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远辩治慢性荨麻疹1例论文_钟冬梅

钟明远辩治慢性荨麻疹1例论文_钟冬梅

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卫生所 514015

摘要: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易反复。钟明远名老中医精通中医辩证,认为气血两虚,卫阳不固,风邪外入、郁于皮肤是本病发生的关键,自拟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钟明远;名医经验

慢性荨麻疹是指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病程超过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病因常不确定。临床表现为患者不定时地在躯干、面部或四肢发生风团和斑块。发作从每日数次到数日一次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易反复。而传统中医学运用辩证及特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彰显出特有的优势[1]。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又名?癗风,钟老积累多年经验,非常重视内因致病,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抓住要点而辨为正虚邪恋,自拟扶正祛风汤,立益气养血,疏风散邪。现将钟老辩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案

钟某,女,28岁。

主诉:全身起风疙瘩,伴有瘙痒3个月余。

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宫外孕大出血术后一个月,出汗受风,突发全身瘙痒并起扁平样疙瘩,色白,昼轻夜重,曾多次打针、服药,中西医并治收效甚微,后用针炙、汤药,但病情日渐加重。目前,每日中午12时开始发疹,瘙痒,至次日早9点缓解,已成规律,夜间尤重,每日发作时,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影响睡眠,伴有体倦乏力,头晕,纳呆,二便尚调。

查体:营养中等,神志清晰,颜面潮红,躯干、四肢满布大小不等之风团隆起,颜色发白,皮肤潮湿,并有抓痕,搔抓不休,痛苦异常,舌质淡红,润滑少苔,脉沉细而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诊断:瘾疹(荨麻疹)

辨证:乃气血两虚,卫阳不固,风邪外入、郁于皮肤腠理,发为瘾疹,风胜则痒。

检阅既往所服之汤药方,多为疏风凉血,清热利湿之药,近日所服之方为凉血消风饮加减。钟师考虑,患者起病之时系宫外孕大出血术后,大出血术后伤血耗气而致气血两虚,血虚营阴不能内守,汗多,腠理开张,卫表不固,而感外邪,因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郁于肌肤腠理之间发为瘾疹。前医皆以清热凉血,疏风祛湿之药治之,久用清热则伤阳,久用利湿则伤阴,久用疏风则腠理更疏,邪去而复来,气血更虚,微邪即可致病。从沉细弱脉可知患者是为虚证无疑,久用克伐之剂,更伤气血,故病情益剧,瘙痒,?癗系病之标,此为正虚似邪,至虚有盛候,其气血两虚实为病之根本。再从瘙痒发作时间分析,根据天人相应,患者昼轻夜重,仅上午9时~12时症状缓解,宜补气益血、扶正助阳为主,以补虚固表,兼以疏风止痒,调和营卫为辅,故拟方如下:生黄芪25克,人参15克,肉桂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桂枝lo克,白蒺藜20克,甘草5克。水煎服。药后当晚症状大减,皮肤仅有轻度瘙痒,病已十去七、八,继服第2剂后,全部症状已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1剂,随访3年,病未再发。

2、 按:钟老认为该病的成因,不完全由外因引起,有许多病例系由内因产生,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卫表不固营卫失和,复感风邪郁于皮毛膝理之间而诱发本病,该病的急性期多见风热、风湿两型,投以疏风清热、凉血,或祛风胜湿之法易于收效,至于慢性荨麻诊,多顽固难愈,其成因复杂,必须审因论治。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方中黄芪,当归二味取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汤之意,重用黄芪补气以资生血之源,配合当归补血,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以参、芪、归、地、芍益气补血,仿东坦圣愈汤之意,是为治病之本。而用白蒺藜一味,疏风止痒;桂枝,白芍,甘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仲景桂枝汤之意是治病之标,用于卫阳不能外固,则肌表空虚,血虚营阴不能内守,则汗自出,桂枝温经通阳,发表散寒,解除肌表之邪,芍药敛阴和营,不使疏散太过,桂芍相配则一散一收,和营卫而解表邪;甘草调和诸药。妙在少用肉桂一味,在补益气血方剂中可活跃循环,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且方中甘草,黄芪,人参味甘,而桂枝,肉桂,蒺藜味辛,方中相伍,辛甘化阳,芍药味酸,与参、芪、草甘性药物配伍,则酸甘化阴,故阴阳双补,而重用黄芪,尚有实表固卫止汗之意,固表阳而御风邪,使被驱之风邪不能复来,则正复邪去,邪去正安,疾病自愈。

参考文献:

[1]陈聪.姚梅龄辨治红皮病型银屑病1则.[J].江西中医药,2016,47(2):25

论文作者:钟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钟明远辩治慢性荨麻疹1例论文_钟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