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论文_吴龙妹

吴龙妹

(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卫生院内科江苏常州 213171)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和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和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200-02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为此,我院选取了6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以此观察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30例。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4:16,年龄4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1±2.45)岁。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46~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89±1.34)岁。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

1.2.1基础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向患者耐心介绍医院环境,有利于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做好入院宣教,随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的清洁和舒适度。

1.2.2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饮食计划,给予患者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饮食,告知患者应经常进食水果和含维生素A的食物。

1.2.3用药护理干预:护士严格遵医嘱给药,如磺脲类降糖药应在患者餐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应在患者餐后20分钟服用,密切观察患者服用药物后有无副作用情况发生。对于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患者,护士应注意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低血压及过敏反应,对于服用双胍类降糖药患者,护士应注意患者有无呕吐、恶心、腹泻、头昏情况发生。

1.2.4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胰岛素注射,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胰岛素用药,护理人员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两个方面;①必须按时注射胰岛素,②注射剂量一定准确无误,若患者速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速效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以免降低疗效,护理人员应经常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部位,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例如乏力、颤抖、心悸、出汗等症状,每日应测量患者血糖,必要时给予患者注射葡萄糖,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皮疹、硬结节等情况发生。

1.2.5心理护理干预:由于糖尿病患者会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可通过培养患者多种兴趣爱好,舒缓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1.2.6家庭支持干预:部分患者家属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漠不关心现象,易导致患者产生孤独的心理情绪,护士应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及支持,促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1.2.7健康教育: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讲解降糖治疗的必要性和血糖控制稳定的重要性,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取得患者以及家属对治疗的积极配合,可通过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座谈会,以成功案例和健康知识为导向,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促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从而尽早回归家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

1.3.2判定标准

若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在80~100分,则视为满意。

若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在60~80分,则视为一般。

若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低于60分,则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每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21.0软件,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和总满意度进行统计处理,血糖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总满意度采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和总满意度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血糖变化情况

经过护理后,据数据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变化情况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的特点[1]。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多尿、体重减轻等,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而引起的[2]。本研究中,我院对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

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制定的干预方法开展一系列的护理活动[3]。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创建基础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用药护理干预、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家庭支持干预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护理干预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把患者放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不仅获得较好康复,还能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4]。健康教育从患者的病情及健康知识等方面进行指导,加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

我院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变化情况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并且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总满意度的比较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赵辉,孔梅.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0):1130-1133.

[3]王霞.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40例的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9):1475-1476.

[4]姚立群,张敏,林朝芹等.糖尿病连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8-570.

[5]陶利群,惠勤.糖尿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30-1531.

论文作者:吴龙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分析论文_吴龙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