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中间业务审计领域的难点及相关建议_银行中间业务论文

银行中间业务审计领域的难点及相关建议_银行中间业务论文

银行中间业务领域审计的难点与相关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领域论文,中间业务论文,建议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间业务领域审计的难点

1.产品种类多变化快,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成为审计立项难点。目前,银行中间业务划分为结算、代理、交易、资产托管、担保承诺、咨询顾问、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产品,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而审计机构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是在评估风险和风险暴露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实施的,根据风险暴露的重要性分配相关的审计资源。如何准确了解众多中间业务产品的风险状况,如何分配有限的审计资源,做到切实防范经营风险的同时能对促进业务发展提出较好的建议,是审计立项的难点。

2.新业务涉及知识领域广阔,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资本与货币市场功能的逐步完善,金融脱媒现象愈加明显,为满足客户需求,银行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各业务条线中间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新兴类中间业务产品在维系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贡献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产品为“融智”型业务,如理财产品、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境内外IPO及再融资、股权及期权投资、产业基金、证券投资等,新产品涉及众多新领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经验阅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与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更多侧重于传统的银行业务,对新产品的审计经验积累不足形成了新的矛盾。

3.基础数据整合难度较大,非现场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程度不高。中间业务主要为组合类服务性产品,其中零售业务占相当比例,数据处理量大,涉及的银行业务操作系统较多,基础数据整合难度较大;此外,还有部分业务尚处于人工控制阶段,未实现计算机系统控制和自动处理,影响审计数据的提取和分析,降低了数据信息的有效使用,使得在开展中间业务审计时,非现场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程度较低,成为提高审计效率的瓶颈。

相关建议

1.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中间业务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成为了解多领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银行的传统业务,对内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对风险识别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且还要熟悉新兴的投行业务,要掌握证券、保险、审价等相关知识,日常还需关注多个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掌握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动向,利用规范的审计程序,对中间业务开展状况实施监督、评价与建设。因此,培养和储备专家型的审计人才,是加强中间业务审计的关键因素。同时,加强审计人员队伍与产品管理人员队伍的交流,也是拓展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另一有效途径。

2.对不同类型业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合规性审计与咨询性审计相结合,有效促进业务发展。对传统、成熟的中间业务产品,如保函、代销基金、贷记卡等业务,由于相关的内控建设已经较为完善,对此类业务可重点关注其业务操作的遵循性,实施合规性审计;而对于新兴的中间业务,如投行类业务,因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内外部相关的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但仍需防范业务面临的各种风险,对此类业务可采取合规性与咨询性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做到既保护业务的发展,又防范经营风险。

3.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经验判断与非现场数据分析应用技术相结合。基于中间业务基础数据整合程度较低,数据源分散等问题,在进行非现场审计数据分析时,可采取多种数据分析方式,如对数据源较为完整的业务,尽量应用计算机分析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对于数据不完整、甚至只有手工台账的业务,可探索围绕对业务流程的分解,对业务所对应的资金归集账户等内部账户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经验判断发掘审计疑点。

4.提高对金融形势的关注,紧跟中间业务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审计时机,提高审计立项的前瞻性。中间业务产品使用金融工具多、市场竞争激烈,内部审计部门应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热点问题,加大对市场、产品和业务发展机会的研究分析,以及对新业务风险点的关注,加强与风险管理部门的沟通,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分析产品风险程度,提高审计立项的前瞻性,及时为业务经营部门提供各类信息支持,服务于银行业务的发展。

标签:;  ;  ;  ;  ;  

银行中间业务审计领域的难点及相关建议_银行中间业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