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护理论文_王云贤,孙光燕

静脉输注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护理论文_王云贤,孙光燕

1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云南曲靖 655700;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云南曲靖 655700;

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注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疗法的护理技术。[方法]:对120例实施联合疗法的患者施予护理护理、回输护理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提高CIK回输效果。[结果]:120例患者联合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联合治疗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功能,给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关键词:CIK细胞;胸腺肽α1;恶性肿瘤;护理

目前,腹部恶性肿瘤手术后,放疗、化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肿瘤免疫学的飞速发展,肿瘤生物治疗不断充实和更新,以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能有效掏和杀灭肿瘤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调动人体自身抗肿瘤免疫功能,对人体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祖细胞亦有促进功能①:充分弥补了放化疗引起的肿瘤患者骨髓掏的不足。我科自05年7月至今应用免疫治疗120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已病理确认120例,男35例、女85例,年龄35—75岁,肝癌50例、直肠癌40例、胰腺癌5例、结肠癌10例、胆囊癌15例。

2方法:

在病员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病员外周血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0ml,由本院生物工程研究实验室培养5—7天后,配制成150—200ml的CIK细胞悬液,分4次进行回输,每日输注一次,在制剂活性最强时,通过静脉回输给病员,在输注之前6h予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原理是胸腺肽α1作为免疫损害病者的疫苗增效剂,通过对T细胞的激活作用来增强导体和自体的人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与CIK联合应用显著提高疗效,增强CIK在人体内活性。接受本治疗前15d终止任何放疗和化疗,并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化验血生化、常规等,并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对生物制品敏感者。

3结果:

于治疗结束后一月评定疗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月以上,10例。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核径与垂直径乘积减少50%上并维持4月以上,30例。好转(MR):肿瘤二径乘积缩小25%—50%,无新病灶出现,55例。稳定(SD):肿瘤二径乘积缩小或相对稳定,无新病灶出现,20例。恶化(PD):肿瘤病灶二径乘积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5例。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表现为食欲有所增加,睡眠改善,疼痛减轻,精神状态好转。

4护理:

4.1.心理护理:CIK细胞治疗是一种全新的肿瘤生物治疗,患者及家属不太了解,存在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可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向病员讲解回输的过程、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重点宣教如何让病员配合回输,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保证回输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CIK细胞回输护理:

4.2.1.CIK细胞在体外生长需充足营养素及细胞刺激因素,一定浓度的O2和CO2、温度37℃,来保持细胞生长活性,因而要求细胞采集后忙输到患者体内,输注时间大约30分钟,先慢后快,滴速为60—80gtt/min,如远程运送需低温冷藏[1]。

4.2.2.CIK属于血液成分,严格按输血要求执行,严格无菌输液、严格查对制度、输注用一次性输血器以过滤细胞碎片。输注时,间隔5分钟左右均需充分摇匀,以免细胞凝结,但动作应轻柔,以防细胞破裂。为防止CIK细胞堵塞输血器,可轻弹输血器保持通畅,输注前后均用生理盐水冲管,以保证CIK细胞数量和质量。

4.2.3.回输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关注患者主诉,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

4.3.不良反应观察护理:

4.3.1.寒战发热:是最觉的副反应,多发生于回输后1—2h或1d后,原因可能是回输CIK中含有白细胞介素Ⅱ和人血白蛋白及回输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2]。体温活动于37.5℃—39.5℃,一般持续2—6h。38℃以下不需特殊处理。本组病例80例存在不同程度发热,其中18例行物理降温。预防措施:回输前30分钟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

4.3.2.恶心呕吐:与注射胸腺肽α1有关。有65例出现恶心呕吐,预防措施:指导病员作深呼吸、肌肉注射胃复安20mg可缓解。

4.3.3.注射使用胸腺肽α1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极少情况下,红肿、硬结、短暂性肌肉萎缩,多关节痛伴水肿,预防措施为:注射时,进针角度大于45℃,稍深、慢推、左右臂交替。本组有2例出现皮下红肿、疼痛、破损,给予硫酸镁及654-2湿敷2次/日,微波照射1次/日,每次20分钟,3—4天后消退、吸收。

4.3.4.变态反应:病员会出现如皮疹、呼吸困难、心慌等情况,严重变态反应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本组有3例出现皮疹、心慌和呼吸费力,予吸氧、口服抗过敏药后症状缓解,无出现过敏性休克。

4.3.5.其它不良反应:胸腺肽α1的使用会使病员出现ALT水平一过性升高现象,本组有8例ALT升至最高达正常2倍,停药后1周监测ALT值恢复,无肝功能进一步受损的表现,此外还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副反应,如头痛、腹泻、味觉改变、情绪变化、脱发等,护理中注意与病员多沟通,分散注意力,严密观察,及时对症处理。

5.讨论: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治疗具有非MHC限制性[3],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胸腺肽α1通过刺激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丝裂原来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二者联合应用,有效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抗肿瘤功能提高和改善化疗患者免疫功能。

我们通过对120例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治疗发现,联合治疗具有较强的增殖治疗、广谱抗肿瘤、杀伤作用强[4],且对患者损伤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在治疗中加强护理配合,保证回输治疗的顺利,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顺利完成治疗方案,好转出院。

参考文献:

[1]周先英.自体CK3AK细胞生理免疫治疗原发性肺癌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7,22(17):30.

[2]施明,雷同云,王福生等.CIK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8,9:179.

[3]吴庆莲.CIK细胞治疗对化疗后患者晚期全身情况的影响,时珍国医国药,207,18(8),2008-2009.

[4]陈复兴.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癌症,2009,21(7):797-801.

论文作者:王云贤,孙光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静脉输注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护理论文_王云贤,孙光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