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论文_陈袁军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100)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出50例病人,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效果和输血后血小板指数。结果:所有病人在输注24小时后进行检测,输注3~5次病人PTR为29.63%、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14.81%,病人进行6次以上输注出现PTR为 43.48%、同种抗体阳性率43.48%。结论:多次输血病人易发生PTR情况,且随输注次数增高抗体阳率会随之升高,在临床上血液疾病病人需及时血小板抗体筛查。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多次输血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3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platelet antibody detection and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nsfusions. Method 50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observed for effect and platelet indexes after transfusion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in 24 hours after infusion. As for those with infusion for 3-5 times, the PTR of was 29.63% and incidence of positive was 14.81%. As for child patients with infusion for more than 6 times, PTR was 43.48% and positive rate of iso-antibody was 43.48%.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nsfusions have higher chances of PTR. As infusion times increase, positive rate of iso-antibody increases as well. In clinic, patients with blood disease shall be provided with screening for platelet antibody.

【Key words】Platelet antibody;Platelet infusion;Multiple transfusions

血小板输注为临床上输血补充血小板(PLT)的关键手段,主要对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功能缺陷所导致的出血进行预防和治疗,特别于血液疾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而进行血小板预防和治疗往往是临床重要的治疗和支持手段。但反复多次血小板输注或既往大量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会刺激机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Refractoriness,PTR)[1]。为有效解决问题,从本院选出50例病人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50例病人,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6例,恶性淋巴结瘤病人有16例,急性白血病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8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2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为(42.6±5.2)岁。病人均选自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患者,对所有病人在输注前进行检测均为阴性,采用与受血者血型相配的血小板进行输注。

1.2 方法

使用干燥管和抗凝管均对所有病人取2ml静脉血,离心分别取上层血清和上层三分之二富含PLT的血浆备用。

试剂与仪器:血型血清学离心机,型号TD-3A,出自长春博研;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查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均来自上海酶联公司产品;血细胞计数检测仪采用深圳迈瑞BC-5800进行检测,检验过程需严格遵照说明书进行,所有试剂在有效日期内使用。

血小板均来自本市血液中心,每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容易为250~300毫升,血小板含量大于或等于2.5×1011个单位,白细胞残余量小于或等于5.0×109个/袋。使用固相凝集法对抗体检测阳性病人进行血浆采集,进行血小板悬液交叉配型,采集固相凝集法对抗体检测阳性病人进行血浆和同型机采血小板悬液进行交叉配型,根据ABO血型进行相同性输注。

血小板悬液制备:

将商品化的冻干血小板稀释后直接使用,在有效期内将所有PLT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10倍后浓度需在(50~150)×109/L范围内。

1.3 评价标准

通过输注后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进行判断,为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注总数目(1011)(×1011×1000),(体表面积=0.0061×身高身高(cm)+0.0128×体重体重(kg)-0.01529)。若病人在输注24小时后血小板增高指数大于4.5×109/L属有效治疗,反则无效。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x-±s)表示计量材料,计数资料按率(%)表达,P<0.05表示两组对比有差异。

2.结果

2.1 PLT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输注阳性率

所有病人进行3次以上PLT输注治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0.00%;随机对输注次数进行比较,3~5次阳性率为18.51%,6次以上阳性率43.48%,见表1。

3.结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升,人们会因各种因素引起PLT减少,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从而影响凝血出血不止等症状,血小板输注为临床治疗关键手段,病人出血进行多次输血易引起PLT抗体表现,属于临床上同种免疫引起PLT减少的关键因素,症状表现为PTR以及血小板减少等[3]。当病人出现PTR或效果不佳而持续影响血小板输注治疗,该种情况有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免疫因素主要与病人血小板抗体存在直接关系[4]。PTR指病人在血小板补充足够的情况下仍出现血小板不足状态,主要以病人循环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未达到有效提升,且治疗后临床出血问题无明显改善,而PTR无效情况[5]。

张趁利[6]等学者研究指出,血液疾病病人由于病程时间长,反复输血易引发同种免疫反应,从而出现血小板抗体,形成PTR。本次探讨中,我院50例病人在进行多次血小板输注治疗后,3~5次输注无效率病人为29.63%,病人在进行6次以上输注无效率为47.82%可见病人输注次数增多,效果会出现下降。

由此可见,血液疾病病人在进行正多次输血治疗中,可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降低输注无效发生,临床可进一步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秋会,张婧,刘丽娜,等.多次输血后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血小板抗体检测与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5):409-412.

[2]王书锋,董晓峰,姚晓斌.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配型方法输注血小板时的有效率比较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3):311-312.

[3]曹曰针,张琦,王苑,等.影响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6):578-580.

[4]李喜莹,赵国华,于晶晶,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5,37(6):584-587.

[5]徐煜,吴林伯,吴芳,等.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6):931-933.

[6]张趁利,庞桂芝,娄白敏,等.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的疗效对比[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1):66-68.

论文作者:陈袁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论文_陈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