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效果分析论文_周俐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01133

摘要:目的:探讨FD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我卫生院年龄区间为19-67岁的FD患者86例,针对该86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分别为一个月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对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SAS、SDS评分变化。结果:综合疗法总有效率为89.5%,相对于治疗之前,SAS、SDS评分具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FD;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健康教育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和临床综合征,通常情况下由胃功能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导致,并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本文选取86例FD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卫生院年龄区间为19-67岁的FD患者86例,男、女分别47例、39例,8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9.2±11.4岁。86例患者全部符合FD诊断标准,具有理解障碍、严重的肝功能和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予以排除。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不同程度地有餐后饱胀、早饱感、食欲不振等FD典型症状。86例患者中,失眠、头痛、恶心者分别占比52.3%、38.4%、27.9%。

1.2 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抑制胃酸药:患者如果出现上腹疼痛或者灼烧,服用雷尼替丁等质子泵抑制药。促进肠胃动力药物:患者如果出现餐后饱胀、早饱症状,可适用该类药物,常见的促肠胃动力药包括潘立酮、依托比利等。助消化药:患者如果出现上腹胀、食欲不振症状,可以服用消化酶制剂,常见的消化酶制剂主要包括乳酶生、复方消化酶等。抗抑郁药:患者如果又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则可服用该类药物。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阿米替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应当从小剂量开始,用药过程中对药物不良反应应当多加注意。

1.2.2心理治疗 给予出现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针对不同FD患者的性格特征,与之进行不同形式的沟通,尽量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等,找出产生上述精神症状的原因,并且进行开导和安慰,助其尽快消除压力,重建治疗和生活信心,使其以更加轻松和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诊疗活动。患者如果精神症状较为严重,则应建议和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去精神科接受治疗。

1.2.3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绍包括FD主要症状等在内的有关疾病知识;同时要对于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要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防止患者将器质性疾病当作FD而自行处理,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建议与指导FD患者形成与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酗酒等,饮食宜清淡并且应当适量进行户外运动。

1.3指标观察 治疗开始和一个月之后,所有患者均分别填写两份量表,第一份量表为焦虑自评量表(SAS),第二份量表为抑郁自评量表(SDS)。SAS和SDS量表均设置有20个项目,评分标准分为4级:没有时间或者极少时间、一小部分时间、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或者全部时间,分别人1分、2分、3分、4分,题目如果为负性陈述,则正向计分,也就是1至4分;题目如果为正性陈述,则反向计分,也就是4至1分。患者如果文化水平较低,则可以予以适当解释,总分为各项评分之和,标准分为总分与1.25之积,25至100分为总标准分,标准分与FD患者心理状态之间具有反比例关系,分数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好,焦虑自评量表分界值为50分,抑郁自评量表的分界值为53分;对FD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分变化进行对比,并对其FD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进行观察记录。

1.4疗效指标 在FD患者连续进行药物治疗1个月之后,对其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显著:主要FD症状均消除。有效:主要FD症状均得到缓解或者好转。无效:FD症状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评分结果加以表示,并且进行t检验,如果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 比较患者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48例、29例、9例,占比分别为55.8%、33.7%、10.5%,总有效率为89.5%。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

2.2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相对于接受治疗之前,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SAS评分及其S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处于明显的亚健康状态,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和不健康的食品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肠胃疾病。在胃肠道疾病中,FD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占据肠胃疾病就诊者的20%-50%。相对来讲,FD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不存在显著的非正常体征,因此患者就诊时间相对来讲也较为滞后,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要更加仔细、更加全面地进行检查,防止漏诊。

FD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现阶段尚不明确,也许与胃肠动力障碍、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原因有关。治疗方法通常以药物和心理治疗为主。患者往往更加关注药物治疗,而对心理治疗有所忽视。所有86名患者中,大多年龄为30-45岁,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因此患病概率相对而言更高;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相对于分界值,SAS和SAD均较高,具有轻度焦虑和轻度抑郁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对此并未发觉,由此可见强化心理治疗的必要性。本研究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接受一个月治疗之后,相较于接受治疗之前,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表明了对FD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凡,刘诚明,黄艳春,徐怡.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2:218-223.

[2]邓添才.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3]蔡光先,卜献春.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脾不和证的疗效及对血浆P物质、胃动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06:856-859.

作者简介:周俐,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0308,籍贯:重庆,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基层全科医学专业,职称:准备晋升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收信地址:同单位,邮编:401133

论文作者:周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  ;  ;  ;  ;  ;  ;  ;  

综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效果分析论文_周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