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黄经济区物流网络节点优化研究_物流网络论文

蓝黄经济区物流网络节点优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区论文,节点论文,物流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3]02-0116-04

一、引言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蓝黄两大经济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是实施两区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并谋划的大课题。①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作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现代物流通过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和激活,影响区域经济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因此,蓝黄两大经济区的统筹协调发展需要现代物流的有效支持。

结构是一切事物的基本属性,系统科学认为,结构是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程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物流网络结构是物流网络的基本问题,通过对物流网络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网络的效率和系统化。物流网络结构由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二者组成,物流节点承担的功能是物流在此停顿;物流线路承担的功能是物流在此实现空间的转移。物流活动中的运输和配送在线路上进行,除此之外的其他功能都在物流节点完成,所以物流节点集衔接、信息、管理诸多功能于一体,其在物流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了整个物流网络的格局。所以,蓝黄经济区物流网络结构优化的首要任务是物流节点优化。核心节点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及内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本研究结合山东省情以及蓝黄两大经济区的特点,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评价指标,并以评价指标为标准测度蓝黄两大经济区主要物流节点的物流潜力,最后将主要物流节点分层布局,形成蓝黄经济区的物流网络节点图。

二、文献综述

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包括区域物流系统研究和区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

区域物流系统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研究多侧重于企业层面,以及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如Tage等(2003)根据丹麦政府和瑞典政府的共同决策建立的Oresund大桥为案例,基于创新理论,资源和竞争力学说以及供应链管理理论,建立了多层的OECED模型,分析地区性物流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用;Forte E等(2005)研究了物流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国内的相关研究,除了对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关系、特定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物流体系的研究以外,主要是对区域物流子系统、系统机理以及系统管理方面的研究。物流子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物流平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区域物流的基本子系统展开;区域物流系统机理研究主要是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剖析物流系统中的因果关联;区域物流系统管理研究主要是物流系统规划、评价与优化等内容。

区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国外学者对区域物流网络优化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地区物流结构设计和计划、②物料流与信息流的规划和管理、③多元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④以及交通网络的设计和优化等。⑤国内学者则通过货物在城市系统中流通的总费用为优化目标函数,得到适合于城市应用的物流枢纽优化模型。⑥另外,对特定区域的物流网络构建和优化也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鄢飞等(2008)研究了陕西省的区域物流网络构建;冯凌云等(2004)研究了江苏省的区域物流网络;潘坤友等(2006)研究了安徽省的物流网络构建;张建松(2006)研究了辽宁省的物流地域系统;马甜甜等(2010)以山东省为例研究了物流网络优化中的物流节点选择和线路优化;⑦刘承良等(2004)从分析我国各省区物流基本经济活动入手,探讨了我国物流产业基本活动的空间格局。

杨光华博士运用网络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区域理论等对区域网络结构的特征、演化、优化及构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到了一些鲁棒性较强的结论,如层次结构的空间一体化网络具有较高的效率,提高关键路径的容量对于物流能力的改善作用明显等。⑧本文以杨光华博士的研究结论为导向,构建山东省蓝黄经济区层次结构的空间一体化物流网络,通过寻找蓝黄经济区物流网络的关键路径,将关键路径的容量扩充作为物流容量提升的突破点。

三、研究方法

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等,利用SPSSl8.0统计软件,分析山东省蓝黄经济区物流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蓝黄经济区物流节点布局优化。

(一)指标选取

目前有关物流网络节点的评测指标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评测指标之间的差异也不同。杨蕾(2011)在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中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到评测物流节点城市的三个维度指标:宏观环境因子、物流供给因子和物流需求潜力因子。⑨(杨光华(2010)在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中,从社会经济指标、物流需求指标和区位位置指标对湖南省的物流网络节点进行了评价。应丹丰等(2011)在研究武汉市物流节点优化时,从工商业发展水平、物流需求水平、交通通达度、用地条件、环保要求等评价了城市内的物流节点。⑩郭红霞等(2006)从物流节点发生的物流量及其发展水平、工商业发展水平、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区域交通运输区位优势、用地条件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几个维度评测物流节点从而确定物流节点的类型。(11)本文综合已有研究中的指标选取,并充分考虑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蓝黄经济区物流节点的评价指标(见表1)。

(二)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的指标以宏观统计指标居多,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年版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2011》以及各地的政府公告。样本选取依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报告中蓝黄经济区包括的地区。由于德州市只有乐陵县,淄博市只有高青县属于蓝黄经济区,而乐陵县、高青县与区域内的其他县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乐陵县与高青县可以由区域内的其他县代表,所以本次分析的样本共包括42个县市。

四、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

(一)数据处理

由于选取指标反映的是不同方面的物流信息,所以存在数量级及量纲的差异问题。本文采用“标准化方法(ZScores)”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为1,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是没有单位的纯数量。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过程,得到KMO检验及球型检验的结果(KMO=0.713,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421.104),现有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数据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主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此时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2.27%,表示公因子基本上可以保留原来指标的主要信息。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子旋转以后得到因子载荷,第一个因子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地区货运总量、货物周转量、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批发零售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它体现了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可以称为经济规模现状因子,所以第一个公因子是影响物流规划的主要因子,其贡献率最高,达到55%。第二个因子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以及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增长率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它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成为经济增长潜力因子。第三个因子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总产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占GDP比值这些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它体现了物流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可以称为物流重要性因子。第四个因子在批发零售贸易总额增长率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它体现了地区物流需求状况,可以称为物流需求因子。对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发现本文提取的因子变量不相关,符合因子变量的正交、不相关要求。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给出各因子的得分函数,依据这些函数及各指标的标准化后数据,计算出各市的因子得分情况。根据各市的主成分得分情况和主成分权重,对其进行加权计算,可以得出山东蓝黄经济区各市的总得分及其排名,详见表2。

(三)蓝黄经济区物流节点城市聚类分析

利用前面因子分析得到的主成分指标数据,组成聚类分析的样本矩阵,按照层次聚类法对蓝黄经济区的物流系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蓝黄经济区42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可以被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潍坊;第二类为烟台、青岛;第三类为余下的三十九个县市。本文结合各地的地理位置以及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将蓝黄经济区的物流系统划分为三个级别,包含44个地区。

五、研究结论——蓝黄经济区物流空间布局模型

蓝黄经济区作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总量大,外向型经济发达,是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各地市纷纷出台物流战略规划,然而并不是任何地区都适合发展大而全的物流中心,规划和布局上的重复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加剧地区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地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权衡目前蓝黄经济区的发展水平及潜力,合理定义各地区物流中心的规模及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业效率的目的。

蓝黄经济区物流空间布局应遵循“均质布局——极核布局——点轴布局——网络布局”的发展规律。物流布局的分散有利于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合理规划物流系统空间布局,应构建“物流枢纽城市→港口物流中心城市→地区性物流节点”的三层物流。

(一)Ⅰ级物流中心——物流枢纽城市:潍坊

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潍坊的物流综合实力在全区域的优势最为显著,而且行政区划上,潍坊既属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地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潍坊位于蓝黄经济区的中心特殊的区域属性赋予了该市在蓝黄经济区物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该节点需要发挥两方面的物流职能,一方面要为蓝色经济区与黄三角经济区域内的产业合作搭建物资流通桥梁,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蓝黄经济区与周边内陆区域联动的物流需求。所以,潍坊是蓝黄经济区区域物流衔接枢纽城市。因此,潍坊的物流系统发展,要适应其现有的经济基础特点,建成连接蓝黄经济、辐射山东、面向全国的物流枢纽城市。

(二)Ⅱ级物流中心——港口物流中心城市:青岛、烟台

青岛、烟台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著名的港口城市,两市经济总量2011年居于山东省前两名,物流综合实力较强。蓝色经济区域的重点是发展海洋经济,所以两个港口城市将成为海洋经济相关货物的发源地和转运中心。因此,青岛、烟台的物流系统发展应发挥其港口城市的长处,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联运,综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提升货物周转率,加快货物流转速度。青岛、烟台应立足半岛蓝色经济区,辐射东部沿海城市,建成面向世界的港口物流中心城市。

(三)Ⅲ级物流中心城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东营、滨州、威海、日照

东营、滨州、威海、日照等4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阶段这些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还是应集中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各城市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物流特色,加快产业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辐射内陆区域,发挥物流腹地作用,为Ⅰ级、Ⅱ级城市提供服务保障,将4地建成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依据聚类分析结果,我们将蓝黄经济区域内城市,按照物流中心城市的层次结构分为三个级次。蓝黄经济区的物流空间格局以潍坊作为连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物流枢纽城市,以青岛、烟台作为连接世界与蓝黄经济区域的港口物流中心城市,以东营、滨州、威海和日照等4城市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优化三级物流节点布局,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蓝黄经济区物流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保证各层次的物流需求,同时又能有效地实现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

注释:

①郑贵斌:《蓝黄规划协同实施与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②Jorg Ackermann,Egon Mtiller.Modeling,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logistics structures of regional competence cell-based networks with structure types.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2007,23(6):601-607.

③Ronald H.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M].New Jersey:Prentice-Hall,1998.

④中田信哉:《现代物流系统论》,东京:有斐阁2003年版。

⑤Taniguchi Eiichi,Thompson Russell G Modeling city logistic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2002(2):45-51.

⑥阎利军等:《城市物流网络中间节点分布与规模优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⑦马甜甜、丁凯凯:《物流网络优化问题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物流技术》2010年第21期。

⑧杨光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0年。

⑨杨蕾:《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研究》,学位论文,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⑩应丹丰等:《基于AHP和聚类分析的武汉市物流节点优化布局》,《物流技术》2011年第17期。

(11)郭红霞、栗庆耀:《物流节点类型的确定及其实证分析》,《铁路运输与经济》2006年第11期。

标签:;  ;  ;  ;  

蓝黄经济区物流网络节点优化研究_物流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