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翻译水平表达的研究

失血性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翻译水平表达的研究

潘景业, 林锡芳, 张怀勤, 徐玉兰, 傅国胜[1]2002年在《失血性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翻译水平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L 选择素转录及翻译水平表达对创伤及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方法 大鼠剪尾取血作为正常对照 ,颈部去皮颈动脉结扎剪断插管作为实验对照 ,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遂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 (创伤组 )和实验休克组 (失血性休克组 ) ,每组均为 8只。用单克隆抗体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失血休克急性期中性粒细胞表面L 选择素的动态表达 ,以及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大鼠白细胞胞质L 选择素mRNA半定量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中性粒细胞表面不同时间点L 选择素表达量 (平均荧光道数 )之间的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实验对照组细胞表面及胞质mRNA表达均上调 ,细胞表面 3h达峰值 ,4、5h持续高水平 ;mRNA进行性升高 ,于 5h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 ,实验休克组两者亦均上调 ;但与创伤组比 ,3h后则呈下调趋势。结论 创伤后中性粒细胞L 选择素表达上调 ,增强白细胞 内皮细胞黏附反应 ,有助于局部创伤愈合 ,修复并抵抗感染。休克组L 选择素表达下调 ,可减少白细胞 内皮细胞过度黏附及嵌塞毛细血管 ,有助于机体疏通微循环 ,改善灌流量

潘景业[2]2001年在《失血性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翻译水平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灌流量减少是休克微循环障碍的特征性变化。已有的研究表明白细胞粘着于细静脉壁(Leukocyte-Endothelium Adhesion, LEA)和嵌塞毛细血管(CapillaryPlugging)是休克微循环灌流量不易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休克时白细胞在微循环中发生滞留现象(leukostasis),它包括白细胞附壁滚动(rolling),白细胞贴壁粘着(adhesion),以及白细胞嵌塞(plugging)等变化。已报告休克时肌肉、肠系膜、肺泡、心肌及脑等多脏器毛细血管均有白细胞嵌塞。 创伤、休克等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是以循环血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损伤部位为特征的血管防御反应。白细胞向血管外迁移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滚动、粘附、移出、趋化四步。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是泛指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间相互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或膜外糖蛋白。分成5大类。选择素为其中一大类。根据表达部位可分叁类:E-选择素表达于活化的内皮细胞表面;L选择素-表达于白细胞表面;P-选择素则表达于活化的血小板和EC表面。其主要作用为在感染及其它炎性反应过程中,通过与相应配体结合介导白细胞与管壁接触,使白细胞在血管壁上缓慢滚动,从而启动一系列反应,最终导致白细胞在炎性反应区域集中。 四步炎症反应的第一步即由选择素介导。由于选择素与配体的动力学不同,不同的选择素在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起作用。在体内卜选择素参与白细胞的最快速(5-150卜m/ S)滚动。 本实验观察大鼠夫血休克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卜选择素动态表达程度及白细胞胞浆mRNA半定量变化,旨在探讨L-选择素表达对创伤及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材料与方洁 成年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300-3609,均为雄性,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l=8),剪尾取血;②实验对照组(创伤组)…-8),剪除颈部皮肤、颈总动脉结扎剪断插管;③实验组(失血性休克组)(-8),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s并维持(间歇性放血)。单克隆抗体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点(插管前,插管即刻0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大鼠的中性粒细胞表面的卜选择素动态表达。RNA提取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大鼠白细胞中的 L-selectin mRNA表达。获取L-selectin/p-actin的相对值。 结 果 一、剪尾取血中性粒细胞表面不同时间点之间卜选择素表达量怦均荧光道数)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 二.创伤及休克中性粒细胞表面卜选择素表达量变化 1、创伤组oh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呈上调表现,lh、Zh持续升高,但与 oh无显着差异,3h达峰值,与 ohj、lh有显着差异(P<0刀5),4h、sh持续高水平,但与3h无显着差异。 2、创伤休克组 oh、lh、Zh、3h表达进行性升高,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5),4h、sh下调变化,显着低于3h(<0.05),但4h尚显着高于正常组(P.05),sh与正 二常组无显着差异(P>0刀匀。 3、创伤休克组4h、sh表达显着低于创伤组4h、sh(<0刀5),其余各时间点2组之间无显着差异。 叁、创伤及休克白细胞L-选择素mRNA表达量变化 l、创伤组N即高于正常组但无显着性差异(>0.05),Zh、3h、4h、sh表达进行性上调,3h、4h、sh显着高于正常组及lh、Zh。sh达峰值,显着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 2、创伤休克组 3h、sh均显着高于正常组(<0刀5),而 sh较 3h下调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 叁、创伤休克组normal、3h与创伤组相应时间点无显着差异,sh则显着低于创伤组sh(P<0刀5)。 结 论 l、剪尾取血对大鼠卜选择素表达无显着影响,可作为正常对照。 2、颈动脉插管对大鼠构成中重度创伤,本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表达上调,提示在该类研究中不能作为正常对照,应作为本动物模型的实验对照组。 3、休克组L-选择素表达下调,可减少白细胞一内皮细胞过度粘附以及嵌塞毛细血管,有助于机体疏通微循环,改善灌流量。 4、休克和创伤组细胞表面卜选择素与mRNA均呈同向变化,说明功能分于有赖于mRNA的合成。但本研究还显示创伤即刻中性粒细胞表面L-选择素显着增加,提示是一不依赖于蛋白质合成的胞浆颗粒内的卜选择素释放反应。 5、创伤后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表达上调,增强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粘附反应,有助于局部创伤愈合,修复并抵抗感染。

参考文献:

[1]. 失血性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翻译水平表达的研究[J]. 潘景业, 林锡芳, 张怀勤, 徐玉兰, 傅国胜. 中华内科杂志. 2002

[2]. 失血性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翻译水平表达的研究[D]. 潘景业. 浙江大学. 2001

标签:;  ;  ;  ;  

失血性休克大鼠L-选择素转录、翻译水平表达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