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冲击波:从俄罗斯国家杜马决议和俄白联盟看独联体的发展趋势_苏联解体论文

莫斯科的冲击波:从俄罗斯国家杜马决议和俄白联盟看独联体的发展趋势_苏联解体论文

发自莫斯科的冲击波——从俄杜马决议和俄白联盟看独联体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杜马论文,莫斯科论文,独联体论文,冲击波论文,决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辑严正:3月15日以来, 在独联体发生了两件举世注目的重要事情:一是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决议,宣布导致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定》无效,肯定1991年3月17 日关于“保留苏联”的全民公决结果继续有效;二是俄罗斯总统和白俄罗斯总统宣布俄白两国建立联盟国,并将于4月2日正式签约。这两件事犹如从莫斯科发出的两股冲击波,在独联体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请谈谈它们的背景,以及彼此间的联系。

许恒声(本报驻莫斯科记者):上述两件重要事情与俄罗斯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有关。两位最重要的总统候选人即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和现总统叶利钦想分别通过这两件事争取民心和选票。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叶利钦于1991年12月8日与乌克兰、 白俄罗斯领导人签署了《别洛韦日协定》,正式宣布解散苏联,组成原苏各独立共和国参加的独联体。苏联解体后,俄国民经济大滑坡,社会不安定、国际地位下降,不少居民怀旧情绪强烈。以共产党为首的左派议会党团代表推动国家杜马通过上述决议,意在向选民指出叶利钦违背了俄各族人民的意志,应对苏联解体承担责任,从而使对手在选举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叶利钦一方面强调苏联解体是自然形成的过程,应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又迎合广大选民的要求,以积极推进独联体一体化的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反倒退、反复辟”的改革者代表。他在目前总统竞选的关键时刻,宣布与白俄罗斯组成联盟,这有利于化解左派阵线的进攻,改变自己的被动地位。

当然,无论是恢复苏联的主张,还是俄、白组成联盟,都有更深远的战略上的考虑。自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后,对俄罗斯的安全最具影响的是东欧国家的向西倾向和北约东扩。上述两件事的最终目标都是针对北约咄咄逼人的东扩势头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并寻求以独联体国家为依托,重振大国地位。例如,与白俄罗斯组成联盟后,两国可以重建统一的军事战略空间,使俄的实际防御地带向西推进。

于宏建(本报驻乌克兰记者):从白俄罗斯来说,它与俄民族组成相似,语言、文化、宗教和经济等领域都有传统联系。据统计,白俄罗斯90%的能源靠俄提供,85%的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另外,面对北约的东扩趋势,白也急于寻找国家安全利益的支撑点。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白一直希望发展与俄的政治、经济关系。在去年5月的全民公决中, 白与俄一体化的政策得到了80%多选民的支持,俄白两国已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两国边界已刨掉了界桩。如今俄白建立联盟,这有利于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白欠俄的巨额债务也可按协议规定一笔勾销。

编辑唐进修:尽管俄杜马决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它不会改变俄目前的政治、经济现状。但它毕竟表明,俄存在着谋求恢复苏联的强大势力;尽管俄领导人一再申明俄白联盟不会损害两国的独立和主权,但联盟将拥有“自己的国徽、国旗”,“共同的预算和统一的货币”,“共同的边界”,还有自己的“国会”、“联合的宪法”。显然不是一般的“超国家”组织,而且它还向其它独联体国家开放。对于这样两件直接关系到独联体走向的事情,自然会引起国际舆论,特别是独联体国家、中东欧国家的关注。

许恒声、于宏建:确实如此。独联体各国官方对俄杜马的决议几乎都表示了不满和公开反对的态度,它们认为这个决议与国际法相悖,也不符合现实,对前苏联独立国家的地位和主权是威胁,拒绝接受和加以研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甚至说,俄杜马的作法“会使独联体局势严重不稳定,会造成流血”。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则认为俄杜马决议将助长北约东扩。保加利亚总统热列夫称俄杜马决议也对中东欧人民构成威胁,他认为北约必须东扩,保最终将加入北约。美国表示坚决反对“重建苏联的企图”,并说西方“不会坐视不管”。

严正:虽然独联体国家不赞成恢复苏联,对加入俄白联盟持谨慎态度,但它们之中的多数对促进一体化持积极态度。特别是近两年多来,独联体的向心力在加强,不仅通过了一些条约和协定,而且在“多速一体化”方面迈出了有力的步伐。

许恒声:是的。独联体在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1994年通过了关于建立跨国经济委员会的协议,今年初又签署了《关于加强支付联盟和海关联盟的协议》和《关于预防武装冲突和恐怖活动在独联体内扩散的构想的协议》。一些国家之间先后建立了支付联盟、海关联盟、跨国货币委员会,并就建立共同科技空间、民航现代化、天然气过境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这些举措促进了独联体国家在不同层次、不同速度上的一体化。

于宏建:乌克兰是独联体的大国。其他独联体国家是乌的主要贸易伙伴,乌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但反对建立超国家机构和组织,因此对一系列文件持保留意见,或采取不参与立场。

尹树广(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中亚大多数独联体国家对一体化都比较积极,特别是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他曾提出过著名的“欧亚联盟”方案。3月29日,俄、哈、白、吉4国将签署新的一体化协议。但中亚国家的基本立场是,在保持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基础上发展一体化。

唐进修:一体化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原因主要是其他国家对俄有疑虑,担心失去得之不易的独立和主权。而且彼此间在政治、经济、民族、领土等方面仍有诸多矛盾和摩擦。是这样吗?

许恒声:是的。前苏联各共和国之间70多年形成的互补性经济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建立统一的经济空间是独联体国家摆脱困境的现实选择。然而,独联体各成员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速度不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使它在独联体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其他国家对俄罗斯总是心存疑虑。另外,还必须看到,西方国家也不愿看到独联体强大,往往利用它们之间的一些矛盾进行分化瓦解。所以,独联体在一体化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

严正:眼下,前苏联地区的走向有多种可能:如保持现状,或者其他国家加入俄白联盟,或者加入将要签订的4国一体化协议, 甚或恢复苏联。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比较现实?

慈汝岭(本报驻乌克兰记者):乌最高苏维埃主席莫罗兹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对苏联解体不感到惋惜,那是没有良心;如果认为苏联能够恢复,那是没有头脑。”

唐进修:从目前各方面的情况看,恢复苏联不大可能。对俄白联盟,虽然俄罗斯反复强调该联盟并非一个新国家,但其他独联体国家对之仍在观望,和者甚寡,而对不设超国家机构,又比现在的独联体前进一步的4国一体化协议可能比较感兴趣。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等已表示愿意加入。看来,只要遵循自愿、平等、互利等原则,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趋势可望逐步加强。

标签:;  ;  ;  ;  

莫斯科的冲击波:从俄罗斯国家杜马决议和俄白联盟看独联体的发展趋势_苏联解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