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时的疗效分析论文_卢青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18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实施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痊愈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疗效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在儿科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病,该病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在秋冬季节的发病率最高。有文献资料显示[1],轮状病毒导致的小儿腹泻所占比例为40%左右,给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轮状病毒进入机体之后会在小肠上皮细胞复制,导致细胞坏死、脱落,打破小肠内水、电解质平衡,在肠腔中集聚大量的肠液,进而引发腹泻。临床治疗该病主要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本次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作为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临床疗效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0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37例,患者年龄为5-24个月,平均年龄(14.3±8.2)个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4例、36例,患者年龄6-25个月,平均年龄(14.5±8.4)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小于3岁;②患者一天内至少排4次大便,小便次数减少;③患者病程不超过2天。

1.3 排除标准

患者在治疗前,服用了清热、解毒的药物。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年龄,用温开水冲泡适量的思密达让患者服用,同时给予患者补液治疗,纠正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将50mg单磷酸阿糖腺苷与100ml5%葡萄糖溶液混合,向患者静脉滴注混合液,一天滴注一次,连续治疗5天。

1.5 效果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更甚者病情加重[2]。其中,显效和有效患者所占比例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治疗一段时间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以参见表1。

3 讨论

引发小儿腹泻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轮状病毒,有文献资料显示,轮状病毒感染在小儿病毒性腹泻病原中所占比例约为50%[3]。轮状病毒早期感染可能会引发病毒血症,其会损害肠上皮细胞,导致患者出现腹泻症状。轮状病毒会产生毒素,促进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抑制钠离子和水的吸收,导致肠腔内集聚了大量的消化液。再者,水钠平衡发生紊乱后,乳糖酶等双糖酶的活性会显著下降,抑制继发性双糖酶分泌,导致食物中含有的双糖类被分解为有机酸,肠腔内渗透压随之增加,大量水分渗出,肠道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转运钠,使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加重[4]。此外,轮状病毒会损害患者其他器官和系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所以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思密达能够抑制和固定轮状病毒,其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在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作为抗脱氧核酸糖核酸病毒药物,单磷酸阿糖腺苷在机体内会生成阿糖腺苷三磷酸,其对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进而阻断了病毒合成[5]。但是,临床上关于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报道屈指可数,临床效果不明确。

在本院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思密达和补液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了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一段时间后,对照组中,有76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中,有87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单磷酸阿糖腺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用时间为(2.11±0.27)天,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所用时间为(2.65±0.44)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所用时间为(3.43±0.68)天,对照组患者体温、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2.82±0.36)天、(3.14±0.53)天、(4.16±0.60)天,两组数据差异较大,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可比性(P<0.05),这表明单磷酸阿糖腺苷能够缩短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促进患者痊愈。综上所述,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单磷酸阿糖腺苷发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价值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邓宇红.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63-64.

[2]张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8(6):230-231.

[3]王春霄.低渗性口服补液盐、锌剂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80-82.

[4]石海明,徐钟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4):391-392.

[5]陈丽洁,张勇,叶飘,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40(5):124-125.

论文作者:卢青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时的疗效分析论文_卢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