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200例骨创伤急救的方法与效果论文_张瑞强

张瑞强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200例骨创伤急救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行急救治疗的200例骨创伤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急救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等采取急救诊断和处理,研究组患者则依据创伤评分采取急救诊断和处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现场确定行急救诊断者117例,比例为97.5%,急救成功率为98.3%,转运成功率为100%,死亡率为1.7%,对照组患者现场确定行急救诊断者44例,比例为55.0%,急救成功率为91.3%,转运成功率为96.3%,死亡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收入专科或ICU病房2h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创伤评分予以患者现场急救、转院急救、院内急救以及病房急救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骨科;创伤;急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53-02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工农业、建筑、交通等行业不断发展以及治安问题的增多,骨科创伤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加,创伤程度逐渐危重和复杂[1]。我院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骨创伤患者根据其创伤评分实施急救处理,同时与常规急救诊断和处理进行比较。现将其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行急救治疗的200例骨创伤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急救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120例,女性患者45例,男性患者75例,年龄范围在1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10.4)岁,骨科创伤类型包括肋骨骨折20例、颅骨骨折19例、肩部脱位或骨折35例、肘部脱位或骨折22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16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8例;对照组患者共80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55例,年龄范围在1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3±11.5)岁,骨科创伤类型包括肋骨骨折14例、颅骨骨折11例、肩部脱位或骨折25例、肘部脱位或骨折15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13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疾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等采取急救诊断和处理。研究组患者则依据创伤评分采取急救诊断和处理,创伤评分通过对五部分进行记分,收缩期血压,毛细血管充盈性(压唇粘膜或甲床后2s内血管再度充盈表示正常,>2s则为迟缓),呼吸幅度(胸廓换气或呼吸运动显著减弱则为浅,辅助肌肋间肌具有收缩则为困难),呼吸(15s内呼吸次数为4),昏迷程度(通过GCS评估),上述五项指标分别予以加权和赋值,所有分数之和即为得分,得分范围在1~6分,分数越高代表情况越好,分数越低代表情况越严重。本文采取创伤评分工具集(中文版)以及计算机软件进行测算;待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即可进行创伤评分,经抢救室初步抢救推离急诊室后再次进行创伤评分,具体处理措施:首先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梗阻,以便预防出现窒息,随后将患者置于侧卧位,同时将下颔托起,尽快去除掉患者鼻内异物和分泌物,置放咽痛气管,予以吸氧,同时准确气管插管或切开,连接呼吸机,确保气流畅通,支持呼吸,此外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包急性阻塞、心脏挫伤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病征,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即刻采取心肺胸复苏和胸外心脏按压。积极对患者开放静脉通络,建立至少俩条静脉通道,上肢则使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而下肢则选取大隐静脉,使用静脉切开或使用16~18号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后应及时抽取血样标本再予以输血,血标本予以送检检查血型、红细胞压积、血常规、血气和二氧化碳结合力,输血输液时扩容液体选取以及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选择首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为1:2的平衡盐溶液或者乳酸林格液,使用量大概为失去血量的3倍左右,起初15min内静脉输入1000ml,以便快速扩容改善微循环以及恢复细胞外液,再根据脉搏、血压、尿量以及患者反应及时调整输液量和速度,常规情况下晶体液输入量在2000~4000ml范围时需要及时补充全血5000ml。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现场确定急救诊断例数、抢救成功例数、死亡例数,转运成功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现场确定急救诊断例数、抢救成功例数、死亡例数,转运成功例数等数据进行处理,上述数据均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现场急救和转运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现场确定行急救诊断者117例,比例为97.5%,急救成功率为98.3%,转运成功率为100%,死亡率为1.7%,对照组患者现场确定行急救诊断者44例,比例为55.0%,急救成功率为91.3%,转运成功率为96.3%,死亡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收入专科或ICU病房2h内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收入专科或ICU病房2h内死亡2例,死亡率为1.7%,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死亡率为6.3%,研究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535,P=0.0392)。

3.讨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通常是将医疗急救措施送至急危重症创伤患者身边,予以院前急救,并将患者安全护送至邻近医院急诊科进行下一步治疗,少数患者需要即刻进行手术治疗,而其他患者则送入专科或监护病房[2-3]。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有序的结合常常是影响临床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外临床学者对院前和院内急救连接技术进行研究。创伤评分是参照患者创伤后在呼吸、循环、中枢和神经系统的反应,同时采取数字形式定性和定量评估创伤严重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据临床调查统计报道,由于创伤所引起的死亡人数约有一半患者死在创伤现场,而约有30%的患者死在创伤早期阶段,20%患者死在创伤后期的并发症[4]。国外临床研究人员非常重视黄金60min,然而中国院前急救体系尚不建立,所以在急诊科采取有效及时的急救非常重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创伤评分后予以急救诊断和处理的研究组患者其抢救成功率以及死亡率等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徐光影[5]等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根据创伤评分予以患者现场急救、转院急救、院内急救以及病房急救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赵振勇.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5(14):81-82.

[2]王冬妹.浅谈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观察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4):30-31.

[3]陈芳.骨科创伤性休克48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74-75.

[4]林青,柴守霞.创伤致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3例术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02-104.

[5]徐光影.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5):59,61.

论文作者:张瑞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探讨200例骨创伤急救的方法与效果论文_张瑞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