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就业环境,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_曾昌梅

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就业环境,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_曾昌梅

曾昌梅 新疆叶城县委党校

内容摘要: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在非农产业的收入,是“十二五”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近几年来,叶城县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字:农业富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增加农民在非农产业的收入,是“十二五”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近几年来,叶城县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叶城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叶城县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但由于受人多地少、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农民就业门路不多、收入来源单一、增收难度较大。随着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叶城县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十二五”末,叶城县将有1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城镇就业压力将日益加大,新的不稳定因素必将涌现。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既能使更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又能实现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的转变,为新型工业化积畜充足的技能人才,因此,全力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对推动叶城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叶城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况。

2014年,培训90500人次,输转92742人次,创收 27696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986元;第一产业输转55444人次,第二产业输转23399人次,第三产业输转13899人次。县内输转26243人次,疆内输转65544人次,疆外输转955人次。乡村统一组织输转8193人次。转移到内地务工人员955人,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本地企业吸纳本地农民工7578人。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劳务输转机构健全。二是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劳务输出氛围。三是利用“科技之冬”和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对农牧民进行劳动输转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四是加大了对优秀外出务工者表彰和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五是就业培训和输转力度加大。

六是劳动力转移区域不断扩宽,疆外输转人数不断增加。七是形成检查制度,促使劳动力输转工作不断规范。

三、叶城县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叶城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还没有形成大气候,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季节性。

我在调查中发现,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村劳动力转移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三月份至十月份。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比如棋盘乡,是距离县城72公里的一个山区乡,人均耕地0.8亩,90%的学生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了,而且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泥瓦工等体力劳动,收入也比较低。这些人都是在农忙季节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农闲季节从事泥瓦工等体力劳动。

(二)、职业技能缺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叶城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有些只具备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这些人没有专业技术特长,难以向非农领域和第三产业转移。另外,务工技能培训软硬件设施滞后,语言交流障碍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内地输转的主要瓶颈。对农牧民进行劳务技能培训缺乏专门的场地、设施,投入的培训经费不能满足当前外出务工者的培训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对职业技能的培训认识不高。叶城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具有的亦工亦农型特点,这使得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认为没有必要参加培训,在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看来,种田解决吃饭问题,外出务工则解决花钱的问题。而且等到年龄稍大一些,他们终究还是要回到家乡,继续耕耘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在他们看来,外出务工不是永久性的生存之道,甚至有些只是一种临时性的举动,因而他们从事的工种就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甚至机动性。这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出于自身素质及完全脱离土地外出务工风险性高的考虑,不敢完全摆脱农业,不敢放弃对土地的经营承包权,他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经营。这种认识导致相当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缺乏足够的动力参加培训。

(四)、自主创业技术、资金不足。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一些很好想法的农村劳动力想自己创业,比如:大规模的养殖、果树的栽培等。经营这些项目,不是说只要有劳动力就能解决的,农民的起步资金都是一个问题,何来谈该产业的发展。果树种植,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指导的,但是技术上的指导没有能及时跟上。

(五)、用工信息不灵,缺乏劳动保障,维权意识较弱。一些富余劳动力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外出打工,也常常出现拿不到工资,不给签合同,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没有劳动保障等问题。外出务工人员遇到劳务纠纷时,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维权意识较弱。

四、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建议

今后要进一步做好转移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劳务输出氛围。一是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在各乡镇进行巡回宣讲,通过外出人员的现身说教,激发和调动他们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二是利用“科技之冬”和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对农牧民进行劳务输转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加大对优秀外出务工者的表彰和奖励;三是按照“政府引导、协会组织、能人带头”的方式,鼓励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一是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培训。以提高汉语交流能力为目标,按照“汉语培训不离乡”的原则,充分利用乡镇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日常用语和就业岗位常用汉语培训,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汉语水平。二是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指导培训。以更新保守落后思想、基本权益维护、法律知识、城镇生活常识、职业道德等为主要内容的指导培训,转变农民 “小富即安、守家恋土”的传统观念以及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三是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进城务工为目标,围绕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实际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根据企业的产业需要,紧紧围绕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农业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努力提高转移就业能力,确保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紧紧围绕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加大孵化基地建设。建立创业政策扶持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农村创业促就业工作机制。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支持、开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咨询、小额信贷、优惠政策扶持、后续跟踪服务等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五是创新培训模式、形成培训合力。积极争取援疆培训资源,积极主动与上海援建省市对接。开展创业培训、委托培训和受援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促进转移就业。鼓励支持各职业培训机构要主动向乡镇延伸,围绕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实际需求,主动承担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二)、做好农民外出务工对接、维权和服务管理工作,政府投资项目、援疆项目和落户企业要优先吸纳本县劳动力就业。今后几年,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8万人次左右,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工厂和城镇就业,农民年均纯收入增收366元,力争“十二五”末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就业7000人,成为企业工人的41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达到1520元。全面落实农民培训转移就业的优惠政策。

(三)、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平台建设,努力构建劳务输出信息体系。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城乡互联,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培训及介绍、就业管理、跟踪服务等在内的社会化信息体系,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在就业所在地安家落户,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坚决清理各类不利于农民转移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全面落实农民进城就业务工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财产权利,为农民大规模进入工厂和城镇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五)、切实维护转移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合法权益。加大务工人员维权力度,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坚决杜绝不签订劳动合同、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拒绝缴纳社会保险、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等情况发生,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叶城年鉴》.2014版

2、《叶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刘伯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论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

论文作者:曾昌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就业环境,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_曾昌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