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论文_曹新茹

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论文_曹新茹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3

摘要: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在社会养老资源配置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分配到所有的地区,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养老体系,同时还有一些老年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老人,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己基本生活需求,导致我国养老建筑状况略显糟糕,这对于我国攻克养老问题也是一大难关。

关键词:心理需求;养老建筑;设计;快乐老年

引言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好我国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一目标真正实现,已然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文章从老年人心理情感需求层次切入,结合现代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探讨养老建筑和老年人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

1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需求

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老年人在心里需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根据近年来搜集的经验,浅谈当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1.1社会交往的需求

在设计养老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增加室外人性化活动的交往空间,因为老年人也有社交的需求,通过聚会或者一起散步、下棋等类似的社交活动方式能够使他们心里的孤独和寂寞感得到排解。

1.2安全、舒适的需求

老年人对于安全的需求特别强烈,因为他们的生理机能逐渐的退化,对于环境的不安因素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在设计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和生活使用空间时一要重视安全设计,对一些设施和构造细部需要易于老年人使用,并保证绝对的安全。

1.3场地选址的需求

对养老建筑的选址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到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的原因,不能选择对老年人生理不利的地形,需要选择平坦的场地地形。场地选址应该与交通干线相远离,使汽车、行人与老年人的直接接触降低,从而也可以保证居住空间的安静。除此之外,在对场地进行选择时还要考虑周边的医疗、购物、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2我国养老院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选址的问题

老年人听觉衰退后,在长时间接触喧哗的声音时极易产生疲劳感,甚至严重者还会出现内耳微细血管痉挛,听力严重下降。所以在对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噪音的干扰,降低空间内的噪声干扰,并建设明确的动静分区,将休息区和活动区进行有效地隔离。此外,听觉衰退后,老年人极易出现激动、焦躁和敏感的情绪状态,所以在公共交通空间设计方面也应该尽量做到避免车流出入,为老年人和工作人员设计双活动渠道,避免过大的人流量对老年人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2.2节水器具设计

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或者记忆力出现衰退情况,所以对于选择合适的节水器具就不仅仅要考虑室内节水的要求,还要对老年人的使用方便和安全进行全面的考虑,可以选择操作较为简单的感应节水器具。另外对于淋浴洁具的选择可以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混合淋浴器。这样就能够防止在调温时出现无效的冷水流失,与此同时也对老年人用热水的便捷和安全性有所照顾。

2.3公共空间设计的问题

老年人群一般会出现行动机能衰退的特点。当对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应该具体从公共空间活动设计、交通空间设计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公共活动空间设计方面,由于老年人群体行动机能逐步衰退,所以他们动作较为缓慢,在潜意识中缺乏安全感,在前进时往往希望能够获得一定依靠。基于此,在公共空间活动设计方面,一方面应该尽量保证空间的开敞性,方便老年人行走或者活动;另一方面,应该在空间中设计一些便于老年人依靠的元素,如墙壁扶手、休息座椅等,让老年人能够随时依靠或者停下来休息。唯有如此,才能够为老年人群体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方便老年人活动。在养老建筑空间中合理设置墙壁扶手,能够为老年人活动和行走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3基于心理需求应用于养老建筑设计

3.1养老建筑选址

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在空气质量方面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养老建筑要避免出现在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此外,老年人也喜欢安静,周围嘈杂的环境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比如睡眠质量;适当的日照能够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所以在选址的时候,不要选在被高楼包围的地方,宜阳光充足。所以,养老建筑适合位于郊区与市中心之间环境优美的地方。由于照顾到老年人的孤独性与依赖性心理,养老建筑需要回归城市,这不仅能拉近老人与家里子女的关系,也能使老年人能够找到共同养老的朋友,有利于交流与沟通,缓解内心的不安。养老建筑位置也可以尽量靠近儿童或者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与儿童的接触能够改善老年人渴望家人关怀的情绪。

3.2交往空间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老人在年龄大后会尤为注重与人的交往,因为在交往的过程中会让他们互相倾诉、互相依靠,摆脱自身的孤寂。所以设计交往空间的目的就在于为老年人创造沟通、交流的空间。老年人需要的空间不用特别大,有层次感、温馨感就足以。在餐桌上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消除彼此间的隔阂,还有助于人与人之间距离感的亲近,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所以就强化在餐厅方面的设计,若设计的规模较大,虽然可以利用其举办一些小型的活动,但是参加的人员过于混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较少,不能满足老年人那种亲切感的需求,可将餐厅设计较小些,以小型餐桌、围合式的设计方式,来增强餐厅的人情味和生活感。 

3.3设立自理型浴室

自理型浴室以康复理疗、娱乐休闲功能为主,设置搓澡、游泳池、泡浴池、走疗池等功能设施,需要一定的面积规模,一般在养老设施或养老社区中集中设置一处。自理型浴室的规模主要与养老设施的床位数量有关,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的洗浴习惯。设立自理型浴室,可以让老人们很好的避免害羞难堪的尴尬气氛产生。

3.4空间色彩设计

高龄老年人视觉神经网膜细胞会开始出现萎缩,在一定情况下,老年人在接触蓝色、绿色、紫色等光线的过程中,颜色反射达到视网膜底层时,与眼睛水晶体会产生特殊作用,进而产生黄斑变化方面的重叠。反映在视觉效果方面,就会造成高龄老年人无法正确的辨别色彩。所以在养老建筑公共空间装饰颜色的选择方面,应该尽量选择不会对老年人视觉退化后视觉效果产生影响的颜色,桌椅和地面的颜色也应该注意,并且尽量设置到高龄老年人能够辨别的高度,避免视觉高低差错位导致老年人跌落椅子现象的出现。此外,公共空间中各类标识的设计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应该在醒目的位置、使用明显的颜色设置标识,为老年人提供相对合理的引导。

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机构养老模式的冲击,机构养老已经成为大部分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因此,能够满足老年人真实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成为我国养老问题的重要任务。要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标,首先必须要了解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情感需求,从而改善老年人与建筑本身的矛盾,帮助他们增强晚年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饶.多层次多样化养老社区发展模式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6,(8):244+248.

[2]刘音.老年公寓景观设计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4):189.

[3]罗淞雅.养老院功能景观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6):142.

[4]傅凯,钱啸.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1(S1):94-96.

论文作者:曹新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基于心理需求的养老建筑设计论文_曹新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