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仲义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仲义

王仲义

通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1509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儿科病房接受治疗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喉罩麻醉组(42例)与气管插管麻醉组(42例),分别采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方法对患儿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插管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喉罩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9.4±0.9)kPa以及气道峰压(21.3±2.8)cm H2O均明显优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11.9±3.1)kPa以及气道峰压(17.3±2.1)cm H2O,且喉罩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麻醉;安全性;临床效果

近几年来,婴幼儿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而婴儿在治疗时的依从性较差,因此对治疗前麻醉要求较高[1]。目前在我国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婴儿麻醉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2]。本院为进一步研究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特选取8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儿科病房接受治疗的84例患儿,将其平均分为喉罩麻醉组与气管插管麻醉组,每组42例。喉罩麻醉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12个月,平均年龄为(7±1.5)个月;气管插管麻醉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12个月,平均年龄(8±1.9)个月。两组婴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喉罩麻醉组患儿采用喉罩麻醉,其方法为:首先术者采用1.5号喉罩,插入深度为在咽底部出现阻力感时,其次向内充入气体,使喉罩气囊足够充盈以至于将患儿的喉头封闭,若出现均匀对称的呼吸音,则成功放置喉管,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气管插管麻醉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其方法为:首先术者在进行插管前,使用0.2 mg/kg的顺阿曲库铵在插管后对患儿进行机械通气,采用七氟醚来维持麻醉状态,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在插管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变化情况以及插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在插管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的插管方法进行麻醉后,喉罩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9.4±0.9)kPa以及气道峰压(21.3±2.8)cm H2O均明显优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11.9±3.1)kPa以及气道峰压(17.3±2.1)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在插管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的插管方法进行麻醉后,喉罩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的插管方法进行麻醉后,喉罩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9.4±0.9)kPa以及气道峰压(21.3±2.8)cm H2O均明显优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11.9±3.1)kPa以及气道峰压(17.3±2.1)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喉罩麻醉对患儿进行手术前的麻醉时,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明显高于气管插管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临床上,由于婴儿年龄较小,体质与呼吸道的功能等未能足够发育成熟,在进行麻醉或手术时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以及复杂性,因此对手术前的麻醉方法要求较多[3]。常规的各种婴儿全身麻醉方法对患儿的呼吸道管理作用并不是十分强,容易造成患儿的呼吸道发生一定程度的抑制现象,甚至对患儿的生命存在十分严重的威胁[4]。喉罩麻醉是临床上新型的一种麻醉方法,采用喉罩麻醉可明显缓解上述中麻醉对患儿呼吸道的影响,并且该方法操作极其简单,减少了患儿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发生的不必要的痛苦,减少对患儿气道的损伤,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儿的麻醉质量[5,6]。

与此同时,两组患儿在经过不同的插管方法进行麻醉后,喉罩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显示,喉罩麻醉明显减少了患儿在麻醉插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使麻醉中的插管过程更为安全[7]。喉罩麻醉能够很好的解决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道抑制的问题,较大程度的保持患儿呼吸道相对通畅,因此,有利于提高患儿手术前麻醉的安全性,增加了患儿麻醉效果的安全程度,使患儿及其家属更容易接受[8]。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较气管插管麻醉更为显著,且操作简单,减少患儿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较为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仲山,张斯壁.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263-264.

[2]陈刚,刘海.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中外医疗,2012,31(3):97-98.

[3]孟斌.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80-181.

[4]李建平.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1,9(8):94-95.

[5]姜勇智.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83-84.

[6]马永杰.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手术麻醉中的对比分析.当代医学,2013,19(2):106.

[7]陈粤,杨向辉,吴霭青,等.喉罩麻醉与气管捅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11-512.

[8]仇惠斌.两种麻醉方式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对比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95.

论文作者:王仲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王仲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