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在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论文_申雷

探讨腹腔镜在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论文_申雷

申雷

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分析腹腔镜在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需要行肠梗阻手术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术后治疗组发生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腹腔镜应用到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临床效果

临床上对于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以往主要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虽然开腹手术能够解除梗阻,但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比较多,恢复时间也比较长[1]。随着科技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上升,腹腔镜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医生开始使用腹腔镜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其对于患者的创伤比较小,能够提高患者康复时间和生活质量[2]。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腹腔镜在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对本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主要为本院在2012年12月~ 2013年12月中收治的需要进行肠梗阻手术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100例。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17.5~70.5岁,平均年龄40.4岁,39例患者为完全肠梗阻,61例为不完全性肠梗阻;30例患者由于经常发作肠梗阻而多次住院,在住院期间采用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后,病情出现部分好转,但是出院后临床症状仍然存在,多次出现腹胀和腹痛等。所有患者中有54例有腹部手术史。主要的肠梗阻病因为:45例为粘连性梗阻,9例为肠管内疝,10例为肠扭转,9例为小肠憩室导致肠套叠,6例为小肠间质瘤,7例为小肠癌,8例为肠道炎症,6例为结肠癌。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因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方法为:①麻醉,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方法同常规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器官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取平卧位,显示器的位置放在患者的脚侧或者头侧,医生的位置在手术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②穿刺孔位置选择。第一穿刺孔的选择在手术中非常重要,只有将第一个穿刺套管成功放置,才能够更好的建立人工气腹。因为本次对象中大部分具有腹部手术史,部分切口离脐部比较近,如果第一穿刺孔选择脐部,容易使患者腹腔脏器发生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第一穿刺孔最好选择在患者的左上腹或者左下腹,不但远离切口降低了对于脏器的损伤,同时便于对腹腔全貌进行观察。观察腹腔情况,在腹腔壁上选择穿刺点,构建操作孔。各个操作孔之间不要过于接近,防止各种手术器械碰撞干扰,降低手术操作效率,一般距离为10 cm左右为最合适。医生使用的器械之间的夹角最好为60°。采用开放性技术置入第一个穿刺套管,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于肠管等内脏的损伤。③探查腹腔内脏器。寻找梗阻的方法可以通过采用扩张肠管来进行判定,大部分肠管扩张和非扩张的交界处就是肠管的梗阻部位。根据不同观察孔的位置,采用从下到上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探查[3]。医生采用两把无创抓钳交替抓持患者小肠,空肠的起始部位作为起始点,采用自上而下方向对患者的肠管进行检查,最后寻找到肠梗阻位置。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患者患有肿瘤等疾病,医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操作水平、临床经验等进行灵活处理。④分离粘连。如果患者的粘连只有一条纤维束带,医生只要将粘连松解开,就能够治愈疾病。但是当患者的粘连在腹壁手术切口的瘢痕处,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剪刀、超声刀以及电刀。在分离腹壁和肠管壁的粘连时候,一定要依从宁伤腹部,勿伤肠管的原则[4],尽量手术中保持肠管的完整。手术中要轻柔操作,尽量减少对肠管以及组织的伤害,减少创面的渗出,严密止血,将腹腔壁以及创面上的纤维蛋白和炎性介质清除干净,减少腹腔渗液的发生,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再次发作率。在手术结束前在患者的创面上涂抹几丁糖、生物蛋白胶等防粘连药物,有助于创面的快速恢复,预防并发症。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经过随访调查,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和复发,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梗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性急腹症疾病,发病率仅低于阑尾炎以及胆系疾病。患者发病快速,死亡率为15%,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上升,肠梗阻的诊断方法也日益完善,各种检查设备的不断应用,大部分患者都能够被准确诊断出[5]。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能够明确指导患者发病原因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还能够很好的进行预防。采用腹腔镜能够避免肥胖以及腹壁肥厚的影响,全面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检查。本文实验发现,治疗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发生复发以及并发症的人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机械性肠梗阻,能够降低患者的创伤,加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维铭.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92-694.

[2]陈小勋,周永醇,张兆明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1):924-925.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6-457.

[4]伍晓汀,周勇.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9):695-696.

[5]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的质量.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0-452.

论文作者:申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探讨腹腔镜在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论文_申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