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纺织工业的影响_纺织品论文

“入世”对纺织业的冲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纺织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0)03-29-06

随着“入世”脚步的加快,国内对纺织行业有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增多了。然而翻阅有关文章,发现很多文章“迷漫着”一股过于乐观的情绪,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国“入世”后对纺织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与纺织业相关的协议

WTO在1995年1月正式启动,《纺织品和服装协议》(以下简称ATC协议)也于同时生效。根据ATC协议,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分成四个阶段,经过十年的过渡期逐渐取消数量限制,在过渡期结束的时候所有的CATT(关贸总协定的简称)规则适用于整个部门,在此之后,任何保护国内工业的措施将必须符合《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19条。如表1:

表1. 10年过渡期(1995-2004年)

阶段 回归GATT规则的产品比例

剩余配额的开放速度(如

(包括取消任何一种配额) 1994年增长率为6%)

第一阶段(1995年1月1日 16%(最小比例,以1990年6.96%(每年)

-1997年12月31日) 进口量为基础)

第二阶段(1998年1月1日 17% 8.7%(每年)

-2001年12月31日)

第三阶段(2002年1月1日 18%

11.05%(每年)

-2004年12月31日)

第四阶段(2005年全部融

入CATT,并最终取消配额 49%(最大比例)配额全部 取消

。《纺织品服装协议》废

注:此比例以原MFA(多种纤维协定的简称)通常使用的6%年增长率为基础。而实际上,根据MFA使用的增长率因产品不同而不同。配额下进口增长的实际公式为:第一阶段:0.1×1995年前的增长率;第二阶段:0.25×第一阶段增长率;第三阶段增长率:0.27×第二阶段增长率。(资料来源:"Trading Into the Future"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

网络资料有关中美达成的“入世”协议中规定:针对纺织品,中美“同意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在目前的配额制逐步取消阶段和取消以后影响市场”。

正是这两个文件将对中国“入世”后纺织行业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理论界对此研究也大多以这两项文件为基础。

二、我国纺织业的竞争现状

关贸总协定发表的资料表明:自1994年起,我国内地已超过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1998年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为3150亿美元,我国占全部总额的13.6%。近5年海关统计表明:1994-1998年我国纺织品贸易顺差每年都在200亿美元以上,1998年更达到284.96亿美元,占该年度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65.2%,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1992年我国纺织品及制品国际竞争力指数[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为41.76,1996年为35.40,1998年达到47.55;纺织品出口从1985年的64.4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455.5亿美元,增长了6倍,平均增长为17.77%,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出口17.15%的增长速度,即纺织品行业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商品出口增长率/出口总额增长率)×100保持在70-80之间。这些数据证明纺织业出口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外贸中占有优势地位。

在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中,据德国Werner公司提供的1998年58个国家纺织业劳动成本资料,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列居第52位,人均工资成本处于较低水平。又据Internet网上信息,1999年1-4月,美国服装每平米进口平均单价为3.53美元,从墨西哥进口的平均单价为3.17美元,泰国9.79美元,从中国进口的服装单价为4.6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的单价超过平均价的30%。这说明我国纺织业还是有一定国际优势的。

但这些表面上的数字分析无法掩饰由于一些深层次原因给我们带来的忧患。

三、“入世”对纺织业的冲击

应该说,我国在注入纺织业一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处于国际分工的优势地位,如果中国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环境能得到很好改善,尤其是ATC协议能够较好地得到执行的话,作为外贸支柱的纺织行业无疑是大有获益的。据有关专家作的“中国入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动态一般均衡(CGE)分析”结果显示,纺织部门是受益最多的行业,如表2:

表2. 中国加入WTO下的有关部门产出、就业、贸易的变化

产出 就业 进口 出口

10亿元 % 万人 % 10亿元 %

10亿元 %

纺织业

390.1582.5158.5183.1

25.5 23.6 85.763.8

服装522.3261.0 6.3 491.6

74.0 52.3 124.4214.1

(资料来源:模型模拟结果,货币单位为人民币)

前景乐观,但赌注较大,我们的前景预期建立在这样两个大的假设上:第一,纺织业贸易自由化能得到真正实施,我国纺织品出口环境大为改观;第二,我国纺织业能克服本身的弱势,保持并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事实经常与愿望相违背。

(一)ATC协议如期实现的可能性

客观地讲,MMFA(多种纤维协议)经过多次延长,最终才被纳入GATT轨道,而ATC执行难度也是很大的,发达国家所表现的举措及诚心都让人感到遗憾,因此配额能否在2005年1月1日如期取消疑虑不少。有关方面对ATC执行情况及评价发现:

首先,ACT的核心目标没有取得预定的进展。一方面,ACT规定第一、二阶段至少有33%的贸易实施一体化,但已覆盖到过渡期70%的回归方案仅朝着实现协议的核心目标迈出了很小的步伐,如表3、表4所示。另一方面,在额外增长率基础上的市场准入并没有减弱配额的限制。

表3. 取消限制的情况

注:*总的设限类别包括全部设限和部分设限。

* *只是对罗马尼亚取消限制。

(资料来源:世贸组织纺织品服装管理局的通知)

表4. 设限贸易的自由化程度

年份美国欧盟

数量(%) 价值(%) 数量(%) 价值(%)

19954.74 4.286.23 6.40

19964.92 4.346.03 6.14

19974.77 4.186.00 6.12

(资料来源:美国和欧盟的官方统计。欧盟资料来自欧盟统计局,分区内和区外贸易;美国资料来自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纺织服装司。)

其次,ATC对可供应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市场准入可能性方面虽有增加,但赋予棉花出口国特殊利益的承诺并没有完全兑现。事实上,小供应国实际上的增长反而低于多种纤维协议下的增长率,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也没有给予特别关照。

再次,ATC赋予进口国的权力诸如规则的变化、反倾销、过度保障措施等,最终对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设置了障碍。尤其是美国原产地规则更是对部分出口国造成了不利影响。

最后,ACT执行情况的监督并没有因为设立纺织品管理局而得到加强。

从以上一些分析表明:ATC在第一、二阶段的过渡期中已经不可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值,承诺的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如期实现。因此,我国“入世”后,纺织品世界贸易环境并不容乐观,加入世贸带来的纺织品出口增长是有限的。

(二)区域一体化的障碍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AAFTA)正式实施,该协议为区内纺织品服装提供了远比ATC协议更加优惠的关税和配额待遇,从而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本地区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增长。表5显示了这种实质性的影响。

表5. 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结构变化(%)

1994市场份额(%)1998市场份额(%)

中国 12.5墨西哥 13.7

台湾 10.78

加拿大 9.5

韩国 9.42中国7.5

香港 8.36巴基斯坦5.9

加拿大4.77台湾4.6

墨西哥3.92印度4.2

印度 3.38韩国4.0

日本 3.35香港3.9

巴基斯坦 2.91泰国3.8

菲律宾2.87印尼3.8

(资料来源:美国海关统计)

除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美国与西半球国家在纺织品、服装生产和贸易上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渐强劲。近年来美国政府也加强了一系列扶持本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政策制度,包括著名的807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对使用美国面料裁剪的来自周边及加勒比盆地国家的服装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包括减免关税和实施非配额管理。

欧盟是我国纺织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其纺织品服装的内部贸易很早就达到了很高程度。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欧盟加速向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及其它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如波兰、芬兰等设立服装厂。根据欧盟与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达成的协议,欧盟已于1998年1月全面放宽对上述诸国的纺织品进口限制。

(三)有关行业弱点所引发的冲击:

1.投资结构问题所引发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企业构成,如表6所示:

表6显示,纺织品出口企业结构目前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外资企业出口增长迅速,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目前比重还很小。中国在“入世”后,纺织行业出口结构将会产生大的震动。一方面,自1997年,政府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后,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伴随着国有纺织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一旦入世,是否会打乱整个行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呢?根据有关WTO规则,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方法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一旦加入WTO后,纺织行业由于必须遵守“以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TRIMS),即投资开放承诺,具有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将可能大举侵入我国纺织行业,构成投资性冲击。例如台湾某集团计划在江苏建立一家大型棉纶原料公司,设计规模超过国内所有厂家现有生产能力,国内八家棉纶原料生产厂就有可能因此而关闭。长远一些讲,国外跨国公司对我国制造业有一定的产业压制影响,而我们却缺乏对竞争力弱的纺织企业的保障制度。

表6. 1998年纺织品出口企业构成

企业构成 企业家数出口金额所占比重(%)

国有企业6747 64

外资企业18913 32

集体企业1086 3.9

私人企业990.1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出口市场及贸易方式带来的冲击

表7、表8分别说明了有关数据:

表7. 1998年纺织服装品出口主要市场份额(单位:亿美元)

国别和地区 出口金额 %

港澳 143 33

日本 88 21

美国 47 11

欧盟 41 10

韩国 13 3

其它 97 22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表8. 1998年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方式构成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51.9

进料加工 30.4

来料加工 16.4

其它 1.3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使我们在“入世”后拓展市场受到阻碍,竞争也更趋激烈。我国纺织品服装业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各占半壁山河,“入世”后,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措施将使一般贸易进口增加,如化纤长丝、服装面料等品种的进口大额增加,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国内市场,使供求矛盾激化,近期来看,尤其是我国的化纤工业、棉纺印染影响也较大。

3.其他问题引发的冲击

由于我国纺织品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国内纺织品流通上的不完善以及外资体制的不健全等问题,都将在入世后减小我们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从而造成被动。

4.配额减少所引发的冲击

如果ATC能够很好地实施,配额将被取消。配额的减少会一方面减小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在另一方面又会减少“配额”对我国出口份额的“竞争缓冲”作用。以美国对我国纺织品的配额为例,正因为配额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不会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份额受到别的竞争“蚕食”,从而“历史继承性地”保持下来。而一旦配额突然减少或消亡,我国纺织业出口就完全暴露在残酷的竞争中了。

四、有关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入世”后纺织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冲击根源在于我国纺织行业内部存在的提高国际竞争力问题和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问题。其相应对策如下:

首先针对我国纺织业本身的一些问题,要求我们:

1.加强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新兴产业;

2.随着纺织业改革的深入,企业需全面转换经营机制,与世界先进水平管理和生产看齐;

3.制定涉及到纺织业方面的外贸体制、流通体制、保障机制、投资机制等配套实施政策。

其次,针对纺织品未来的国际贸易环境问题,根本的一点是,充分利用我国作为WTO成员国的身份,积极参加WTO的多边贸易谈判,以推动ATC的全面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深刻地理解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透彻地把握多边贸易博弈技术,以便作出灵活的对策,争取我国作为纺织业大国应有的和更大的全球优势及利益。

收稿日期:2000-04-06

标签:;  

加入WTO对纺织工业的影响_纺织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