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丁丽数学工作室《反思与梦想》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为一个论文,工作室论文,优秀论文,数学教师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沙市小学数学丁丽名师工作室成立不久,丁丽老师找我商量工作室“该具体做什么”的时候,我即刻产生一个想法,就是先让每个工作室的成员认真做一次专业成长反思.这是因为我感到,这些老师已经是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如何进一步成长,并发挥榜样的作用,需要对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行全面反思,让经验提升为智慧,也让经验大家分享.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工作室21位老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现在将其集合在一起印刷成《反思与梦想》一书,作为工作室的一个成果,确实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我一篇一篇阅读老师们的文稿,渐渐地意识到这些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们存在一些共同点.我想,他们用事实呈现出来的这些共性大概就是一个好数学老师的重要品质,他们的经历为每个数学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值得好好总结、细细品味.
他们都真心实意关爱学生,都能耐心去了解学生,能用行动诠释“真挚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周赛群).像丁丽那样,“任教过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学生喜欢的颜色、口味我不知道;没有一个学生的个性、爱好、思想动态我不了解;也没有一位家长是我所不熟知的”.这确实不是浮在表面可以做到的.他们“真希望我们的每个孩子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张春花),不嫌弃成绩差的学生,尽力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总是给学生信心.他们都成了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学生们毕业许多年都经常会记起他们,他们也经常意外收到学生的“礼物”回报.没有辛勤耕耘是不会有这种好收获的.
他们都能坚持边教书边读书,边思考边前行,“蜜蜂式学习”(粟清平).虽然他们进入教师队伍时的学历不高,大多没有正式读过数学专业,但大家能自觉提高数学素养,弥补自己的数学基础缺陷.每个老师都不断提升学历层次,从中等师范读到本科,甚至研究生.同时,他们不单纯是为了学历而读书,更可贵的是读了一些数学科普、数学史、数学学习心理学、数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书籍.粟清平还“常把书中那些精彩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每学期都要积累几万字的读书笔记,然后常常去欣赏它们”.这可能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坚持的.
他们都乐于去上公开课.旷海彬说得好:“一节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我们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我们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我们自己.”丁丽从教头5年,就执教校数学教研课20节,区开放课6节,省研究课2节,国家观摩课1节,至今已参加区、市、省、国家教学竞赛获得17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更难得的是,他们明白:“常规课比竞赛课永远重要”(刘友华).“公开课和常规课好比宴席和家常菜的关系”、“通过赛课练好功夫,最终是要上好每节常规课”(邓飞雁).
他们会抓住机会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培训,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特别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听专家讲座的机会”(李晓莺),很愿意与同行去交流,也敢于与专家对话,向名师求教,在大会上发言.更可贵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正如周慧芳所说:“对于别人的好课,不能一味的见猎心喜全盘照搬,备课备课,最重要的还是要备学生!所以说,成功不可能简单的被复制,即使是复制,也应该要有自己的思考,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
他们基本上都担任过教研组长,像陈凡德那样把“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数学组整体水平”作为自己的追求与目标.他们能团结团队的每个成员,当教研组有一人要上研究课时,人人参与研讨,帮着查资料、寻对策、想办法,个个真情告白、直言不讳.为了把教研组工作做好,他们身体力行,“靠扎实的专业水平折服人,靠优秀的教学成绩带动人,靠积极的工作态度感召人”(粟清平),“带领全组老师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学教研模式,重点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师徒配对、听优质课、评优质课、上公开课……不断讨论、反思、修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周勤),真正把自己领导的教研组变成了每个教师成长的平台.
他们都乐于钻研教学艺术,喜欢思考怎么把课上精彩,经常想出一些好的小点子应用到课堂上.有时还把学生带到课堂外去,努力“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变单调为活泼,让数学课堂充满童趣,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让每一个孩子快乐玩转课堂四十分钟”(孙瑛).他们能自豪地说:由于“大量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徐信).
他们经常不断地磨课.邓飞雁说:“每一课时,我都会先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优秀教案、课件、拓展练习、知识链接、背景资料,再根据我自己的风格和学情修改原来备好的教案和课件,最后才和同年级组老师讨论,再次修正教案.”正是由于他们中许多老师都是这样,在本书的反思中我们能看到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事例.
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是数学老师就不在乎和家长的沟通”,而是花大量的时间与学生的父母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且得出亲身体会:“要征服所有学生就要先征服每个家长”(邓飞雁)
他们努力参加课题研究,甚至主持课题.“一直将教研视为生命线”(陈凡德).
他们乐意为别人服务,愿意送教到贫困的乡村学校.
他们经常写教学反思,写经验总结文章,写课题成果,发表了不少文章,邓飞雁还出版了《用心教数学》一书.
他们都获得过不少奖励,论文奖、赛课奖、班主任工作奖.特别是长沙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别若老师,在长期从事聋哑、弱智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先后被评为长沙县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省特殊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三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10年还被评为长沙县“感动星沙”的十佳魅力教师之一.这些荣誉来之不易.
他们都乐观活泼,充满理想,敢于大声宣布:“这是我的理想!”(丁丽)然后朝着理想去奋斗.虽然他们也“曾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没有放弃过追求.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曾宪梅),“绝不轻言放弃,怀着梦想,认真实践,随时反思,收获希望”(吴波勇).
他们享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到了教育教学生活无比的幸福与快乐!”(周勤)发现自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比起其他工作,教育有着更多的乐趣和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多重的”(沈聪);能“发现原来当老师这么好玩”,会大声地说“用心教数学,我是快乐的”(邓飞雁),能从学生的成长中感受到做教师的特别成就,发出“当一个小学老师可以如此幸福”(刘友华)的感叹.能在回首自己走过的教学春秋时,感觉到“我是幸福的.因为我从事着自己最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我任教的是自己最喜爱的数学学科”(孙瑛).他们努力将工作中的琐事做好,将“平凡”变为“不平凡”,总是快乐地说:“当学生需要,家长需要,学校需要,社会需要时,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虽小得如沧海一粟,却倍感幸福”(李灵辉).
还有,他们所在学校的校长都是开明的,懂得优秀教师对一所学校是何等重要的.
这些材料朴实,有内涵,是老师们幸福教育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文字上还有些粗糙,观点也还不一定都做到了准确表述,他们的许多困惑还没有充分表达,但是,他们真真切切地告诉小学数学老师们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沙市小学数学丁丽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他们的梦想一定能够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