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科患者焦虑水平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论文_周丽荣

武汉市优抚医院 430000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科患者采取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对焦虑水平、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4患者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开展人文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水平、社会功能等指标影响情况分析。结果 焦虑评分组间患者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焦虑评分干预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DSS评分(8.6±1.1)分比对照组(13.8±0.9)分低,差异性强(T=20.697,P<0.05)。结论 人文护理干预模式用于精神科患者护理中,改善了患者焦虑水平,提高了患者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文护理干预模式;精神科;焦虑水平;社会功能

精神科是医院重要的一个科室,该科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焦虑、烦躁、情感障碍等问题,并存在精神性障碍,以出血自杀、伤害他人等危险性行为,对患者、他人均造成极大的危害。人文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理念,充分发挥人性价值的干预方法[1]。近几年,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在临床患者的护理中,取得大部分患者的认可,备受好评。为探究人文护理干预模式用于精神科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对34例精神科患者观察,现将临床的干预情况总结,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范围: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选取的患者: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4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38-72岁,平均年龄(50.3±2.7)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5±1.1)年;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5-68岁,平均年龄(50.6±2.4)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8±0.9)年,纳入患者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统一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病情的观察,加强患者的用药监督和管理,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针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采取对症的干预等等。

研究组:该组患者采取人文护理模式,人文护理模式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包括环境干预、开放性管理干预以及护理观念的改变,环境干预方面,会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即根据患者需要安排单间,在发作时及时对患者隔离,保证病房的安静、清洁、舒适等,为供患者消遣,可以在病房内适当位置摆放书籍、报刊、广播等;开放性管理: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定期组织娱乐活动,提高患者的信心,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护理观念方面,人文化护理中,将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即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会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更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保证每个护理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后,进入临床开展护理工作,使患者护理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温暖。

1.3指标评估

(1)焦虑评分:焦虑评分应用的评分量表为SAS(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共100分,50分为分界,即低于50分表示无焦虑,超过5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为严重[2]。

(2)社会功能评分:应用SD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对患者社会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10项,每项评分包括三个分值,分别为0分、1分、2分,0分表示无异常,1分表示存在轻微功能缺陷,2分表示存在严重功能缺陷,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社会功能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

SPSS24.0统计学软件用于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t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

2结果

2.1干预前后焦虑水平结果

焦虑评分组间患者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焦虑评分干预后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焦虑水平干预前后比较(x±s,分)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DSS评分(8.6±1.1)分比对照组(13.8±0.9)分低,差异性强(T=20.697,P=0.000<0.05)。

3讨论

焦虑是神经症类疾病常见的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大部分患者均普遍存在。对于精神科疾病患者,焦虑症状引发的原因是由于侵害、潜意识环境变化等导致,患者因对疾病知识认知不够、过度担心预后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降低了患者社会功能,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4-5]。因此,对于精神科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其护理干预,对改善其症状,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价值重大。

人文护理干预模式作为新兴的临床护理方法之一,近期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与常规护理比较,人文化护理不仅在服务质量、态度方面更优质化、人性化,在护理服务的内容方面也与患者的身心需求更为相符,因此,达到大部分患者的青睐。经本次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这一结果充分的说明,对于精神科患者,采取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取得的护理效果不容忽视。

综上,精神科疾病患者,人文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护理效果好,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耿凤琴,吴春玲,许金秀,等.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0(b03):1325-1326.

[2]韩冬芳,李小妹,周凯娜,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焦虑心理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0):1831-1834.

[3]杜彦玲,英晓迪,申秀玲,等.心智觉知干预模式对肿瘤手术患者知觉压力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5):2756-2758.

[4]李书群,赵燕平,李园,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3):553-555.

[5]常巧云,曹钏宏,惠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12(6):1118-1120.

论文作者:周丽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科患者焦虑水平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论文_周丽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