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景观论文_武斌

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景观论文_武斌

Big 武斌[摘要]我们今天面临的书画市场,其发展演变可谓由来已久。从现实角度看,目前艺术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一级市场拍卖也是此起彼伏,收藏群体和地域也在逐步扩大,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在这新兴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顽疾,比如鹰品横行泛滥、市场秩序相对混乱、收藏者盲目消费等等。发展与问题并存,为了利于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把这持续高温的发展态势进行冷却,理性分析事物的主要矛盾,让事物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故而总结历史、以史为鉴应当是个理想方式。本文就宋代书画艺术市场兴旺的综合因素展开探讨。

[关键字]宋代;文人;画院;收藏

宋代的书画市场在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发展历程中处于巅峰阶段,具有盛世之意义,它决定了今后几百年我国书画市场中贸易形态的基本方向,历史地位自然十分突出。并且,宋代书画市场对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书画艺术转折的决定因素之一。

1 书画作品的层次分类

宋代书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服务于以皇家以及文人士大夫为主流的消费群体的名家佳作书画作品,第二类是服务于普通收藏家为消费群体的书画作品,第三类是服务于市民阶层、工商业阶层为消费群体的书画作品。前两类的书画占据了当时书画市场金字塔的塔尖及中间部位,第三类作品位于金字塔的底部;前两类保证了宋代书画市场的高端性及精品性,是其在整个书画市场发展历史进程中突出及杰出的地方,最后一类保障了宋代书画市场的民间消费基础,对于当时整个社会书画艺术浓厚氛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宋代书画艺术市场兴起与繁荣发展

2.1 娱乐场所的建立

宋代时期,书画市场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书画市场交易模式日趋成熟,形成了书画作品从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过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交易形式更加丰富,消费群体也更大。两宋时期,在汴京和临安的两个市场上,有瓷器,漆器,版画,纸画、画团扇、银朱印色和古董的商店; 还有五更点灯买卖服饰、图画、珍玩,天亮收摊的“鬼市子”,有些供应商已经获得了外国画家的作品并将它们运送给卖掉它们的卖家; 有销售笔墨、古玩、图画的固定摊位; 酒窖和茶馆经常有四次鲜花和名人画来装饰外墙。例如,《梦粱录》就已对街头店铺的繁荣景象进行记载:“今于御街开张,数铺亦不下万记”“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不管是朝市、夜市还是节庆时期的市集,各类商户和观玩游客均络绎不绝,夜市营业时间允许延长从三更到四更,有的集市四鼓(1-3点)刚闭市,想要继续参与早市的五鼓(3-5点)又会重新开张。 有些酒楼,瓦舍,“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还不顾恶劣天气,仍然开门,“虽大雨雪,也有夜市盘卖”。这时的“市”显然已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加之朝廷放宽了政策,并在一些市场繁荣的地方设置了收税机构,以此来获得丰厚的财政收入。宋代时期茶馆、勾栏瓦舍、酒楼的繁荣发展也是宋代文娱活动频繁且兴盛的一种象征。这些建筑的内部装饰必然少不了书画作品,以茶坊的艺术气息最为突出,茶坊相对于酒楼与瓦舍来说更加侧重于文人娱乐活动,宋代时期的茶坊里面除了提供茶水点心等基础服务外,还包括弹琴、演唱、说书等表演活动。 除此之外,名人字画作品也是在墙壁上随处可见,饮茶赏画听曲是当时文人的一种生活追求。

2.2 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书画市场中,虽然文人书画家的作品原本是“非求售也”,但是由于书画作品具有辗转流传的功能, 因此一些文人士大夫书画家、宫廷书画家以及皇帝的作品,都曾出现在市场上,成为公开交易的产品,让消费者追求购买。 在南宋临安的商业建筑和商业场所,如餐馆和茶馆,为了吸引顾客,名人书画经常被张挂出来,供顾客欣赏和消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外,在宋代,收藏艺术作品不仅是人们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在两宋时期,李清照为躲避金人侵扰,随身携带着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长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一批金石书画四处逃亡,但是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这批珍贵的金石书画不幸丢失。李清照后来继续重金收购,她曾感叹“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2.3 书画市场商业利润的吸引

宋代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因收入可观,行业队伍也在逐步壮大。书画作为日常常见的精神满足物也成功进入了商人的牟利范畴中。 市民阶级对反映日常生活、市井文化的画作较为感兴趣,这使得很多以卖画为生的专业画师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创作大量反映当时生活场景的通俗画作,丰富了绘画市场。

2.4 统治阶级的影响

从消费群体的人员构成看: 皇家仍然是绘画和书法消费的主要群体。宋代倡导注重文化修养的基本国策,提高了文人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社会文化主流随着上层文人知识分子的审美变迁而发生变化,书画作品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要求遍及宋代各个阶层。宋代大多数皇帝也对书画艺术着迷,并且还产生了赵佶、赵构历史上记载的书画名家。在五代建立的画院的基础上,他们成立了翰林画院和书艺局。宋徽宗进一步改变了旧制度使画家的地位几乎达到了文职官员的水平。画院由国家直接管理,画院的画家享受类似公务员的待遇,如“翰林”和“侍诏”。 画院的考试正式列入科举考试,考试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 把古诗作为文字题材命题,考察的构思新颖、独具匠心,更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宋代统治阶级高度重视书画艺术,重视扶持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社会上的其他阶层,主导着整个社会的文化趋势和艺术发展方向。

2.5 消费群体的多元化

宋代书画艺术市场主要面向四类消费群体。第一是宫廷内府,这是最大的书画流向单位,第二是私人收藏家群体,第三是药铺、酒楼以及茶坊等行业,第四是一般的市民百姓。从这四类消费群体大致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宋代艺术消费群体开始具有明显的阶级分层特征。官僚阶级是书画消费的主体,也就是说,用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来标榜自己的社会认同,当然这也依赖于自己的资本和经济实力。普通民众的书画艺术消费受到自身艺术欣赏水平和资本的限制,大多消费的是通俗书画,比如年画、门神、观音像之类等。

结语

宋代的书画艺术市场已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出现、大众的审美和需求、皇室的文化享受与集市店铺的发展而逐步有了自身的消费场所与发展空间,并且发展到了相当繁荣的程度。综上所诉,可以从人文、消费群体、皇室的影响、现实需要等层面来探究宋代书画艺术市场的繁荣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秦开风.宋代文化消费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J].浙江学刊,2017(3):186-193.

[2]孙志敏,李龙.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意识及城市文化的影响[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9-101.

[3]韩刚,北宋翰林院图画制度渊源考论,河北教育,2007-8

[4]吴功正,宋代美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崔兰珍.宋代艺术市场的兴起与启示[J].收藏,2015(12):52-55.

论文作者:武斌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景观论文_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