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r-Austrian曲线和WES曲线的二次发展

Kerr-Austrian曲线和WES曲线的二次发展

一、克-奥曲线和WES曲线的二次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尹婕[1](2021)在《细粒含量及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取不同产地的砂颗粒和不同形状的玻璃颗粒,将同一材料中粒径为1-2mm的粗颗粒和0.1-0.25mm的细颗粒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形成二元粒组颗粒,通过三轴试验测定抗剪强度指标,分析细粒含量及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二元粒组颗粒的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并通过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进一步探讨细粒含量及颗粒形状影响砂土剪切性能的细观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1)对二元粒组砂土和二元粒组玻璃颗粒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由孔压-应变关系曲线可知,细粒含量不同,试样表现出不同的剪胀性能。在细粒含量较低时,剪胀程度较小;当细粒含量大于10%时(标准砂大于30%),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剪胀程度不断增大;细粒含量在80%时(玻璃珠在90%),试样的剪胀程度最大。(2)由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试样的破坏强度和残余强度随细粒含量的变化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试样的总应力强度指标φcu、有效应力强度指标φ’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当细粒含量为10%时(福建标准砂和玻璃珠在30%),试样的强度最低,强度的最大值均在细粒含量为80%时(玻璃珠在90%)出现。(3)采用QICPIC粒度粒形分析仪测定不同材料中粒组的长宽比AR、凸度C、球度S、总体规整度OR等形状参数,采用加权方法确定二元粒组混合试样的相应参数值。比较不同试样的强度随细粒含量变化的关系曲线,不同形状的二元粒组试样其强度有显着差异。当细粒含量相同时,试样的抗剪强度随着形状参数值的增大而减小,即试样的形状越规则,抗剪强度越低。(4)绘制φcu、φ’随各形状参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在细粒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二元粒组试样的强度指标均随着各形状参数值的增大而减小。各强度指标与形状参数之间均存在着y=exp(a+bx)的非线性关系,拟合结果显示,各强度指标与球度S、总体规整度OR的拟合程度较高。采用基于Python的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对强度指标与各形状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二元粒组试样的强度与总体规整度OR的关联度最高。因此,总体规整度OR可以作为影响二元粒组砂土抗剪强度的敏感性形状参数指标。(5)在总应力强度指标φcu随细粒含量fc增加的变化规律基础上,综合考虑细粒含量fc与总体规整度OR的影响,将φcu~fc关系曲线简化为折线,建立基于细粒含量与颗粒形状的二元粒组颗粒抗剪强度参数简化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拟合度较高。(6)利用PFC3D颗粒流模拟颗粒特性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对于二元粒组纯圆球颗粒,改变细粒组粒径,其峰值强度qpaek随细粒含量fc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qpeak~fc关系曲线上存在一个“转折点”,转折点处抗剪强度最低,颗粒之间的初始平均接触数最小。PFC3D能够定性反映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数值试样的破坏强度随着颗粒球形度S的减小而增大,即球形度越小,颗粒的角粒特征越明显,抗剪强度越高。

吴克倩[2](2017)在《基于ANSYS和遗传算法的重力坝剖面优化设计》文中提出重力坝是一种常见的坝型,包括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其作用主要是挡水和泄水。实际工程中重力坝存在剖面尺寸大,所需混凝土方量多,坝体与坝基接触面积大,使坝底面受到的扬压力较大,不利于坝体稳定等问题,这将导致施工工程量以及工程投资增加,故对重力坝的剖面进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重力坝的剖面进行优化设计对有效减少整个工程的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文采用MATLAB遗传算法和ANSYS的一阶优化方法分别对某典型重力坝的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剖面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以剖面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ANSYS一阶优化方法对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正常工况进行了优化,用校核工况验算了最优剖面是否合理。用APDL语言参数化建立了坝体剖面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施加边界约束并求解计算;后处理提取了优化变量用于优化分析,并分别查看了两个断面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判断是否满足优化设计要求;采用一阶优化方法对两个断面进行正常工况优化,优化结果为溢流坝段剖面面积减小了86.62m2,优化率达到了14.43%,非溢流坝段剖面面积减小了75.27m2,优化率达到12.34%;校核工况验算坝体最优剖面符合设计规范要求。(2)采用MATLAB遗传算法对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正常工况进行了优化,用校核工况验算了最优剖面是否合理。根据几何约束条件产生初始种群,将初始种群作为设计变量值;把初始种群代入ANSYS分析文件,MATLAB调用ANSYS计算优化变量;把计算结果返回MATLAB进行遗传算法优化,当达到迭代次数时优化终止,否则对初始种群进行选择、交叉、变异形成新一代种群,MATLAB继续调用ANSYS重新计算。采用遗传算法对正常工况优化结果为溢流坝段剖面面积减小了77.92m2,优化率达到了12.80%;非溢流坝段剖面面积减小了39.08m2,优化率达到6.05%。校核工况验算坝体最优剖面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在重力坝优化过程中将两个坝段分开优化,这容易导致优化结果中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坝底宽度不一致,故在未来研究中,应严格控制坝底宽度并将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合为一体优化。

刘东博[3](2015)在《氧化镁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与运行期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氧化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生体积变形性能,能够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而在已有筑坝实例中,主要将拱坝作为仿真模拟对象,对于重力坝的仿真分析较少。为此,本课题将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氧化镁混凝土重力坝,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为重力坝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帮助。本课题以秦皇岛桃林口水库为模拟对象,坝体尺寸及环境变量依照原有资料进行设置,最大程度保证模拟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模拟内容分为施工期与运行期两部分。施工期阶段,对挡水坝段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仿真计算。在温度场模拟中,采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坝体施工过程,编写子程序形成专用软件对水泥水化生热、空气对流传热等因素进行设置。在应力场模拟中,编辑子程序实现对随龄期与温度变化的膨胀率的设置。将温度场计算结果导入应力场中,以顺序耦合方式计算坝体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运行期阶段,对溢流坝段温度场与渗流场进行仿真计算。对于温度场,考虑库水温度、空气温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渗流场,施加孔隙水压力进行坝体渗流分析,并采用子模型技术局部分析坝踵排水孔渗流情况,采用自定义单元子程序法与常规有限元法分别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对比。主要结果与结论有:施工期温度场中,坝体温度应力最大值产生于坝踵部位,值为1.06MPa。通过将掺与未掺氧化镁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氧化镁混凝土应力补偿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而对于氧化镁坝体中未使用氧化镁混凝土的部分,其应力反而有所增加,应采取温控措施进行调整,在实际工程中应予以重视。运行期渗流场计算中,最大孔压出现于坝踵部位,值为0.76MPa。在子模型局部分析中,通过对比,确定子程序方法的可行性,可将其应用到较为复杂的模拟中,为今后的仿真分析提供基础。

吕学亮[4](2015)在《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为充分利用尚未得到合理开发的水资源,水利工程的建设势必增加,同样作为水利工程中用于排泄洪水等功能的泄水建筑物必不可少,因此,对泄水建筑物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社会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水利工程个性突出及其设计的复杂性,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泄水建筑物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过程中有不少数据需要设计人员多次手工试算,严重影响设计效率,因此对泄水建筑物进行优化设计具有现实意义。该系统建立了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的数字模型,利用VB.NET的接口,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进行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具体内容如下:1、对CAD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开发平台。2、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建立了溢流坝、坝身泄水孔及溢洪道数学模型。3、开发了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完善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4、利用该系统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设计优化,并与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系统界面良好、便于操作、设计快捷、运行可靠、减少工程投资,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

于彦伟[5](2013)在《基于CATIA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重力坝是水利工程建筑物修建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坝型之一,也是我国近年来应用最广泛和发展最快的坝型。重力坝的基础资料多,设计内容复杂,在目前的重力坝设计工程中,主要以二维工程图的设计为主,三维设计方法在重力坝设计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重力坝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改变重力坝设计过程中二维设计为主的现状,充分利用当今迅速发展的三维建模技术进行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非常必要。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重力坝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基于三维设计方法与可视化的思想,根据重力坝设计流程及规范,开发了基于CATIA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最后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重力坝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法对重力坝进行模型对象的划分,在CATIA软件中对重力坝各个模型对象实现了参数化设计。(2)基于重力坝参数化模型,利用CATIA V5知识工程工具与参数化设计方法,创建了基于CATIA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模板库。(3)利用CAITA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基于CATIA平台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重力坝的设计流程、设计基本资料、重力坝设计平台、重力坝装配设计、荷载稳定计算以及最终设计方案确定七个模块,能基本上实现了重力坝参数化设计与参数化模型的创建。(4)结合焦作市孤山湖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实例,对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进行展示,在系统上完成了孤山湖水库混凝土重力坝参数化模型的创建与设计。最后,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对重力坝参数化设计方法与重力坝参数化设计平台的开发做了一些展望。

张东宇[6](2012)在《辽宁葠窝水库溢流坝段闸墩裂缝力学成因分析》文中指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以其独特的承载性能优势在水利、建筑、交通等大型土木工程中应用较广泛,其主要特点就是体积大,承压能力强。然而混凝土材料抗拉和导热性能差,在施工期水化热作用以及运行期周期变化的环境温度荷载作用下,结构内外将产生较大温差和温度应力,再加之外荷载的共同作用,极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国内外学者针对混凝土断裂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了许多有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定性半定量解答,然而针对混凝土大坝闸墩等特殊区域的开裂研究尚不多见。由于闸墩裂缝产生和扩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目前一些常规的计算方法仍然很难较好地模拟与预测这类裂缝发生、发展过程。传统有限元方法无法表达宏观裂缝,只能够进行基于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开裂近似模拟与分析。扩展有限元法作为一种有效模拟裂缝位移不连续问题最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允许裂缝可以出现在单元内部。为此,本文运用传统有限元法和扩展有限元法相结合手段,模拟分析了葠窝水库溢流坝段闸墩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应力分布特点和裂缝开展,通过与实际溢流坝段闸墩裂缝状态对比,分析得出了闸墩裂缝的力学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结合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环境条件和混凝土性能等因素,对闸墩施工期温度和温度应力进行了模拟分析,认为不采取内部降温措施是导致混凝土浇筑完初期闸墩内外温差较大,表层应力超限和开裂的主要原因,而较高的混凝土入仓温度和溢流堰对闸墩的约束作用是导致闸墩在施工后期处于全截面受拉状态和开裂的主要原因,也是闸墩运行期开裂的导火索。(2)在闸墩运行期,本文精细模拟了年度周期变化的库水温度和季节性气温,计算得出了闸墩年度周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分析了坝体在自重、库水压力和年度气温三种荷载不同组合工况下的闸墩应力特点,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季节性温度荷载,尤其是低温荷载是导致闸墩开裂的主要原因。应用扩展有限元算法模拟分析了闸墩宏观裂缝的产状、开裂规律和分布特点,结果与实际工程裂缝形态吻合良好,印证了季节性低温荷载是闸墩开裂的主要原因的结论。上述研究明确指出了闸墩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开裂的力学原因,为已裂闸墩进行有针对性地除险加固提供了一般思路,为拟建大坝的闸墩温控防裂提供了一些参考。

贺晓强[7](2009)在《大渡河某水电站砼防渗墙参数优化设计及坝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石坝是一种古老的坝型,也是当今世界最高的坝型,由于它施工简单、造价便宜并且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利工程中。然而随着土石坝高度的不断增加,仅限于渗流和稳定计算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土石坝设计的要求,应力应变分析也成为土石坝设计的必要步骤。防渗墙是土石坝坝基防渗处理中的重要措施,一般刚度比较大,受力也很复杂,而且应用很普遍。随着防渗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建设中,混凝土防渗墙的受力变形分析研究也越来越为重要。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以大渡河某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对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根据计算分析比较,选择一种合理的坝体分区,确定大坝最终的优化设计方案,根据最终方案建立大坝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具体内容如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总结了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变形的影响因素、所受的荷载以及研究现状,选择出比较合适本文计算的本构模型。建立大渡河某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二维模型,对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对防渗墙的厚度、位置、材料的选择进行优化分析),选择一种合理的坝体分区,最终确定大坝的优化设计方案。第二部分是根据第一部分确定的最终方案建立大坝三维有限元模型,选用邓肯—张E.B模型作为土石坝有限元计算的本构模型,并利用ANSYS的易开发性,对ANSYS进行了二次开发,成功地加入了邓肯—张模型,同时实现了对坝体进行分层施工模拟的功能。应用此程序对大坝进行了三维非线性应力应变分析,通过计算分析来验证该最优化方案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大渡河某水电站工程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思路和计算成果,可以作为其它同类工程的参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谢攀[8](2008)在《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区域经济学、国家创新理论和区域创新理论等的指导下,基于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现存问题的思考,在比较国内外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宏观差异和微观差异的基础上,采用集对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创新型城市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环境等创新要素,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涵盖创新资源、创新载体、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优势品牌等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全社会创新系统。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导向性、典型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选取具有时间和空间动态特征的指标变量。针对评价技术创新或区域创新体系的指标体系绝大多数以统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公布定量指标为主,对定性影响因素和环境因素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将制度环境、科技创业环境、制造业地方专业化指数、万元GDP能耗等作为三级指标纳入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中,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建立由五个一级指标、十五个二级指标、四十五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分析模型,全面、系统地反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状况、趋势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关系。并据此对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西安等五大城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进行了评价。

崔秀丽[9](2007)在《自动车床凸轮机构CAD软件的研究开发》文中认为在自动车床上加工零件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在不同类型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不同类型的零件时,由于加工工序的不同,需要成套更换控制刀具运动的凸轮机构。因此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所需凸轮的设计工作。为了解决这一生产实际问题,本文研究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设计自动车床凸轮机构的应用程序。 本文采用Visual C++开发语言与ObjectARX(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结合对AutoCAD实行二次开发来完成本应用程序。在ObjectARX应用程序中使用MFC技术实现对程序界面的可视化设计。在程序开发方面,根据设计要求开发出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初始化参数设计模块、凸轮设计计算模块、凸轮二维图形显示模块。实现对凸轮机构的设计参数输入、选择、修改、计算以及凸轮图的显示等功能操作。 系统程序编译后生成一个能够在AutoCAD下加载的ARX文件。加载完ARX文件后,通过系统开发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对所需凸轮的设计,最后系统在AutoCAD界面下生成一个凸轮的轮廓曲线以及凸轮外形轮廓图。 本程序对缩短自动车床凸轮机构设计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谌先文[10](2006)在《参数化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在减速器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减速器是一种常用的传动装置,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各行各业中,传统的减速器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减速器的结构和性能的新要求。为了解决减速器的设计周期长,设计成本高,传动质量较低等问题,采用参数化技术、优化设计技术、虚拟样机技术等现代设计手段来进行减速器的设计。参数化技术是各种CAD软件的核心技术,在广大的设计人员中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虚拟样机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及市场。通过利用它强健的仿真技术能降低技术风险、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我国减速器行业中虚拟样机技术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促进这些先进制造技术在减速器制造行业的推广应用,增强企业的产品丌发能力。 本文在减速器参数化建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olidWorks与ADAMS数据转换接口,创建了齿轮减速器虚拟样机平台,并对减速器进行虚拟样机性能仿真和结果分析,实现了虚拟建模、虚拟装配和系统性能仿真的虚拟设计过程。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了减速器3D国家标准件库和减速器产品库,实现了标准零件三维建模和检索查询;2、建立了齿轮减速器虚拟样机模型,完成了减速器虚拟设计和装配,实现了减速器参数化设计;3、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减速器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以及对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优化设计;4、探讨了SolidWorks和ADAMS之间的模型数据转换,对几种转换形式进行了对比,用parasolid格式成功完成二者之间的几何模型转换;5、通过对样机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探讨了关键部件承受的载荷情况及运动特征,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今后系统优化及振动、噪声寿命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克-奥曲线和WES曲线的二次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奥曲线和WES曲线的二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细粒含量及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细粒含量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
        1.2.2 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试验材料的颗粒级配
        2.2.2 试验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2.3 三轴试验概况
        2.3.1 试验方案
        2.3.2 试验过程
        2.3.3 数据处理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试样破坏形态
        2.4.2 二元粒组砂的试验结果
        2.4.3 二元粒组玻璃颗粒的试验结果
        2.4.4 不同细粒含量试验结果的对比
        2.4.5 不同材料试验结果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细粒含量及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3.3 细粒含量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
        3.3.1 细粒含量对强度指标的影响
        3.3.2 细粒含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机理
    3.4 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
        3.4.1 颗粒形状量化
        3.4.2 颗粒形状对试样强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元粒组颗粒的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
    4.1 引言
    4.2 随机森林回归算法
        4.2.1 随机森林算法的原理
        4.2.2 随机森林算法的优点
        4.2.3 随机森林算法的实现
        4.2.4 基于Python的随机森林回归结果分析
    4.3 二元粒组颗粒的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
        4.3.1 概述
        4.3.2 二元粒组颗粒的抗剪强度参数简化模型
        4.3.3 简化模型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细粒含量和颗粒形状的颗粒流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PFC~(3D)颗粒流方法的基本理论
    5.3 PFC~(3D)三轴数值模拟试验方法
        5.3.1 数值试验步骤
        5.3.2 围压伺服系统
        5.3.3 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的实现
    5.4 考虑细粒含量的二元粒组细观模拟
        5.4.1 数值试样的制备
        5.4.2 细观参数的确定
        5.4.3 数值模拟结果
    5.5 考虑颗粒形状的二元粒组细观模拟
        5.5.1 数值试样的制备
        5.5.2 细观参数的确定
        5.5.3 颗粒形状量化
        5.5.4 数值模拟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ANSYS和遗传算法的重力坝剖面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重力坝的发展
        1.2.2 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进展
        1.2.3 遗传算法研究进展
    1.3 重力坝抗滑稳定分析现状
        1.3.1 重力坝应力分析方法
        1.3.2 重力坝稳定分析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重力坝设计理论与优化方法
    2.1 重力坝设计理论
        2.1.1 非溢流重力坝设计
        2.1.2 溢流重力坝设计
    2.2 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
        2.2.1 ANSYS软件简介
        2.2.2 APDL语言简述
        2.2.3 ANSYS优化方法
    2.3 遗传算法优化理论
        2.3.1 遗传算法的思想与组成要素
        2.3.2 遗传算法的特点
        2.3.3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 重力坝优化方法
    3.1 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3.1.1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3.1.2 优化设计类型
    3.2 重力坝优化方法
        3.2.1 参数化建模
        3.2.2 加载和求解
        3.2.3 后处理
        3.2.4 优化分析方法
第四章 工程实例优化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重力坝剖面尺寸设计
        4.2.1 非溢流坝段常规设计尺寸拟定
        4.2.2 溢流坝段常规设计尺寸拟定
    4.3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4.3.1 设计变量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常规设计断面静力分析
    4.5 ANSYS一阶优化
    4.6 遗传算法优化
    4.7 优化结果
第五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氧化镁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与运行期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方向研究现状
    1.3 氧化镁混凝土相关概念
    1.4 重力坝概述
        1.4.1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意义
        1.4.2 重力坝材料及构造设置方案
        1.4.3 重力坝温度效应
        1.4.4 溢流重力坝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氧化镁混凝土膨胀原理及数值模拟
    2.1 引言
    2.2 氧化镁混凝土应力场有限单元法
    2.3 氧化镁混凝土膨胀原理
        2.3.1 氧化镁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
        2.3.2 当量龄期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氧化镁混凝土温度效应原理
    3.1 引言
    3.2 施工期温度效应原理
        3.2.1 水泥水化热
        3.2.2 日照温升
        3.2.3 对流传热
    3.3 运行期库水温度计算原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孔压渗流原理
    4.1 引言
    4.2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4.2.1 塑性损伤模型相关概念
        4.2.2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曲线
        4.2.3 模型屈服条件
        4.2.4 模型数值计算
    4.3 渗流原理
        4.3.1 渗流研究的主要内容
        4.3.2 渗流基本定律
        4.3.3 混凝土渗流概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桃林口水库施工期仿真模拟
    5.1 引言
    5.2 桃林口水库施工期工程概况
        5.2.1 秦皇岛环境温度概况
        5.2.2 挡水坝段尺寸
        5.2.3 材料布置
        5.2.4 施工流程安排
    5.3 施工期温度场仿真计算
        5.3.1 挡水坝段模型及有限元模型
        5.3.2 氧化镁混凝土水化生热数值模拟应用
        5.3.3 对流传热边界条件模拟
        5.3.4 稳态场的热传导问题
    5.4 施工期应力场仿真计算
        5.4.1 材料设置
        5.4.2 氧化镁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率仿真模拟
        5.4.3 氧化镁混凝土膨胀率子程序验证
        5.4.4 温度应力计算准则
        5.4.5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确定
    5.5 温度场计算结果提取与分析
    5.6 温度应力耦合计算结果提取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桃林口水库运行期仿真模拟
    6.1 引言
    6.2 子模型技术
    6.3 运行期温度场仿真计算
        6.3.1 仿真模型及有限元模型
        6.3.2 工程环境及材料设置
        6.3.3 库水温度计算
    6.4 运行期流固耦合仿真计算
        6.4.1 模型及材料布置
        6.4.2 非饱和渗流问题中的边界条件
        6.4.3 耦合问题概述
        6.4.4 排水孔局部渗流自定义单元设计
        6.4.5 溢流坝段渗流场计算
    6.5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6.6 应力场及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6.6.1 静水压力作用下温度应力模拟结果提取与分析
        6.6.2 温度场与渗流场顺序耦合模拟结果提取与分析
        6.6.3 排水口子模型计算结果提取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2.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开发理论与平台
    2.1 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2.1.1 水工结构优化的优点
        2.1.2 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
    2.2 CAD及其二次开发技术介绍
        2.2.1 CAD技术
        2.2.2 CAD二次开发技术
    2.3 系统开发的平台
    2.4 系统开发的工具
3 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模型建立
    3.1 溢流重力坝优化设计模型建立
        3.1.1 溢流重力坝孔.设计模型建立
        3.1.2 溢流重力坝消能工优化设计模型建立
        3.1.3 溢流重力坝剖面设计模型建立
    3.2 泄水孔优化设计模型建立
        3.2.1 泄水孔进.段模型建立
        3.2.2 剖面设计
        3.2.3 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
        3.2.4 约束条件
    3.3 溢洪道优化设计模型建立
        3.3.1 宽顶堰模型建立
        3.3.2 WES堰模型建立
        3.3.3 迷宫堰模型建立
        3.3.4 设计变量及目标函数
        3.3.5 约束条件
4 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开发
    4.1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4.1.1 系统的设计方法
        4.1.2 系统的总体框架
    4.2 登录系统的实现
    4.3 溢流坝设计
        4.3.1 孔.设计
        4.3.2 消能工选取
        4.3.3 剖面设计
        4.3.4 应力验算
    4.4 泄水孔设计
        4.4.1 进水.设计
        4.4.2 断面设计
        4.4.3 剖面设计
    4.5 溢洪道控制段设计
        4.5.1 堰宽计算
        4.5.2 堰型选择
        4.5.3 剖面设计
        4.5.4 应力验算
    4.6 CAD绘图模块
5 实际工程优化设计与分析
    5.1 溢流坝优化设计与分析
        5.1.1 孔.设计成果
        5.1.2 消能工设计成果
        5.1.3 剖面设计成果
        5.1.4 系统设计成果与原方案对比
    5.2 坝身泄水孔优化设计与分析
        5.2.1 坝身泄水孔设计成果
        5.2.2 系统设计成果与原方案对比
    5.3 溢洪道控制段设计成果与工程实例分析
        5.3.1 溢洪道控制段堰宽设计成果
        5.3.2 溢洪道控制段剖面优化设计成果
        5.3.4 系统设计成果与原方案对比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CATIA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三维设计的优势
        1.1.3 基于CAITA平台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工CAD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1.2.2 CATIA在水利水电行业应用发展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重力坝参数化设计技术与开发工具
    2.1 系统开发工具与开发平台
        2.1.1 系统支撑软件平台—CATIA V5
    2.2 CATIA二次开发的主要技术
        2.2.1 CATIA二次开发接口
        2.2.2 CATIA API介绍
    2.3 参数化设计技术
        2.3.1 参数化设计技术
        2.3.2 CATIA模型参数化设计方法
    2.4 基于CATIA的模板库的创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ATIA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
    3.1 重力坝设计流程
    3.2 重力坝模型对象划分
    3.3 重力坝设计可视化参数定义
        3.3.1 挡水坝段参数定义
        3.3.2 溢流坝段参数定义
        3.3.4 荷载稳定计算参数定义
    3.4 CATIA坝段划分过程
    3.5 基于CATIA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建模过程
        3.5.1 挡水坝段建模
        3.5.2 溢流坝段模型生成
        3.5.3 其他附属建筑物模型生成
    3.6 基于CATIA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模板库的创建
        3.6.1 重力坝参数化设计模板库实现的方法
        3.6.2 三维模型参数化
        3.6.3 建立重力坝参数化设计模板库
    3.7 CATIA中二维工程图的生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设计与开发
    4.1 系统开发环境
        4.1.1 软件环境
        4.1.2 硬件环境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总体设计要求
        4.2.2 总体结构设计
    4.3 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4.3.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
        4.3.2 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
    4.4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4.4.1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的确定
        4.4.2 程序与CATIA连接部分
        4.4.3 参数化模型创建
        4.4.4 重力坝模型装配
    4.5 系统功能展示
        4.5.1 用户登录
        4.5.2 系统主页面
        4.5.3 重力坝设计流程模块
        4.5.4 设计基本资料模块
        4.5.5 重力坝设计平台
        4.5.6 重力坝装配模块
        4.5.7 荷载稳定计算模块
        4.5.8 最终设计方案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应用
    5.1 孤山湖水库基本资料及工程概况
    5.2 孤山湖水库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确定
    5.3 孤山湖混凝土重力坝参数化模型创建
    5.4 孤山湖混凝土重力坝装配
    5.5 重力坝荷载稳定分析
    5.6 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辽宁葠窝水库溢流坝段闸墩裂缝力学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工程背景资料
        1.2.1 工程概况
        1.2.2 大坝病害现状与历年监测处理情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1 混凝土断裂研究
        1.3.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控防裂研究
        1.3.3 混凝土裂缝数值方法研究
        1.3.4 混凝土旧坝病害处理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案
第2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求解与扩展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温度场计算原理
        2.2.1 热传导方程
        2.2.2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2.2.3 非稳定温度场有限元解法
        2.2.4 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绝热温升
    2.3 温度应力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2.4 扩展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2.4.1 扩展有限元基本格式
        2.4.2 强间断问题描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坝施工期闸墩裂缝力学成因分析
    3.1 引言
    3.2 温度场分析有限元法建模
        3.2.1 几何模型建立与材料热力学参数
        3.2.2 动态施工过程实现
        3.2.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3.2.4 离散模型
    3.3 温度场仿真计算结果与分析
        3.3.1 数值模拟基本假定
        3.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 温度应力场有限元分析
        3.4.1 温度应力场分析时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3.4.2 计算工况
        3.4.3 计算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坝运行期闸墩裂缝力学成因模拟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数值模型
        4.2.1 计算模型
        4.2.2 坝址区气象资料与库水温度
        4.2.3 材料热力学参数
    4.3 运行期闸墩温度场分析
        4.3.1 计算工程
        4.3.2 稳态温度场
        4.3.3 瞬态温度场
    4.4 运行期闸墩应力场分析
        4.4.1 计算荷载
        4.4.2 计算工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4.4.3 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5 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运行期闸墩开裂数值模拟
        4.5.1 实现方法
        4.5.2 宏观裂缝开展数值模拟结果与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大渡河某水电站砼防渗墙参数优化设计及坝体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防渗墙的的研究现状
        1.1.1 防渗墙的特点及发展过程
        1.1.2 防渗墙应力变形的研究现状
    1.2 论文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2.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2.1 有限元法简介
        2.1.1 有限元法主要的基本特点及优越性
        2.1.2 有限元方法使用上的局限性和困难
    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程
        2.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2.2.2 三维四面体常应变单元
    2.3 有限元软件及功能介绍
        2.3.1 ANSYS软件介绍
        2.3.2 ANSYS软件的功能
3.土石坝有限元计算本构模型
    3.1 土石坝主要筑坝材料的选取与功能
    3.2 土石坝应力应变计算的本构模型
        3.2.1 非线性弹性模型
        3.2.2 弹塑性模型
    3.3 本文计算本构模型的选取
4.土石坝坝体分区选取与防渗墙参数优化设计
    4.1 工程概况
    4.2 工程地质条件
    4.3 计算条件与计算过程
        4.3.1 计算区域与坐标的选取
        4.3.2 单元网格划分
        4.3.3 计算所用材料参数
        4.3.4 约束条件与荷载的施加方法、静力计算工况
    4.4 大坝平面有限元计算结果
        4.4.1 混凝土防渗墙参数优化设计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4.4.2 连接板、趾板参数优化设计有限元计算结果
        4.4.3 坝体分区方案优化比选有限元计算结果
        4.4.4 坝体应力变形拟静力分析有限元计算结果
        4.4.5 坝体坝基材料参数敏感性分析
        4.4.6 最终方案的全套计算分析
    4.5 全套计算方案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大渡河某水电站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计算条件与工况
        5.2.1 计算用材料参数
        5.2.2 约束条件及荷载的施加方法、单元网格划分
    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5.3.1 竣工期计算结果及分析
        5.3.2 正常蓄水期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论文框架结构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框架结构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述评
    2.1 国外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述评
        2.1.1 从技术创新角度评价城市创新
        2.1.2 从制度创新角度评价城市创新
        2.1.3 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融合角度评价城市创新
        2.1.4 从国家创新角度评价城市创新
        2.1.5 从竞争力角度评价城市创新
    2.2 国内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述评
        2.2.1 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研究城市创新
        2.2.2 从城市创新系统角度研究城市创新
        2.2.3 从区域创新角度研究城市创新
        2.2.4 从科技园区创新的视角研究城市创新
    2.3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研究述评
        2.3.1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2.3.2 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
    2.4 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2.5 小结
3. 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比较分析
    3.1 国际上代表性城市创新指标评价体系的比较
        3.1.1 创新指标评价体系间的宏观差异
        3.1.2 创新指标评价体系间的微观差异
        3.1.3 国际创新指标评价体系的借鉴意义
    3.2 我国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3.3 小结
4. 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4.1 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原则和方法
        4.1.1 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4.2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
    4.3 小结
5. 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机制研究
    5.1 制度优势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形成
        5.1.1 含有制度变量的生产函数
        5.1.2 含有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
    5.2 技术进步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形成
        5.2.1 企业
        5.2.2 大学和科研院所
        5.2.3 政府
        5.2.4 中介服务机构
    5.3 城市创新绩效的比较
    5.4 小结
6.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的集对分析
    6.1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的分析模型
        6.1.1 构造评价矩阵
        6.1.2 确定指标权重
        6.1.3 构造评估模型
        6.1.4 多层次综合评判
    6.2 城市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6.2.1 一级综合评价
        6.2.2 二级综合评价
        6.2.3 三级综合评价
    6.3 小结
7.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9)自动车床凸轮机构CAD软件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CAD技术概述
        1.1.1 CAD技术简介
        1.1.2 CAD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 凸轮机构及其CAD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2.1 凸轮机构简介
        1.2.2 凸轮机构CAD的研究与发展
    1.3 单轴纵切自动车床简介
        1.3.1 单轴纵切自动车床的工作原理
        1.3.2 单轴纵切自动车床加工的典型零件
    1.4 单轴纵切自动车床凸轮机构及其CAD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CSCMA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CSCMA系统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
        2.1.1 AutoCAD开发工具简介
        2.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2.2 CSCMA系统的总体结构
        2.2.1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2.2.2 本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其功能
第3章 CSCMA系统用户交互界面的开发
    3.1 系统菜单、工具条的设计
    3.2 系统菜单、工具条的操作命令
    3.3 系统对话框设计
        3.3.1 初始化参数对话框的设计
        3.3.2 计算表对话框的设计
        3.3.3 "关于"对话框的设计
第4章 CSCMA系统的设计计算
    4.1 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4.2 计算表CGridCtrl控件
        4.2.1 CGridCtrl控件简介
        4.2.2 将CGridCtrl引入到本设计工程中
        4.2.3 CGridCtrl类中文件介绍
第5章 ARX编程及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
    5.1 ObjectARX开发环境简介
        5.1.1 ObjectARX的目录结构
        5.1.2 ObjectARX类库
        5.1.3 AutoCAD数据库
    5.2 CSCMA系统ARX应用程序的开发
        5.2.1 使用ObjectARX 2002向导创建程序框架
        5.2.2 使用MFC的ARX应用程序设计
        5.2.3 CSCMA系统ARX应用程序的结构
    5.3 CSCMA系统的参数化绘图设计
        5.3.1 参数化绘图简介
        5.3.2 CSCMA系统的参数化绘图的实现
第6章 应用实例
    6.1 在AutoCAD界面下加载ARX文件
    6.2 使用ARX应用程序
        6.2.1 初始化参数设计
        6.2.2 凸轮设计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初始化对话框控件名称及属性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参数化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在减速器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
    1.2 减速器设计方法的几种新思维
        1.2.1 减速器的快速响应设计
        1.2.2 面向用户需求的减速器概念设计
        1.2.3 减速器模块化设计
    1.3 虚拟样机技术在减速器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课题的来源
        1.4.2 研究目标
        1.4.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4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参数化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
    2.1 参数化设计技术
        2.1.1 参数化设计概念
        2.1.2 常用几种参数化设计方法
    2.2 基于特征参数化设计造型方法
        2.2.1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思想及实现
        2.2.2 零件特征信息构成
        2.2.3 特征形状定义方式
        2.2.4 特征依赖关系建立与尺寸驱动
    2.3 SolidWorks中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驱动
        2.3.1 用系列零件设计表生成配置实现零件的参数化设计
        2.3.2 用SolidWorks API的函数实现程序驱动参数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减速器产品参数化设计及分析
    3.1 减速器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框架
    3.2 减速器设计方案模糊评价
        3.2.1 评价模型的建立
        3.2.2 评价模型的求解
        3.2.3 减速器设计方案的模糊评价应用实例
    3.3 减速器的传动装置的设计
    3.4 SolidWorks中标准零件模型库的建立
        3.4.1 COM技术在国家标准件库建立中的应用
        3.4.2 配置驱动模板模型建立
        3.4.3 标准件的分类组织方法
        3.4.4 标准件库系统总体结构
        3.4.5 国家普通标准件库实例分析
    3.5 齿轮零件的参数化设计模块
        3.5.1 模块的设计思想
        3.5.2 齿轮特征结构和界面设计
        3.5.3 模块的数据处理
        3.5.4 基于SolidWorks的齿轮廓线设计
        3.5.5 齿轮参数化设计实例
    3.6 轴类零件参数化设计模块
    3.7 箱体的参数化设计模块
    3.8 减速器虚拟装配
        3.8.1 虚拟装配技术
        3.8.2 装配规划技术和装配信息的记录
        3.8.3 虚拟装配中的干涉检查
        3.8.4 基于SolidWorks减速器产品的虚拟装配实例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样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4.1 虚拟样机技术的定义
    4.2 虚拟样机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4.3 虚拟样机技术的相关技术和特点
        4.3.1 虚拟样机技术的相关技术
        4.3.2 虚拟样机技术的优点
    4.4 虚拟样机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ADAMS的减速器虚拟样机系统性能仿真
    5.1 虚拟样机仿真分析步骤
    5.2 sw&adams数据转换
        5.2.1 SolidWorks、ADAMS/View共同支持的几种主要图形交换格式
        5.2.2 SolidWorks与ADAMS/View之间的数据交换实验
    5.3 减速器的虚拟模型的建立
        5.3.1 SolidWorks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
        5.3.2 系统约束和载荷施加
    5.4 减速器的虚拟虚拟的运动学分析
        5.4.1 减速器虚拟样机的传动比验证
        5.4.2 不同输入转速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5.4.3 齿轮啮合力的仿真计算
        5.4.4 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角加速度和振动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结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克-奥曲线和WES曲线的二次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细粒含量及颗粒形状对砂土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D]. 尹婕. 扬州大学, 2021(08)
  • [2]基于ANSYS和遗传算法的重力坝剖面优化设计[D]. 吴克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3]氧化镁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与运行期数值模拟研究[D]. 刘东博.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6)
  • [4]泄水建筑物优化设计数字化系统开发研究[D]. 吕学亮. 郑州大学, 2015(01)
  • [5]基于CATIA的重力坝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于彦伟. 郑州大学, 2013(11)
  • [6]辽宁葠窝水库溢流坝段闸墩裂缝力学成因分析[D]. 张东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3)
  • [7]大渡河某水电站砼防渗墙参数优化设计及坝体三维有限元分析[D]. 贺晓强.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8]创新型城市指标评价体系问题研究[D]. 谢攀. 西北大学, 2008(08)
  • [9]自动车床凸轮机构CAD软件的研究开发[D]. 崔秀丽.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007(02)
  • [10]参数化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在减速器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谌先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标签:;  ;  ;  ;  ;  

Kerr-Austrian曲线和WES曲线的二次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