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陈将辉

衡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200

【摘 要】目的:分析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3例,按照随机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n=34)及观察组(n=39),对照组间断静推速尿方案,观察组则利用一次静推大剂量速尿后微泵维持24h方案,治疗72h统计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72h后24hU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BUN、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BUN及尿蛋白水平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效果

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以短时间内肾功能迅速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突然发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等特点[1],诱发因素诸多,比如肾毒性药物、大型手术病史、其他脏器衰竭等,普遍支持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现象,高敏抗生素治疗,卧床休息及补充高热量、营养素均衡食物原则进行治疗。速尿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传统治疗方案是间断静推方式,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存在利钠抵抗等情况,造成利尿作用下降,水肿缓解速度减慢,因此需改善应用方案。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3例,分析间断静推及大剂量静推微泵维持治疗放那疗效差异,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3例,按照随机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年龄平均(61.14±7.68)岁。观察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年龄平均(62.64±5.77)岁。纳入标准:(1)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结合超声等硬性学检查,符合《急性肾衰竭(第2版)》[2]诊断标准,确诊急性肾功能衰竭;(2)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认知行为正常;(3)所有患者、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低血压休克,心脑肝等除肾脏以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2)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3)不耐受本次研究,依从性较差;(4)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高敏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治疗,抗凝及激素治疗,同时控制饮食,积极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现象,持续监测血气分析,保证中心静脉压在8-12mmHg范围内。对照组给予间断静推速尿方式,按照5-10mg/kg计算单日总用量,分4次静推;观察组则利用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治疗方案,即初次速尿治疗时一次性静推100mg,再经微泵维持方式持续治疗24h。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1)治疗前、治疗72h后两组24UV、BUN及Scr水平;(2)住院时间,BUN水平恢复至正常值水平时间,以及尿蛋白水平恢复至正常值范围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治疗72h后24hUV、BUN、Scr水平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24hUV、BUN、Scr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2h后24hUV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指因肾小球滤过功能迅速减退,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以及诸多代谢物累积等异常现象为主要特点的危重症,在临床多科室均可见到,一旦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死亡风险非常高[3]。速尿具有半衰期短、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方案中应用率较高,通过提高肾血流量,降低肾血管阻力,抑制氯/钠离子重吸收,从而提高尿量,传统应用方法为间断静推,但治疗效果越来越不理想,这与利钠拮抗发生率逐渐提高有关,因此多建议提高使用剂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大剂量推注药物,很容易因血药浓度过高,导致毒副作用发生风险迅速增加,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严重增加肾脏负担[4-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速尿推注后微泵维持用药,对照组利用间断推注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72h后,其24hU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BUN、Sc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住院时间、BUN及尿蛋白水平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证实,维持用药方案,能够保证稳定血药浓度,同时还可根据临床需要,对使用速度进行随时调整,有助于在保证速尿发挥改善临床表现作用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有利于优化预后。

参考文献:

[1]李祥.中心静脉压监测下多巴胺速尿在甘露醇导致肾功能衰竭病人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95.

[2]陈孝文,刘华锋.急性肾衰竭(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刘喜飞.老年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及病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2):75.

[4]汤丽华.呋塞米微泵连续输注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82-83.

[5]孙琨.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S1):89-90.

论文作者:陈将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大剂量速尿微泵维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陈将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