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_外语教学论文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_外语教学论文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语教学论文,现状论文,高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92年至今,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原国家教委主要干两件事,一是教育体制改革,现在的合作、合并都是抓管理体制的结果;二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已历时四年)。四年来,几万教师和院士参加了这项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现在教学手段有了改变,理工科光盘已经出来,另外还有一些不错的教材,我们希望从94年到2000年的六年中能出版1000种教材(各个学科总量)。

近年来这两个方面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管理体制改革。关于学校合并的共识是一致的,但合并的院校为了校牌问题就能争吵两三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阻力也很大,有些老师一套教材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了省事,不用备课,不愿用新教材和新教学手段,92年我们曾提出一个口号——“管理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核心”。最近又加了一句话,叫作“转变思想观念是先导”。要实施以上几个方面实质性改革,必须先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否则很难在21世纪来临之前再深化我们的教学体制改革。

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

1.世界各国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都加大了改革力度。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头,哪一个国家要能占领了高等教育这一块领地,就是在21世纪激烈的经济竞争舞台上占领了一席之地。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加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扩大规模。举例来说,美国现在有3600所高等院校,分为不同层次,有研究型,教学加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还有教学加应用型的,层次分明。各院校面向的服务对象都很明确。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它的招生规模也在扩大,现在美国在校生人数达到1400万,同年龄入校学生比率达到60%。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18岁到本世纪末21岁的同龄人中,每100人中有60 个大学生。现在韩国这个比率大概是52%,它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和它的教育发展是分不开的。日本是48%,英国是31%,争取在21世纪达到33%,法国是27%,德国是25%,而中国据97年统计是7.01%,比率非常小。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比例也非常少。按照国际教育统计来算,就是10万人中有多少大学生,美国是5600人,韩国是3200人,日本是2800人,中国是420人。小平同志过去在各种场合都说过,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后劲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在我国,由于经费,大学生就业供求关系,高等教育机构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国家教委制定了“适度发展”的方针。第二,各国教学改革力度也在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世界各国都在抓外语教学,连英国也不例外。因为现在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交往越来越多,学好外语,增进了解,促进发展已是各国达成的共识。第二是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善,强调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交叉。现在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特别是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科学的知识不断融合和交叉,比较完整的人才应该具备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现在各国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试点。以日本为例,它现在是按学科城进行授课,学院以学科城为单位,学生在学科城中可以选择各种课程。英国实行选修制,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在我国,也有一些院校在进行探索,如复旦大学采用了学生进院不进系的方式。

2.高科技的挑战。具体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积累成指数上涨。19世纪知识的积累往往要花去50年时间;到了二战以后,知识增长一倍只需要15年到20年;到90年代,随着INTERNET的发展,知识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到21世纪预计只需1年2年,知识就会增长一倍。世界上的科技论文基本上一年半就会增加一倍。第二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十九世纪一个科技成果从开发到使用往往要50多年时间,电话机就花了56年的时间。今天,一个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只要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过去,我们培养的技术人员搞技术的就搞技术,搞开发的就搞开发,由于转化周期长,科学家不需要去关心如何开发,如何转化为生产力。但今天,作为科技人员,他的知识结构必须改善,他必须去关心科技成果如何转换成生产力。第三是科技发展基本上每10年就会有一个重大的突破,就会有一种新的科技发展的特征。比如,50年代完全是核聚变时代,60年代是宇宙时代,以阿波罗登月为象征,70年代是生理学科时代,80年代是计算机硬件时代,90年代是计算机软件时代。我之所以谈到科技方面,是因为这实际上与我们的教学有关。我们现在的老师往往一本教材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外面的世界知识在不断爆炸,我们的教材往往跟不上,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跟不上,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花了很长时间教出来的东西都是没用的,是事倍功半。我们现在外语教材也是一样,用了十几年,几十年不变!应该换换教材了!教材应该加入新的内容,教学方法也应该改进。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应该改进,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是根本无法适应21世纪的发展的。

3.两个根本性的转变。江泽民同志指出,高等院校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应该完成两个全面,第一个全面是高等院校应该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由于时间有限,这里主要谈谈效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效益确实很差。91年时,我国各高校在校生人数平均只有1900人,这是很低的。现在西方国家一般来说学校平均人数为4000到5000人,而我国有些学校小到只有学生200多,教师和员工却有300多人。改革以来,经过这几年的合并,全国200多所高校合并成60多所大学,应该是很大的创举了。97 年我们的学校规模从91年的1900人提高到3100人,取得了一定进展,我们争取到2000年达到3500人。另外,我们老师的授课时间也是较低的,平均下来每周8节课。在西方国家,一般都是15节课。师生比也是如此, 从91年的1∶6达到97年的1∶10.01,仍然很低。西方国家对师生比都有法律规定;象美国规定1∶16,它实际达到1∶36,日本是1∶22,法国也是1∶20左右,英国和德国也在1∶18到1∶20左右。前面所说的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办学重叠。比如象山东这么一个地方,搞海洋研究的研究所、学校、海洋局等单位加起来就有40多个。但其中没有一个大的,都是搞低层次的劳动。就象我们现在搞汽车工业一样,中国现在汽车厂家136家,没有一家年产量超过30万辆,按照西方标准, 全部是亏本的。外语教学方面也是如此,低层次的重复很多。例如小语种,由于专业设置权力下放到了各部和各个学校,现在包括国家教育部,地方院校,军事院校都在办。我粗略估计了一下,大概学生也就1000多人,教师也就283个人。这些人如果集中起来办一所学校,由国家负担, 将会大大提高办学效益和学生质量。

二、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现在各个教委领导,教育家,都在探讨21世纪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归纳起来无非是以下三条:

1.知识方面的要求。21世纪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专业知识要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象西方国家的大学进行素质教育,我国的国情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能马上为社会服务。二是相关专业知识。比如学外语的还应该了解西方文化和我国文化。现在的外语教学在中国文化和国情方面还比较薄弱。三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大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有这两方面的知识,作为外语学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然学科知识,尤其是数学,人们把数学称为“思维的体操”。在大学里学数学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他的情操和思维方式。专家曾这样说过:“学好高等数学,会使一个性格比较暴躁的学生变得温顺,把一个看问题比较偏激的学生变得客观。”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理工的学生思维要比文科学生严谨。

2.能力方面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摄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过去我们教学当中比较关心学生摄取知识的能力,对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关心得较少,尤其是创造知识的能力。现在,大家都在谈21世纪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有的说是信息社会,有的说是教育社会,有的说是计算机社会。我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的社会,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最近,欧共体的一个报告中也强调,21世纪是一个知识社会。就是说,一个走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把创造知识作为主要谋生手段。关于能力,我个人的看法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你在自己的工作中用你学到的知识推动和发展你所从事的事业。第二句话就是,当社会发展到需要你更改工作时,你的能力使你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学到新的知识,并用你所学的新知识推动和发展你所从事的新事业。第二句话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社会在不断变化,科技在不断变化,大家在一生中都要更换不同的工种。象美国人在一生中大致要更换八到九个不同工种。我们也在清华大学做了调查,77届到78届的毕业生基本上已经换了两次不同工种,这和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关的。随着21世纪到来,人的工种变换会越来越多。在学校里到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我感觉,在大学里应当培养学生摄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以能力培养为主,而不是纯粹的传授知识。因为学到了能力是受益终生的。学校里传授的知识量只占人一生中所需知识量的25%,75%的知识是在应用时从社会中学到的。

3.素质要求。素质方面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是道德素质,第二是文化素质,第三是专业素质,第四是身心素质。这两年关于道德素质我们强调得比较多,因为今天物质文明的进步并没有带来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三、大学外语教学现状

大学公外这几年走过了三个阶段,79年到85年恢复大学英语阶段,85年到94年发展阶段,94年大庆会议后进入提高阶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由于时间原因,在这里我就不谈成绩了,主要谈一下问题。现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峻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师资不稳,现在我们的老师缺编33%,每年要流失4%到5%。老师对本职工作的投入也不足,这一方面有待遇问题,但也有个别老师参与创收活动过多。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教委明年也要进行改革,对于一些不合格、不称职的老师坚决予以裁减,通过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把一些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品学兼优的老师留在学校里。第二个问题就是应试教学相当严重。有些学校甚至把四、六级考试与毕业证书相挂钩,这种教学已是走上绝路了。要知道,一个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他的强项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强调他的短处。第三个问题是尽管20年来我们的外语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和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的企业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阅读和翻译能力,更主要的是写作能力和会话能力。现在我们培育出来的大学生往往是“哑巴英语”,所以最近各个学校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如上海交大及其它八所试点院校,将六节课时压缩到三节,其中两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听、说、读、写一体化,并专门开辟一个房间允许学生随时用来复习,最后,留一节课时间由老师提问,复习。另外三节课时完全用来搞课余教学。这也是一种探索。今后企业对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一些过去长期被英语专业学生占领的市场,也向公共外语学生敞开了大门。这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在搞教改,主要抓了三方面。第一是大纲的修改,第二是教材的编写和八所院校的试点改革,还有多媒体教学和师资培训等等。第三就是测试方面,我们最近搞了四、六级改革,力度也比较大,把主观题从15%增加到25%,作文的要求也设了最低分数,最近还要增加口语考试,正在八所大学试点,如果成功的话将先在重点大学推广。我们甚至还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化,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四、六级题库也将出台。此外,四、六级考试本应是一种水平考试,把它与学位挂钩是极为不合理的,针对这一点,我们也将进行改革。

总之,二十年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应该说:困难和机遇同在,挑战和希望并存。

标签:;  ;  ;  ;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_外语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