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工业生态链稳健性的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健论文,生态论文,方法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言:建设高速发展的节约型和谐社会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构建工业生态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法。从本质上讲,工业生态链的基础在于资源产品链(Chain of resources products)特征。资源产品链又称资源产品树,指从资源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转化过程中各个环节构成的链索,是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衍化出来的各种不同形态的生产力要素相结合的产物。链索中的结点存在着沿链索梯度利用物质能量与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两种资源输入路径,前者遵循了物质梯度链索的自然规律,能达成资源效率(也称生态效率)。但是,在现行的价值理论中,劳动被认定为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这种理论引致了现行价格体系中资源效率与经济效率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中,资源产品链索断裂,多数结点直接输入来自环境的初级资源,导致了资源效率的极大浪费,也造成环境供给与消纳的极大压力。为此,需要研究工业生态链在经济效率与资源效率统一条件下稳健运行的问题,以利于遵循自然生态原理,重构资源产品链索,统一资源效率与经济效率。
一、工业生态链的研究状况
工业生态链是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对象。1989年9月,在美国科普月刊《科学美国人》的“地球的管理”主题专刊中,由罗伯特·福罗什和尼古拉·加劳布劳斯合作发表的《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中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即“在传统的工业体系中,每一道制造工序都独立于其他工序,消耗原料,产出将销售的产品和将堆积起来的废料,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种更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这种过于简单化的传统生产方式,那就是工业生态系统。一个工业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像一个生物生态系统那样循环运行:植物吸取养分,合成枝叶,供食草动物享用,食草动物本身又为食肉动物所捕食,而它们的排泄物和尸体又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当然,也许人们永远也达不到一个完美的工业生态体系的境界,但是,如果人们愿意保持或提高生活水准而又不去破坏环境的话,企业家与消费者完全可以改变他们的习惯。”[1] 由此,工业生态学的研究开始,并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生态系统三级进化理论[2]、生态结构重组理论、工业代谢理论、工业生物群落理论[3] (P343-354),并由杜邦化学公司的“3R制造法”与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的企业间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实践了工业生态学理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我国也在工业生态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组建了广西贵糖生态工业园、朔州火电厂生态工业园、丰鑫生态产业园、苏州生态工业园区、苏州沿江生态工业园区等以工业生态链为基础的工业园区;并有许多学者对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4]、生态工业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5]、生态工业园区工业链特征[6]、生态工业园价值链[7]、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8]、生态产业链的柔性[9] 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积极地推动了我国的工业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其中,《论生态产业链的柔性》一文提出了生态产业链接方面的风险问题,分析了3个方面9个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成本风险、交易风险、市场风险、自身管理的风险、外来物种的风险、信息公开的风险、契约风险、文化背景的风险、政策法律风险。从生态学的专业角度,对工业生态链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包括了工业生态链所特有的风险和一般企业共有的风险,对实践分析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9]。
二、工业生态链的风险特点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涉及政策设计指向,希望把生态链的风险区分为一般风险和特征风险,使政策设计具有更加明确的针对性。所谓一般风险指普遍企业面临的风险,这种风险并非生态链中企业所独有。生态链特征风险指生态链中企业面临的,非生态链中企业一般不具有的风险。实践中的政策设计指向主要针对特征风险,比如苏州、吴江、宜春等地的循环经济产业规划中就是如此。从逻辑上看,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相统一是政策设计的目标,所以,不应简单以生态效率取代经济效率,对工业生态链采取强制稼接的方法,而是应该利用经济体系内在运行规律,强化有利于工业生态链运行经济效果的因素,增强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的一致性,这就需要将政策设计指向生态链特征风险。所以,只有清楚区分风险的类属才能使政策设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从而也具有更高的效率。
基于这种观点,本文对上述9种风险进行分类:交易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信息公开风险、契约风险、文化背景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风险因素是一般风险,技术成本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三类属生态链特有风险。
技术成本风险指因为生态链企业的技术针对工业体系的排放物,其技术含量较高,因而成本也较高,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风险。市场风险指工业生态链中的企业由于在技术构造时针对特定的工业排放物,因而,其原料来源上产生了对特定工业排放物的依赖,具有先天上“食物单一”的缺陷,从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构成风险,这种风险在供应链的分析中也称单源风险。单源风险又进一步引致了这类企业面对同质竞争者比较敏感的特点。因为,特定工业排放物在量上比较稳定,增加需求易于引发原料供给不足的风险,这种引致性风险称为竞争风险。
对技术成本风险,可以通过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等广义环境税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变异工业生态链的相关价格体系,运用比较温和的经济手段,校正自然价格体系的偏差,使生态链中的企业能够在比较合理的制度安排下获取经济利益。这种做法客观上降低了生态链接的成本,增加了生态链中企业的经济收益,也增加了企业进入生态链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参考环境税收制度的相关研究,本文不做重点讨论。
工业生态链中的企业由于在技术设计时针对特定的工业排放物,单源风险成为是生态链特征。竞争风险是单源风险的引致性风险,由其自然属性可归于单源风险中。
所以,增强工业生态链稳健性的政策焦点应放在单源风险的控制上。
三、单源风险信念的基本原理分析
一般认为,单源风险不优于多源风险,所谓“不要把全部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这种观点成为一种信念始于1952年马柯维茨发表的著名论文" Portfolio Selection" [10],马氏讨论了如下内容:如果投资者选择n种资产,各种资产收益率为随机变量r[,i],其期望值为R[,i]。设各种资产组合投资额占总
结论:1.可行域GAL是凸集;2.有效边界AG具有这样的性质:对给定的,AG上的σ在GAL中最小;对给定的σ,AG上的
在GAL中最大。关于有效边界的构造可参阅文献13。马氏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10-12],它从数学形式上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开创了现代风险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这一理论表明,从风险的角度看,决策空间的任何一个单源风险都位于可行域内,合理的决策组合风险则位于有效边界上,因而,任何单源风险不优于合理的多源组合风险。所以,如果简单地由这一理论分析,确实可以认为工业生态链存在着先天性的、不可规避的单源性风险,构成了工业生态链不可克服的障碍。
四、园区化方法的引入
注意到马氏分析中引入了风险的静态性,即,假定每一种方案的风险不变,或称环境独立,这种假定是一种极强的要求,也是一般实践工作所不可能满足的条件,这就出现了政策空间。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风险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即,一种方案的单源风险依赖于其实施的具体环境、强度等因素。具体到供应链上,当一个产品仅有一个原料的供应来源时,确实存在着单源性的风险,但是,由于这种单源性造成了一个意外的优势:园区化。
由于单源性,上下游企业可以选择同一个工业园区,实现园区化供应,取得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协同经济,单源性正是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协同经济三者并存的必要条件。这就在成本、信息、生产柔性、协同能力、开发能力等方面具有了更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一方面增强了生态链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赢利能力又转而形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引入风险的动态性特征后,单源风险与多源组合风险的情形变化如图2示。
这时,由于单源关系导致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与协同经济,生态链中的方案G偏移到了G’,此时,它已经超越了多源组合策略中的有效边界。如果认为有效边界上的点是无差异的,则可以认为,G’事实上优于组合策略中的有效边界。进一步提出设想,如果能够将G’点纳入组合策略的空间,则结果会更好。然而这只能是一种理想,因为,由于单源性是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协同经济三者并存的必要条件,一旦纳入组合空间,单源性受到破坏,规模经济、协同经济、范围经济不复存在,G’点就会自然的滑到G点,这就是风险动态性特征中的相关依赖性。由于存在着相关依赖,组合风险规避未必总能实现,决策可能需要在增强单源的稳健性与采用多源组合规避风险之间做出选择,而这也恰恰给工业生态链的稳健性政策设计提供了空间。
事实上,在大量的工业实践中,绝大多数现代供应链都倾向于采用较少的供应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正逐步向园区化单源供应模式发展,只选择一家同一工业园区内的供应商,形成较大的产业专业群,求得市场竞争优势。这种现象在大规模协同制造的行业广泛存在,比如汽车行业。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社会大生产的组织形式也是一种自然生态发展的过程,从传统的多源供应发展到当代的园区化单源供应,这种现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战略核心化并存,充分反映了一种共识:从长期的发展看,单源供应关系优于传统的多源供应关系。这就是近期在JIT供应链中,大多数厂商更倾向于单源供应模式的原因。
所以,增强工业生态链稳健性的重点不在于增加原料来源,而在于加强关联性产业的园区化建设,通过园区产业的配套完善而增加工业生态链的经济能力,促进工业生态链健康成长。卡仑堡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功正表明了这种事实。在卡仑堡,企业上下游关系全部是单源性的。
五、结论
增强工业生态链稳健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构建产业间衔接紧密、组织结构严密的工业生态园区。事实上,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增加工业生态链的稳健性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运用园区化的方法正是增强工业生态链稳健性的有效手段,增强工业生态链的稳健性也正是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在思考工业生态链稳健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把两者统一起来,将政策设计的着眼点聚焦在园区建设所产生的经济便利性上,通过园区的经济便利性,促成工业生态链的园区集聚,并从信息、物质、能源三个方面进行集成,从生产组织方面组建协同机制,真正建立产业共生体,从而运用经济手段长期、平稳地解决工业生态链的稳健性,又强化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将资源效率与经济效率统一起来,最终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