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李立强

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李立强

李立强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35(P<0.05);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好,恢复速度快(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率20%,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χ2=4.115(P<0.05)。结论: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作用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值得深入推广。

【关键词】内镜止血;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出血病因比较多样,主要源于消化性溃疡、食管底部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损伤等,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呕血以及黑便等,出血量大,血流速度快,病情较为凶险,致死率高,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十分有必要。笔者主要探讨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6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51.2±5.4)岁;出血原因:食管静脉曲张8例,消化性溃疡10例,胃息肉2例,胃恶性肿瘤10例;其中初发患者16例,复发患者14例。观察组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3.7±5.8)岁;出血原因:食管静脉曲张7例,消化性溃疡11例,胃息肉3例,胃恶性肿瘤9例;其中初发患者18例,复发患者12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原因等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借助吸氧 、扩容等基础性方法进行对症治疗,静脉滴注泮托拉唑药物治疗,1d2次,1次剂量60mg。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止血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治疗前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对于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止血方式:?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采用喷洒药物止血。利用导管将前端对准血灶,通过内镜直视,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进行止血;?注射药物止血。在患者血灶周围选择4个注射点,通过内镜直视,使用注射针注入1%肾上腺素2ml,注射3次,观察无出血退针。?金属钛夹止血。根据患者血灶长度和面积大小确定金属钛夹的规格型号,在内镜直视下进行结扎,清除患处积血,观察数分钟无明显异常退镜。治疗后患者要禁食,观察3d内是否有出血情况,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围手术期指标、预后再出血情况。临床围手术期指标主要包括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

1.4疗效判定

治愈:经内镜观察出血停止,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稳定,无任何不良反应。显效:经内镜观察出血基本停止,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趋于稳定,1d内未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复查便隐血呈阴性。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再次出血,甚至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复发:治愈后再次出现呕血黑便现象,胃管引流液澄清后重新出现新鲜血液,并伴有血压下降等情况,经内镜观察再次出血。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表示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30例,治愈10例(33.3%),显效9例(30%),无效11例(36.7%),总有效率63.3%;对照组患者30例,治愈20例(66.7%),显效7例(23.3%),无效3例(10%),总有效率90%。经对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好,恢复速度快,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对比( )

组别 患者(例)止血时间(h)输血量(ml) 住院时间(d)

对照组30 4.22±1.75 997.23±50. 46 15.78±5.41

观察组30 1.53±0.69 478.48±47.85 7.62±2.96

t值9.32156.3259.254

P值0.0000.0000.000

2.3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愈后再次出血6例,再出血率20%;观察组患者治愈后再次出血1例,再出血率3.3%。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χ2=4.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主要诱因有机械损伤、血管病变等,发病急促,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目前,临床常借助止血、扩容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加强消化道疾病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泮托拉唑药物属于临床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控制胃酸的分泌量,但是见效慢,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3]。内镜止血法是当前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见方法,创伤面小,康复速度快,可以通过内镜进行直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止血方式实施[4]。例如喷洒止血、压迫止血、注射止血等,止血方法安全可靠,针对性强。其中喷洒止血简单易行,主要针对出血量较少患者;注射止血适用消化性溃疡患者,压迫止血针对出血量少,其他方法不易操作情况下实施[5]。另外患者在治疗后,医生要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复查,适当辅助运动训练,提高患者身体机能,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而言,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再出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优势明显(P<0.05)。综上所述,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作用突出,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值得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臧伟广. 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80-81.

[2]何启卓. 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1):16-17.

[3]佟金生. 内镜止血技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95-96.

[4]曾莉蓉,陈鹏飞,魏文斌.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55(01):137-139.

[5]李宁,胡慧珍,李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4(02):70-71.

论文作者:李立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内镜止血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_李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