领域的区别主要就是商品经济与礼品经济的不同。一些学者研究指出,在人类早期阶段的原始社会和人类最终阶段的未来社会,基本规则不是商品经济,而是礼品经济。礼品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不遵循严格的商品等价交换原则。软件的交易,一个软件拷贝卖出后,使用价值转让出去,但卖者手里仍然保有一模一样的使用价值。④ 这就不符合商品交换规律,而与礼品交换规律相一致。理查德·巴布鲁克(Richard Barbrook)在其著作《高技术礼品经济》中指出:网络经济的本质,是礼品经济。⑤

自由软件运动赞赏免费或低廉费用。自由软件的“自由”与“免费”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Free),两者是有一定关联的,免费甚至是自由软件运动包含的意义之一。自由软件运动是一个反唯利是图的运动。虽然还存在商业行为,但由于源代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销售的价格变的很低而不至于像微软软件价格那样高的离谱。作为商业经营中的产品,自由软件主张以成本为定价基础,倡导低费用。而作为支持服务与额外服务,则是尊重用户基础上的市场定价。自由软件运动为了实现其最终目的,即通过开发与传播自由共享的新型软件以实现软件和知识的全人类共享,其策略之一是与商业并存、与商业和平共处,其具体做法是采取低价格经营模式。在自由软件运动的推动下,软件市场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朝着普遍的低利润但有较高效益、重视服务与使用导向经营方式的发展。

当然,自由软件运动也不是一概反对商品化。虽然自由软件的推动者反对商业,但为了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自由软件的开发者并不反对任何人销售自由软件,包括不是销售者所开发的软件。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将自由软件加以包装、销售。自由软件倡导者还特意对自由和免费做了区别。斯多尔曼在许多文章中都强调,自由软件中的" Free" 指的是自由,而不是免费。自由软件基金会也接受捐赠,但它的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销售自由软件拷贝以及其他服务。现今它销售的产品包括含有源代码的光盘,可执行程序的光盘、印制精美的使用手册及其豪华版。自由软件和销售拷贝之间并没有矛盾。事实上,销售拷贝是为开发自由软件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自由软件不免费具有策略的意义,在现行市场机制下,要保证自由软件进行的起码条件,一定的收费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完全支持。

3.自由软件运动反对封闭垄断

开源软件是自由软件的一类,反垄断突出在开源方面。开放源代码符合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开放源代码软件,可集中无数开发人员的智慧协同开发,使开放源代码软件能做到品质高、开发快、找错快。专有软件的商业模式建立在牺牲社会的自由度上。无论什么软件,无论它现在何等优秀,但只要它是专有的,终归会趋于平庸。比如最著名的开源软件Linux系统,今天已成为集体劳动的结晶,很多人作了无偿的贡献。托瓦兹完成了该系统的内核,无疑作出了关键的贡献。但内核只占整个系统的3%,自由软件资金会项目贡献了30%的代码,其余67%的代码来源于其他方面。

开源软件更新快,促进学习。著名开源软件红帽公司(Red Hat)董事长罗伯特·杨(Robert Young)认为,开源软件有两个深远影响:一是创新会更快,因为不再只有微软系统或微软的工程师有渠道拿到操作系统的源代码;二是教育,我们不光只教电脑研究生如何操作技术,我们更可以教他们技术背后的原理。在所有权专属的状况下,你只学到引擎如何启动,但在开放源代码中,你尽可以了解引擎全部的内部原理,甚至修改引擎。由于学生受的教育更好,创新的速度也会更快。

开源软件修正错误更有效。雷蒙德的名言是,更多的眼睛能够看到更多的错误。雷蒙德在《大教堂和市集》里指出,自由软件和商业封闭软件泾渭分明:一种是封闭的、垂直的、集中式的开发模式,反映一种由权利关系所预先控制的集权制度;而另一种则是并行的、点对点的、动态的开发模式。⑥ 前者是封闭的大教堂模式,后者是开放集市模式。微软的模式就像是艰难而缓慢的大教堂建造工程。这种大教堂的方式在修补软件错误方面明显失效。而自由软件则仿效了自由集市的模式。在集市里,公开源代码的程序随时随地暴露在千万名程序员的面前,使错误无处藏身,并能随时修改。雷蒙德还提出了著名的林纳斯定律(Linus' Law)。Linux由于它的源代码开放,所以得到无数技术人员的反复推敲和论证,其安全隐患要比商业操作系统少得多,而且不存在开发者有意留下的秘密后门,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管理和控制它。

三、自由软件运动的策略

在信息资本主义中,自由软件运动是激进的。如何开展这个运动,争取社会的认同,取得最大的效果,则需要适当的策略。斯多尔曼在《实用的理想主义》一文中谈到:如果想在这个世界上实现什么,仅有理想主义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使你达到理想的路径,换句话说需要实用。我们的策略是:你愿意使你的软件自由到什么程度,就自由到什么程度,只要表现出一分自由,就支持这一分自由。为此,自由软件运动在实践中运用了开源运动、左版运动和反微软运动等多重策略。

1.开源运动

开源运动是近年来自由软件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顾名思义,就是开放软件的源代码。它不等于自由软件,但或多或少带有自由软件的色彩。开源软件包括自由软件,但也包括半自由软件,甚至包括一些私有软件,只要它们公开源代码。开源软件的发展与信息产业的新形势有关。随着Linux操作系统的日渐流行,自由软件运动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一方面呼应自由软件的精神,一方面又积极拥抱商业世界。在商品化和追逐财富的形势下,自由软件团体内的一部分人将自由软件的标签改成了开源软件。开源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雷蒙德。20世纪80年代初,斯多尔曼发起自由软件运动时,雷蒙德受到感召,很快成为自由软件基金会最早的撰稿人之一。但是,雷蒙德认为自由软件词不达意,进而举起了开源的大旗,用以替代自由软件。

开源软件是自由软件运动的一种重要策略。有些人认为两者能够兼容,而在理想主义的斯多尔曼看来,开源软件是降低了自由软件的标准。因为开源软件着重于创造强大的、高质量软件的潜力,但回避了自由的基本原则。雷蒙德则批评了斯多尔曼的理想主义,而采取了更务实、更符合市场口味的线路。开源软件态度较温和,只要求开放源代码,而不是绝对反对私权软件。开源运动的支持者更注重软件的使用性,而不是盲目地反对和谴责商业软件。开源软件支持者中有许多程序员在使用开源软件的同时,也编写商业软件谋求生路。自由软件运动追求信息共享的理想,这需要对现存社会关系进行长期的改造才能真正实现。开源软件则把理想设定在软件开发的技术层次,通过开放源代码这一技术手段,吸引全球自由编程者为某一程序贡献集体力量,使软件开发成为一种开放的群众活动。相对来说,开源软件要求比较低,容易实现。

开源运动还扩展到软件之外,比如内容开放运动。内容开放(Open Content)的作品是指任何在比较宽松的版权条例下发布的创造性作品,例如文章、书籍、图像、音像及影像制品等。内容开放的作品允许任何第三方在不受传统版权较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复制信息。⑦ 有些内容开放还允许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对原作品进行修改或再发布。著名网络法学家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教授将其《自由文化》一书,在发行纸装版本的同时,还按照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协议在网络上公布电子版,允许全球读者在遵循该协议的条件下免费阅读和自由传播。美国华盛顿大学拉曼·萨姆杜拉(Ram Samudrala)教授,创造了一个解除限制的音乐复制、散布和使用的方式,这就是自由音乐(Free Music)的活动。除此之外,互联网上还出现了硬件资源共享组织。这些组织提出,不仅软件资源应该共享,而且硬件设计的资源也应该共享,这些组织已经主动在互联网上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芯片设计方案,供一切人自由下载。开源运动还促成了博客运动的发生。一批开源领域的程序员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博客软件。这些软件不但免费,而且开放源代码,它们可以让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人,方便、快捷而低成本地构建自己的交互网站。

2.左版运动

左版运动是自由软件运动的一个重大关键战略。左版(copyleft)概念是针对右版(copyright)即传统版权提出来的。" Copyleft" 和" Copyright" 的词素中," left" 和" right" 也有“左”和“右”的意义,因此也成了“左版”和“右版”的对立。左版的中心思想是给予任何人运行、拷贝、修改以及发行改变后程序的许可,但不准许附加他们自己的限制,从而保障了每个人都有获得自由软件的软件拷贝自由。

左版是合法斗争,利用了版权法,但反其道而行之,以达到与通常相反的目的。自由软件运动推出的左版,不是一般的“反版权”,更不是“无版权”。形式上,它也是版权,但内容规则与传统版权完全相反。自由软件中曾经有一种无版权的软件,毫无版权限制任人复制与使用。这看上去很激烈,但斯多尔曼经过思考,认为这一做法并不现实,欲速则不达。在现行体制下,无版权自由软件不能保证许多开发者的生活,尤其是它会被私权公司任意利用并再在其上安上版权与专利,用户不久仍然将受到限制。自由软件也需要一种保护,这种保护并不是靠义务劳动和道德教育来保障的,它必须在现存社会中起效用,必须是一种有强制力的法律、规则和惯例。私有软件以版权来限制人们使用与发展软件的自由,自由软件则运用左版来保护和扩展人们的这种自由,并以此来与私有软件竞争,推广自由软件。

不能把左版理解为合法盗版。盗版要么窃取他人成果谋取商业私利,要么掠取其他资本利益再图私利。而自由软件本身是非逐利的,其本质是不断扩大的共创共享与来自社会、回馈社会。左版的推行,将把盗版行为改造与提高为传播自由软件的贡献行为。对于自由软件的复制,左版要求承担义务,负起推广与传播自由软件及其观念的责任。真正实现自由软件运动的宗旨,将从根本上消灭盗版。

3.反微软运动

在信息产业中有一种被通俗地概括为“赢家通吃”的现象,在此行业中早期进入市场的大企业能快速形成垄断并能长久地保持其垄断地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信息生产在投入产出关系中边际效益递增更为明显,顾客被高昂的系统转移成本锁定等等。垄断的出现给垄断者带来了高额的垄断利润,但是垄断压制了市场竞争,阻挠了技术创新。自由软件倡导开放创新,反对垄断封闭。当今世界信息产业的巨头微软公司,既是私有的代表,也是版权的代表,并且是垄断的代表。因此,自由软件运动以微软为斗争的主要对象之一是顺理成章的。

自由软件运动指责微软滥用版权。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微软等公司将专利法的概念应用于软件产品之上。版权所有使软件产品从此摆脱了硬件厂商的束缚,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软件产品供应商,也成就了微软的庞大帝国。美国的微软公司是现今最主张强化知识产权的跨国集团。这个公司赖以崛起的基本技术,几乎完全是无偿或以微不足道的价格取自自由的或别人的产品。比如视窗软件的使用所依赖于鼠标和形象的图标,都不是微软发明,而是早就有人发明了。盖茨最终都把这些技术变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自由软件运动试图以开源的Linux系统冲击微软的Windows系统。开放源代码的主要斗争方向,就是针对微软的。操作系统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关系巨大,它是管理其他软件与系统运行的基础软件,所有的应用软件都受制于操作系统,如果没有自由操作系统,自由软件运动就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自由软件运动一直寻求一个自由操作系统。一旦有了功能齐全的自由的操作系统,就可以形成一个自由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环境,为生成与运用更多自由软件提供基础平台。托瓦兹所开发的Linux系统是遵从左版协议的开放源代码系统,也就成了同微软斗争的有力工具。Linux系统的发展,一些大的信息产业公司如IBM、Intel等都试图与之合作。而红帽公司则专门经营开源的Linux软件。开源软件在微软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领域表现最为突出。巴西、秘鲁、澳大利亚等政府部门,都在鼓励使用Linux和其他开源软件。中国还在Linux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

四、自由软件运动的意义

自由软件运动20多年来取得较大的影响和成就。它催生了能与微软抗衡的操作系统,扩大了自由软件的市场份额,冲击了私有软件的经营模式,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扩散。自由软件运动不仅独立发起一些斗争性的活动,如发起联合抵制亚马逊网站以专利危害技术发展的活动,也呼应其他活动,如反对欧盟试图通过软件专利法的国际性运动,也帮助更为弱小的自由活动,如为“自由编程同盟”进行呼吁等等。当然,自由软件运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弱点。自由软件开放的特点虽然能够相对地扩大创新的效果,但却并不能保证创新者的利益。在小规模的情况下、在专业市场的条件下、在不需太大投资的情况下,自由软件还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大规模的市场条件下、在面对大众用户的情况下、在需要高投资的情况下,自由软件的不足就成了致命的弱点。自由软件运动内部也出现矛盾乃至分化,如斯多尔曼和雷蒙德两个代表人物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

自由软件运动高扬了理想主义的大旗。斯多尔曼是网络世界鼎鼎大名的理想主义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后期,斯多尔曼目睹了商业软件的出现,看到了共享与协作的毁灭,亲身经历了软件私有和商业秘密协议带来的屈辱与愤怒。他那时也受到过高薪诱惑,并有过痛苦激烈的思想斗争。但他最终说道:我也可以去发财,但我终身都将不快活,所以下定决心为自由软件进行斗争。为此,1984年斯多尔曼离开了原职,成为一个开发与推广自由软件的斗士。理想主义不是一味地排斥必要的利益。斯多尔曼也认为,自由软件不会使程序员丧失报酬,只是与私权软件开发体制相比,他们的报酬会降低。但如果消除了高薪与囤积体制的恶意诱惑,不仅不会影响程序员的创造力,反而还会消除社会浪费,提高编程的社会生产力。编程工作独特的内在魅力和乐趣以及社会对其贡献的赞誉,都将激励他们的创造力。

信息时代软件的重要性不可估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未来将成为普遍的社会生活基础,软件领域的变革本身就具有综合变革的意义。斯多尔曼明确指出:自由软件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工程,它使用技术工具来改进社会。自由软件运动在更深的意义上引发对信息时代社会变革的深思。

自由软件运动几乎痛击了信息资本主义的各个方面。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信息资本主义与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等是一脉相承的,其核心仍然是私有制,而这个私有制更多地以知识产权等形式表现出来。信息资本主义开创了空前的垄断形式,突出表现为知识的垄断和霸权。信息资本主义还以新自由主义开道,商品化无孔不入。自由软件运动则挑战私有制、私有版权,反对知识垄断和过度商品化。很明显,如果自由软件的精神贯彻到底,则意味着对资本主义基本原则的颠覆。

自由软件运动还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提供了一些启示。自由软件运动提出与强调了一种新的直接社会关系即社域(community)。这种社域基于计算机网络,而不基于或局限于地域性。这种社域是一种民主自治的自由协作社会单位,既是软件开发、运用的团体,也是共享、贡献、享受乐趣的朋友圈。目前的电脑网络中,出现了许多类似社域的、蓬勃发展与丰富多彩的社会集合体。斯多尔曼还设想让软件事业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事业,通过征税方式,以国家、社域、个人、学校、科研机构等的综合力量,以民主、规划与市场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与推进。的确,信息产品的社会化生产、信息共享和软件共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这将对未来社会变革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由软件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有力工具。每一项科技发现和发明,既是发明者本人的产物,也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还是人类共同劳动的结晶。在全球化以及科技研发跨国化的今天就更是如此。目前有关保护知识产权或申请专利的制度,使最得利的只是少数国家。在全球所有的专利中,高达97%的专利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其中超过一半的全球版费和特许费流向美国。由于严厉的知识产权法令提高了科技转移价格,发展中国家在引进高新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方面遇到了极大困难。自由软件作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更快地追赶全球信息化的潮流。

自由软件运动无疑属于左翼运动。西方一些左派人士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提出通过信息共享来启动未来的新社会运动,并不断地发表反对信息与知识私有权的观点。在冷战后世界左翼总体上处于低潮的时候,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自由软件运动的出现,为左翼审视信息时代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当然,对自由软件运动也不能过分拔高。自由软件在软件领域比重较小,而软件产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的比重也较小。这从根本上表明,自由软件运动在整个社会中的力量有限,要实事求是地估量。应该指出的是,目前自由软件运动还具有偏激和浪漫的一面。比如对知识版权问题,就要全面历史地看待。自由软件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看到现阶段商业软件仍然是主导的开发模式。总体上,在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中,自由软件运动方兴未艾,也将面临历史的考验。

注释:

①The Free Software Definition[OL].自由软件基金会官方网站.http://www.fsf.org/licensing/essays/free-sw.html

②贾星客:《论自由软件运动》,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③林纳斯·托瓦兹[OL].维基百科中文网站.http://zh.wikipedia.org/

④陶文昭:《礼品经济与赛博共产主义》,载《科学文化评论》2004年第5期。

⑤Richard Barbrook,The Hi-Tech Gift Economy[J].First Monday,1998( 12) .

⑥Eric Raymond谈再版《教堂和集市》[OL].Linux大百科网站.http://doc.sheup.com/linux8119.htm

⑦内容开放[OL].维基百科中文网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内容开放

标签:;  ;  ;  ;  ;  ;  ;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的自由软件运动_开放源代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