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造型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论文_刘从蓉

浅谈摄影造型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论文_刘从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市 201620)

摘要:摄影是一门特殊的造型艺术。是以光线、线条、影调、色彩和构图为造型语言,以具体实在、直观瞬间的形象直接付诸于人们的视觉。摄影造型课程的安排是通过对造型语言、造型规律和法则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瞬间组织画面的造型能力。

关键词:造型艺术;摄影技能;美学修养

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一种占有一定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的,各种具有美感和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艺术总称。在视觉传播发展过程中,摄影术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摄影术的诞生,以其快捷、真实、大众化的可复制性迅速征服了世界。

摄影造型包括主题确定、题材选择、画面形式以及造型手段和技术技巧的运用等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摄影是一种特殊的视觉造型艺术。摄影以光线、线条、影调、色彩和构图为造型语言,以具体实在、直观瞬间的形象直接付诸于人们的视觉。

一、摄影造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艺术门类的不同,对于生活的再现和表现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画家注重色彩、线条、形体、透视比例的观察;雕塑家注重对物体体积的感受;摄影家则侧重对生活典型形象的选择与提炼,摄影画面是“瞬间的、凝固的”艺术,摄影造型包括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

摄影艺术的特点决定,摄影创作只能在现实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实现造型,既不能再现过去,也不能预见未来。摄影创作的过程,更多的是观察体验、选择角度、提炼主题,寻求表现形式的过程。摄影创作时镜头前面对的是现实存在的被摄物体和场景,当你按下快门,再新颖深刻的表现意图也已宣布完成。

摄影造型意识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渗透在摄影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影造型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结合一系列造型意识活动,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感情。摄影者需要对生活的体验、观察的积累、艺术和文化修养以及娴熟的技术技巧。在按动快门那一时间,需要极其敏锐的造型意识和视觉反应能力,当机立断地确定创作中要采用的一切技术及艺术手段。

为拍摄《终点站》,斯蒂格利茨前一天在弥漫的风雪中等待了几个小时,因光线不理想没有拍成,最终在第二天,抓拍了铁轨﹑马车在纽约旧邮局前准备出发时的景象。因为具备了现代摄影所要求的直接﹑动态和真切三大要素,首次将现实的时空,正在进行的生活片断不加修饰的再现出来,这幅作品被称为现代摄影的标志作品。无论是等待数小时后拍摄,还是即兴抓拍,摄影造型中的形象塑造必须与形象共生,因为底片一经曝光,基本上没有更改的余地。所以一幅成功作品的完成,离不开拍摄者敏锐的造型意识和对画面的掌控能力。

摄影艺术又称为观察艺术,造型意识是摄影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渗透在摄影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包括能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不同寻常、富有内涵的情节、细节,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还包括能够观察到事物之中包含的摄影造型的元素。许多优秀的摄影家都很注意克服那些习惯性的看法,对那些天天接触、司空见惯的事物,换个角度,换个时间,认真地去观察,很有可能就会发现过去未曾发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同人类的眼睛相比,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但人们为什么不利用它呢。”韦斯顿也以高度敏锐的发现能力和深刻的观察能力而著称。《青椒》是他历时七天,从三十多张画面中挑选出来的,拍摄时把普通的青椒放在洋铁皮卷成的圆筒中,利用精妙的光影效果,把人带到一个超乎感觉世界的新视界。韦斯顿以独特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目光,找到了超越青椒本身的视觉魅力,给我们带来新奇的视觉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摄影造型就是运用摄影的手段,结合一系列造型意识活动,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感情。敏锐地观察能力和选择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来自于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培养。

二、锻炼娴熟的拍摄技术和技巧

锻炼娴熟的拍摄技术和技巧,是摄影造型课程训练的重要一环。摄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技术和艺术的紧密结合。作为瞬间的艺术,摄影的造型就是瞬间秩序的建立。拍摄者把构思、立意、取材、角度方位的选择,光线影调的处理等一系列造型过程压缩在同一时刻中完成。由于摄影的这一特性,摄影者必须要有十分敏捷的手段才能拍下别人无法对付的转瞬即逝的偶然事件。有人把成功作品的拍摄归结于“幸运”,实际上每个事件的发生都包含了大量时机,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刚才风吹树叶都是自然因素决定的。但对摄影者来说,这个时刻就是时机,正是从这种时机的把握能力中看到拍摄者对摄影创作的控制能力。

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来讲,相机已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其身体的延伸。对瞬间的控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事件还没有发生的状态下,预先做出决定和判断,这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一个优秀的积累了大量经验的摄影师面对不同的环境拍摄时,会象运用自己的手指般熟练调节焦距、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反应快、持机稳、调焦实、曝光准”是操作相机的基本要求。

光的运用是摄影创作重要的造型手段。通过对光的选择、调度、控制可以逼真地再现出被摄体的形状、质感、色彩和空间立体感。此外光还能渲染画面气氛,产生意境和强化情感的表现,形成希望得到的视觉效果。自然光或人造光的设计与把握,是造型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通过变换光线的投射角度、强弱和光比变化表现不同拍摄对象。练习不同物体的组合、对光线的控制使用和对观察点的精心选取。尝试如何运用画面构成要素拍摄出线条、图案和纹理,并组织体现出对形式美感的追求。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变化光圈大小,变化焦距长短和拍摄距离等技术手段来控制景深范围,组织画面虚实关系。在拍摄实践中体会如何通过景深变化,来表现主体陪体的关系,从而突出主题、渲染气氛、深化内涵。

数字摄影的发展为摄影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难以捉摸和体现的奇思妙想,经由数字技术的后期处理,既不可思议又清晰逼真的创作带给观看者全新的视觉体验。数字技术的掌握可以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各种调整与修改,通过前期拍摄与后期编排及合成实现创意表现。重视学生影像后期制作能力的学习,对于摄影造型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艺术和造型修养的提高

除了大量的技术练习外,优秀的摄影作品离不开精巧的艺术构思。丰富的灵感、构思和创意来源于拍摄者对生活的深层理解、长期拍摄实践所形成的经验以及较高的造型和艺术修养。

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主题、风格各异的优秀摄影作品的赏析,提高视觉解读能力、情感层面上的鉴赏能力和信息传达能力。不仅分析学习画面的构图、用光的方法,而且要了解拍摄中所处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拍摄者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提高审美能力,全面了解摄影艺术创作规律,通过不断实践,将视觉能力的培养与作品创作训练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文方.世界摄影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49

[2]郭艳民.摄影构图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姜国繁.在摄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美术大观,2011(5),173.

论文作者:刘从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浅谈摄影造型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论文_刘从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