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_贾小兰

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_贾小兰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 644000)

【摘要】PICC置管术是目前用于临床最为安全的输液工具,具有方便、有效、安全等优势其特点有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对外周留置感染率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医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PICC的应用和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的观察和日常的维护,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导管留置安全。

【关键词】PICC;穿刺点;导管保护;导管维护;

PICC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快的一种静脉穿刺技术,它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中心静脉。 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黏稠性液体及长期静脉营养等的患者。临床上数据显示,导管留置时间最长可达 1 年以上,但由于置管后导管接头的松动、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有血液渗出等极易造成并发症,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真正了解PICC使用的目的和意义,从心里上接受置管,才能做好置管配合,掌握日常维护,减少并发症。如何做好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从PICC置管前,置管中及置管后进行相关健康教育[1]。

1.PICC置管前的健康教育

在进行PICC置管前,应由专业护士首先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PICC 置管知识的了解程度、病情的轻、重、心理承受能力等。全面进行分析后,选择适合操作的患者。客观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ICC的优点、置管的目的及所能达到的效果、简单的操作过程、配合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请置管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其次,在置管前应协助指导患者清洁置管侧肢体,危重患者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上肢皮肤清洁。肢体通过清洁可预先清除掉局部大量的细菌和汗渍[1]。

2.在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健康教育

从心里上分析,患者存在恐惧心里是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多数患者在置管时都具有紧张、恐惧心理,在进入操作间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因患者心情紧张、害怕疼痛和心理上的压力可刺激迷走神经,焦虑可引起痉挛和静脉收缩。针对患者的表现,操作者应采用良好的沟通技巧,给予充分的语言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后再行操作。在操作的每个环节中,操作者都应保持良好的语言交流,根据患者的思想动态,实时进行现场指导,使患者始终保持放松状态[3]。

3 在PICC成功置管后健康教育

置管后的健康教育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置管结束后要充分肯定患者的有效配合,给予鼓励,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指导患者置管侧手臂的活动方法,如握拳活动、弯曲活动等。对不识字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完成指导。定期抽查患者能否复述术后教育内容,直至其完全了解和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穿刺点出血的观察

置管后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渗血,置管后24-48小时内,穿刺点局部可有少量的渗血。若出血量较多,应加压包扎止血,出血停止后换药。此时一定要告知患者此为常见的并发症,并安抚患者,降低并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在2小时内要加压包扎,并且患者保持在24小时内不进行频繁的肢体活动;局部渗血后应及时更换敷贴,避免血液的培养基作用致细菌孳生导致感染。

3.2 置管侧肢体运动的要点

①仔细观察置管侧上肢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皮温增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及时发现静脉

血栓的症状,尤其要注意静脉血栓的隐匿症状,如患者主观感觉置管侧肢体、腋窝、肩臂部

酸胀疼痛时,应给予高度重视。②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置管24小时后可日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置管后3-4天每天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处进行湿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③在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3]。

3.3 导管保护方法

告知患者做CT增强检查时,辅助检查如CT注射显影剂切勿从PICC管注入,导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防止因高压静脉注射易导致PICC管破裂。

3.4 置管后维护

置管24小时内换药1次,以后每周维护一次。保持局部干燥,若穿刺点敷料潮湿立即换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感染,应加强观察、护理、换药。

3.5带管沐浴的方法

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后是可以沐浴的,但是盆浴及泡浴是绝对禁止的。在淋浴前要采取保鲜膜包裹穿刺点上下方至少10厘米,厚度不少于2-3层,缠绕2-3圈的方法来避免穿刺局部的潮湿。淋浴后,及时检查贴膜,一旦有浸水情况,及时予以更换。

4.结语

针对PICC患者要采取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PICC对于患者来讲是一种便捷、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要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学习相关的知识,学会自我观察和日常的维护,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减少痛苦。医护人员要采取耐心讲解和细心指导的方法,引导患者,发挥PICC的最大效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将这项新技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芳,侯铭,李萍. 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2:1124-1126.

[2]陈莹,马金秀,陶利英. 健康教育路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130-131.

[3]周俊,陈萍.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2:120-121.

[4]禤妙芬. 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2:2007-2008.

论文作者:贾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论文_贾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