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林群笑,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林群笑,

摘要:小学高年级对于数学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对小学阶段知识的拔高,同样也是对未来初中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点。不过我国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小升初阶段的应试压力带来的机械化、形式化、单一化的问题,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切断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了学生的高分低能和较低的课堂效率,本文主要研究了应用题教学模式应对当下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用题

前言:

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数学一直是所有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高年级数学,由于学科难度的陡然提升,往往会让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此时如果教师的应对方法不够适宜,就会将学生推往厌学的方向,对学生的一生都造成影响。而应用题是数学所有题型中占比重十分巨大的一类题型,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生活与知识的桥梁,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应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有待改变

应用题是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其本质上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常常把应用题作为刁难学生的工具,是学生得分最低的一类题型,让学生苦不堪言,从本质上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及时转变的原因。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一般会选择题海战术、填鸭教学,即同类型的应用题集中练习,错题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但是这样的方式不够生动,很容易让学生过后即忘,又缺乏灵活性,当出题者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生变化时,可能就会导致学生难以解决,归根结底是教学方式的错误,没有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够让学生获得高分,但是也更加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1.2?语言讲解过于的机械化

数学应用题一般来讲,是由题设和题问两部分构成,即通过现有的条件,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一般来讲,只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利用数学化的逻辑思维,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数学应用题千变万化,突破口最为重要,传统讲解过于机械化、模式化,导致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使得应用题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利器变成了学生两极分化的分水岭,一部分学生因此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见的。

1.3?应用题“分类化”

应用题分类化是对学生思维的最大禁锢,一般来讲,我们会在学习某一知识的时候,围绕该知识进行重点联系,然后教师会将应用题分门别类,告诉学生遇到某一种类型时该怎么做,这样很容易让学生陷入一种思维固化的状态当中,一旦出现新的题型,其解题能力直接归零,影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真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

2.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习惯

实际上所有的教师都明白,学生会做一道题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拥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什么样的习惯是属于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路呢?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已经开始让学生接触了立体几何,不仅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还教导学生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由于此时是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几何,一些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开发,此时对于复杂的组合体的体积和表面的计算,应该自然而然的利用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图中描述的图形画出来,然后进行分解,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而根据题设画图、做辅助线、数形结合,是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通过图解,自然能够让思路变得特别清晰。

2.2?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

我们都知道,对于数学的应用题本身,出题人一定是最了解题目的,因为出题人自己最明白,他在题目中设置了多少的陷阱,牵涉到多少的知识点。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题目的编纂,这样最能够检验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了,鼓励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应该是可控的,否则一些学生恐怕会编出一个苹果十块钱,两个苹果多少钱这样不经过思考的问题。当然,也可能有人想到一只小猫一千斤这种不符合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因此,教师就要对学生自编问题进行引导,既要适当提升难度,也可以涵盖此前学过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让同伴画出统计图,之后分析这些数据的意义,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加深了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2.3?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独立思考是非常困难的一种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且自信心成倍提升。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往往希望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或者提问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是上述的这两种办法,往往是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他们可能会有一种,既然别人会了我就不想了,或者他已经回答上来了,到时候让他代表我们小组发言的想法,而自己不愿意去思考。因此,应该在问题之后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结束语

总之,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题型,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应用题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是使用不当,只会将学生推往厌学的深渊,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应用题进行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宏力.小学数学生活化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11-12.

[2] 杨润东.国内中小学家庭作业质量提升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15(24):23-24.

[3]王利勇,潘金花. 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2017,No.31907:91-92.

论文作者:林群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论文_林群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