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简述论文_罗秀芳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简述论文_罗秀芳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大坡乡小学)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语文教师要仔细斟酌。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语言的美,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其强烈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强烈感情,得到心灵体验。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以课文为基础的,因为课文是情感传递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1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相对于认知教育而出现,是不同于唯理智教育的,现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很多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的知识教育作为首要工作,忽视了情感教育,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情感教育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教师的专业度要求更高,在教学中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小学教育中渗透情感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健全独立的个性,更加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纲领要求,将学生当做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进行培养,区别于以往千篇一律的唯理智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智力以及个体能力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由学前教育进入基础教育的转变,建立学习的自信,有更加积极的学习体验,教会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建立基本的思想道德体系,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好奇心及探索欲,帮助他们能够融入集体,成为集体的一部分,在集体中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意义

2.1帮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比较烦躁,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在进入教室之前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赞扬、肯定与鼓励,不断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建立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2.2陶冶学生情操

普遍情况下,情感的教育都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点点的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发现带有情感的内容,并发挥出它们的作用,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多种多样的情感,渐渐的指引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以及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智力都不完全,做什么事也没有经历,对一些事物不能正确的判断。随意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融合情感方面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地提升学生的心理情操。

2.3情感教育使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在对苏教版教材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作家作品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人物遭遇的悲悯之情。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通过细腻的分析,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

在小学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情感体验较少,正是建立健全人格、素养,构建基础思想道德体系的时期,对情感教育更加需要,同时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在情感教育的实施方面有很大便利,下面提供在教学实际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参考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为学生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如果想要将情感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需要为教学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利用这种情境,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即可。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不仅不利于情感教育效果的提升,还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调动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来提升情感知识和情感体验能力。另外,小学语文课堂设计主要在于唤起学生对情感的认知,促使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链接在一起,为学生制造出情感体验的机会。例如,在讲解《一定要争气》文章时,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童第周的精神,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一定要争气”,体会他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实现对学生人格的锤炼,之后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总结哪些行为和做法可以体现出不认真学习,并安排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是否存在类似行为和现象,一旦发现,可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进行改。

3.2从朗读中感受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还要给学生范读,从而引导他们仔细地赏读课文,进而充分地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无论是诗歌教学、还是散文教学,朗读都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巩固语文字音、字形、句子等基础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每一首诗都是动听的旋律、每一篇散文都是跳动的音符。只有经过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才能奏出优美动听的天籁之音。借景抒情是诗歌的特征之一,情景交融是散文的特征之一,不管是诗歌中的情,抑或是散文中的情,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比如说,《小池》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古诗,教师先朗读一遍,给学生做个示范。然后学生自己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领悟诗人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中的景物(树木、池塘、荷花、蜻蜓)都纷纷活了,与此同时,诗人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读者身旁,读者与他促膝长谈、彼此交心。这就是朗读的魅力,它可以使学生获得诗情画意、有滋有味的情感体验。正如朱光潜所说,吟诵可以使纸上没有生命的文字活起来。对于作品,可以通过朗读得以品其味、观其形、感其情。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从字音、抑扬、语速、句调等方面直接感受情感的脉搏,这样在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下,语文课堂会更加高效。

3.2走出课本外开展情感教育

因文字谁都可以看,但是不同的人看同一句话可能意思不同,从中受到的启发不同,自然对个人影响也就不同。走进生活就是延伸知识,将教材中阐述的道理和结论落实到生活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同时还要重视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提高阅读量。而且小学生课外多阅读能够丰富自身情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扮演好组织者、协作者等各种角色,多角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同时要遵守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安排不同阅读任务,促使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比如学习完苏教版小学生文章“江南春”后,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描写春的词句,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积累与总结写春相关的文章,并且比较不同的作者描写春的情感异同,依据自身体会进行情感解读。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于情感的教育。身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以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为基础,努力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工作,指引小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乐观向上的情感,进而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的小学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勰宇.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7,(09):225-226.

[2]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26-27.

论文作者:罗秀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简述论文_罗秀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