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费亚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费亚红

〔摘要〕数学是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高度概括、简洁精要,甚至有时是精心设计的语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阅读能力也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活动化引导评价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课改新教材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图文结合。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以文字叙述为主的单调,枯燥的形式,配以活泼俏皮的卡通形象和真实的生活照片,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它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阅读是获得课本知识的基本方法。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1 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意识,并促进自身发展。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数学阅读中,抽象与形象自然地融合,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融通。例如,学习统计后,收集一些统计图表和相关的文字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独立阅读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思考、发现、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独特的见解,使学生对统计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

2 将学生置于动玩结合的活动中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依据这一理论,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阅读、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动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要,又能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读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如四年级下册的平行线概念“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对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同一平面内”这是前提,“互相平行”告诉我们平行是互相的不是单开看的。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阅读让学生提出疑问,引发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如,五年级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①为什么说在除法里?乘法里行吗?②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结论成立吗?③为什么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④为什么要0 除外?通过推敲,让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反复读使学生理顺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会抓住关键,多问为什么,思维也随之发展和培养了。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问题后,出示这两类题目:一辆汽车4 小时行驶了12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6 小时。甲乙两地多少千米?一辆汽车4 小时行驶了12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甲乙两地长180 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几小时?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什么?有什么区别?通过反复读,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

4 对学生表扬鼓励,及时评价

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可以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老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既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善于合作与交流,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论文作者:费亚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费亚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