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生物坐标系图的解题思路及应用论文_付琪珍

摘要:对生物这门学科而言,坐标系图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获取、分析、整合信息,以及利用生物学知识对坐标系图变化的规律进行描述与解释的能力进行考察,因此,只有保证学生具备准确、高效的解题思路,并通过所给出坐标系图明确题目主要考察的内容,再对答案进行整理和概括,才能够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的目标,也才能强化自身在对相关问题进行解析时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坐标系图;解题思路;实际应用

引言: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坐标系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量大、直观形象以及覆盖面较广这三个方面,除此之外,坐标系图还能够分析、解释并处理生物实验出现的现象和带来的结果。通过对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与坐标系图相关的题目数量较过去相比有所增加,因此,对学生而言,掌握对该类题目进行解析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中生物坐标系图的解题思路

想要对坐标系图所给出的诸多信息进行系统并且全面的掌握,学生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对坐标系图的关键加以明确,对于生物坐标系图来说,关键具体指的是包括起点,终点,交叉点和转折点在内的各个点,以及图形和曲线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如何通过对关键内容进行分析的方式,理解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解答呢?关键在于学生应当具备准确、高效的解题思路。下面就分三个步骤,分别说明学生在对生物坐标系图进行解答时,应当具备的解题思路。

(一)通过图形确定考查内容

在刚刚接触到题目的时候,学生首先应当对题干进行仔细阅读,题干给出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该题重点考查的内容和知识点,然后再联系教材内容,对与题目所考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进行会议,并通过联系、比较的方式,分别确定生物坐标系图所对应横坐标与纵坐标代表的变量,最后再对变量与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加以思考。

(二)对给出图形进行分析

在确定考查内容后,学生接下来需要进行的步骤,就是对图形整体进行分析,明确生物坐标系图的曲线或整体的变化趋势,具体来说,就是图中纵坐标与横坐标的联系,纵坐标变量是怎样随着横坐标上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并对导致该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进行思考,重点思考坐标系图中给出的关键点代表的意义和蕴含的条件,最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利用相关语言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1]。

(三)整理并概括出最终答案

经过上两个步骤的思考和分析,学生此时对于需要解答的题目已经有了基本的想法和答案,但是对于简答或是需要描述的问题来说,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应当具备应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题目和答案的重点进行突出的能力,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不仅需要对所学知识点具有系统并且准确的掌握,还需要保证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重点所在,避免答非所问的情况发生。

二、高中生物坐标系图的实际应用

(一)坐标曲线图

例1:图1表示的是农田一昼夜温度的变化情况Ⅰ,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Ⅱ,植物对CO2进行吸收的变化情况Ⅲ。那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 1

A.由c点开展对有机物进行合成,到e点为止有机物的合成活动停止

B. 曲线Ⅲ和时间轴的量焦点c、e,代表农田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CO2的量与呼吸作用所释放CO2的量相等

C.如果想增大由曲线Ⅲ和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当包括提供适宜的温度,提高光照的强度,提供充足的水分,提高CO2的浓度等

D.与a点数值变化具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应为夜间低温

解析:通过对题干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题考查的重点内容是光照强度,温度,植物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根据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可以确定,光合作用发生的前提是存在光照,因此,表示光合作用开始的点应当为b,有机物也是在同一时间开始合成的,而对应有机物合成活动停止的点应当为f,所以,选项A错误;在a点尚未接受到光照时,曲线Ⅲ所释放CO2的量有所减少,这一情况的出现与光合作用无关,主要是由于这一时间段温度相对较低,酶的活性受低温抑制而减少,由于呼吸所产生的CO2的量自然也会随之减少,因此,导致a点数值出现变化的原因主要为夜间低温,选项D正确;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强,CO2处于c点时并不吸收同时也不释放,由此可以看出,此时,光合作用所吸收CO2的量与呼吸作用所释放CO2的量相等,选项B正确;想要增大由曲线Ⅲ和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关键是保证光合作用所具有效率的提高,因此,提供适宜的温度,提高光照的强度,提供充足的水分,提高CO2的浓度均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选项C正确[2]。

(二)坐标直方图

例2:请同学们对下面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1)图2代表的是处于培养状态下的细胞数目与培养时间的关系,那么,该细胞所对应的一个细胞周期应为___小时。

(2)在图2点A处取出细胞6000个,并对每个细胞所对应的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3,图3中B、C、D三点正处于S期的点为___,正处于G1期的点为___,正处于G2期至M期的点为___。

解析:通过对题干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题考查的重点内容是处于有丝分裂状态下的细胞周期概念及具体应用。(1)一个细胞周期指的是处于连续分裂状态下的细胞,从上次分裂完成到下次分裂完成的全过程,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后的细胞数量,较之前相比会增加1倍,由此可以判断细胞实际数量增加1倍时的时间,就是一个细胞周期。根据坐标直方图提供的信息可以确定,50千个细胞增加至100千个细胞共花费了20个小时,因此,该细胞所对应的一个细胞周期应为20个小时;(2)细胞周期的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分裂期(也就是常说的M期)和分裂间期,而以代谢情况为依据,又可以将分裂间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G1期:蛋白质与RNA合成的旺盛期,在这个阶段,细胞DNA含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S期:DNA复制期,在这个阶段,细胞DNA含量呈上升趋势,G2期:这个阶段与G1期类似,同样存在蛋白质与RNA的合成,但是由于DNA复制工作已经完成,因此,细胞DNA含量应为原有含量的1倍。分裂期主要用于将所复制遗传物质进行平均分配,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细胞DNA含量仍旧保持着加倍数量这一状态,到形成2个子细胞为止,也就是说,待2个子细胞形成后,DNA含量便会恢复如初。由此可以判断,S期对应的为C点,G1期对应的为B点,G2期至M期对应的为D点。

结论:由于大部分高中生在此之前对生物坐标系图并不具备系统的了解,因此,无论是生物学思维还是生物知识体系都存在相应的欠缺,在对图表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时具有较大的难度。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对解题思路加以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题目考查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解答,从而保证自身所具有解析相关问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军.生物坐标系图的解题思路例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2:94.

[2]时韶丽,陈善镇,蒋晓芸.分形生物组织传热方程及其解析解[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4710:105-108.

论文作者:付琪珍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试论高中生物坐标系图的解题思路及应用论文_付琪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