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比较--兼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_劳动价值论论文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兼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效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经济正在迅速市场化的时候,到底产业工人以外的劳动创造不创造价值,非劳动收 入,如利息收入、租金收入以及股息等收入究竟有没有合理性;财富究竟仅仅是人类劳动创 造的还是土地、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的?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究竟哪一个是与市场经济相 一致的等等。这些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不仅涉及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性的解 释,更重要的是涉及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依靠什么的大问题。比较西方主 流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将对我们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必然存在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价值理论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 的意义。

一、两种价值理论的比较

1.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创造

马克思认为,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类劳动,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源泉却不仅仅是劳动, 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以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7页。

)马克思还说过:“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但是,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 ,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刚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8页。

)显然,马克思在 使用价值或财物创造的源泉的认识上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一样,认为它们是土地、劳动和 资本共同创造的。而物的有用性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当然,物之所以有效用,一方面 是因为该物质的客观性质,另一方面还要依赖于人的主观需要。西方经济学家强调效用的主 观因素。马克思却在强调了其客观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有用性”的主观方面的因素,也就 是考虑到有用性的来源之一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性质。他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 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 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页。

)显然,马克思实际上承认效用,即商品满足人们需要 的性质,亦即其有用性,也与人自身的主观方面密切相关,只是他明确表示,效用和使用价 值不是其研究的对象,因为它们属于人与物的关系。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马克思与当代主流经济学家一样,认为财物是土地、劳动和资本( 资本物或机器设备等)共同创造的。

既然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学家(是否有例外,至少目前尚未看到)都认为物质财 富是土地、劳动、和资本物等共同创造的,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断定,我们所消费的一切有用 的物品就其物质形态来说不是仅仅由劳动单独创造的。进而,我们可以认为当代各国政府追 求的经济增长,实际GDP的增长不是劳动单独的贡献,而是包括所有资源共同的贡献。如果 ,市场经济是追求物质财富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的话,问题就一定会简单到可以坚持马克思的 使用价值创造理论,也就是接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建立在“生产函数”或由生产函数表示的物 与物关系基础上全部理论,而事实却恰恰不是如此。这一点我们还将专文论述。

2.两种不同价值概念的不同本质

使用价值不是马克思的研究对象,价值才是马克思研究的对象。他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 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所谓社会 属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这一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马 克思的价值概念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显然与效用价值论所体现的关系不同。

效用价值概念不是从人与人的交换关系中抽象出来的,而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 。其本意是要用人对物的主观评价去解释交换价值。用人对物的关系去说明人与人的关系就 会把交换价值说成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这显然是错误的。但这却并不妨碍效用价值概念本身 具有的合理性。就效用价值概念的含义说,它只不过是人对物的有用性的一种评价。庞巴维 克说:“价值的正式定义是一件财货或各种财货对物主福利所具有的价值。”(注:庞巴维克著,陈瑞译:《资本实证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55页。

)但有用之物 不一定有价值,“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注:庞巴维克著,陈瑞译:《资本实证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55页。

)可见,效用 价值是人们考虑到稀缺因素时对物的有用性的一种评价。效用价值是从人对物的评价过程中 抽象出来的,它本质上体现着人与物的关系,即当人类面对不同稀缺程度的物质资源时,如 何评价和比较其用处或效用的大小。它与马克思从交换关系中抽出的价值概念是根本不同的 两个概念,它从本质上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不从交换价值的角度去理解效用价值概念,而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去理解它,它就是 一个合理的概念。它正确的揭示了人与物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如何评价物对人的有用性 。它是人类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之一。认识自然是自然科学家的事,而利用和改 造自然就不仅属于自然科学家了。其中,经济学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知识 水平下,选择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佳方法。此类“最佳选择”,小可以解决某物的最佳 利用问题,大可以使新的科学发明形成最有效的改造自然的生产力。但最佳的方案的选择以 对不同方案的效益或物对人的不同重要性的评价为前提。这就需要解决如下两个最基本的问 题:第一,必须从对人是否有用的角度出发才能进行这种评价;第二,必须判定所利用的物 或自然资源有用与无用的界限及其用处的不同等级或大小。效用价值概念在理论上的合理性 也就是在于它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评价一般物的有用性大小及其边际的一般方法。

3.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最佳选择问题并不是自然科学的独有的领域,在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中也应占有重要的地 位。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中排斥掉的使用价值和生产力等等“人与物”和“物与物”的“经 济关系”早被西方市场经济的研究者们捡了回来。例如,生产函数理论,探讨投入和产出的 技术关系,这个理论后来引发了经济增长理论的迅速发展,而经济增长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 定义中正是“生产力”的增长。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从来不区分人与人、物与物和人与物 的关系,他们主要根据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来建立理论。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例子。

凡是对西方经济学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生产理论中,最佳投入组合选择的理论。如图1所示 :曲线表示等产量线,它表示产函数Q=f(L,K),即表示投入L(劳动)和投入K(资本)与产出Q 之间的技术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谓技术关系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物与物之间 的关系。图中的直线AB是等成本线,表示现有的财力,其斜率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 本K的价格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直线AB表示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均衡 点E表示厂商做出的最大产量或最小成本的所谓“最佳选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均 衡点表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概括的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这个理论实际上是研究在现有技 术条件和资源条件下,在现有的社会价值关系的约束下,如何实现人对物的最佳利用。如果 扩大其含义,就是经济学研究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现有社会关系和价值系统约束下,如 何采 用最佳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案或途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不要向这个方向发展是需 要认真讨论的。

马克思本人把生产力、使用价值等等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统统排斥于自己的研究对象 之 外,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永远不能研究这些问题。他在谈到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时间的 节约仍然是基本规律的时候,显然也是在考虑人类与自然发生关系时的经济规律。这就是说 马克思实际上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存在经济规律。

4.两种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决定解决的是“交换比例”如何决定的问题。价值既然体现着人与人 之 间的关系,那么,它作为一个调解中心,就实际上调节这商品生产者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所以,劳动价值决定是一个社会过程,是一个确定调节中心的过程。

效用价值决定则是对某物效用或用处大小的判定。判定效用的大小必须由一个稳定的尺度 ,否则就只能用比较的方法,用相对量去衡量效用的大小。基数效用论就是从绝对量出发去 衡量效用。我们认为,不应把基数效用论视为效用论幼年时期的表现,它的错误在于要用人 们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去衡量人对物的感觉,而不在于能不能找到衡量效用的绝对尺度。我们 所要衡量的人与物的关系,是基于物的客观能力基础上的关系。因此,物可以满足人需要的 能力可以由许多物的天然尺度去衡量,如热量、重量等等。此外,价值或劳动也可以成为这 样的尺度。人类在比较和衡量物的有用性及其大小上,并不缺乏办法,经济学需要做的只是 从经济角度来应用它们罢了。序数效用论则是从相对量的角度去衡量效用,这就使确定效用 价值的目的更加明确。即不是要确定效用的绝对量,而是为了比较效用大小和确定效用边际 。边际效用决定效用价值是说某物的最小一种效用和该物的“边际剂”提供的效用决定了人 们对该物的全部有用性的评价。其原意在于用边际效用去说明交换价值,这是一个严重的错 误。也正是这个错误是边际效用决定效用价值的合理内容被掩盖了。边际效用决定效用价值 的科学意义在于:用一个最小的效用等级去做衡量和比较效用大小的相对尺度,并用它标明 了有用与无用之间的边界。在这里,这并不等于承认边际效用一词来表示最小效用,这并不 等于承认边际效用随其数量增加而递减是一个普遍规律。评价有用性的大小,不能用中等的 或平均意义上的效用作基本单位。因为从本质上看,这种评价不是社会过程,而是人们估价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便调整这种关系的过程。它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心,而只有暂时的边际。 所以说,边际效用决定效用价值的理论为从经济角度估价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最一般 的方法。经济学越是将更多的人与物的关系纳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这一方法的使用价值 也就越大。

两种不同的价值概念各有其不同的价值决定过程。一个是决定交换比例的社会过程;另一 个是主观上判断物或自然资源对人用处大小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前者是在寻找一个决定 交换比例的中心,后者是在寻找有用与无用之间的暂时边际。超出这一边际,有用就会变成 无用。

二、两种价值概念的适用范围

劳动价值概念是从人与人的劳动交换关系中抽象出来的,它仅适用于研究生产关系,即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效用价值概念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它仅适用于研究人与物 或人与自然的关系。两种价值概念如错用于对方的领域,就都会变成谬误。

1.效用价值概念的错用

效用价值论建立的最初目的不在于研究人与物的经济关系,而在于说明交换价值。最初的 效用价值概念仅限于用来研究交换和分配关系。这种目的和效用价值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冲突 。用对物的有用性大小的评价来解释交换和分配关系,必然会割断它们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抹杀工资、利润、价值等范畴的历史性和社会内容。我们把效用价值论称为庸俗价值论的主 要理由也在于此。这方面的批判已经很多,本文不再赘述。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效用价值 论的庸俗性不是来源于其效用价值概念,而是来源于用它去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 效用价值概念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早已突破了最初的目的,被广泛的用来研究人与物之间的 经济关系。其中的主观因素也越来越为各种客观条件所约束,因此成果显著。但是,西方经 济学家并未意识到其价值概念的“专业性”。效用价值论虽有合理的内容,却被用过了头。

2.劳动价值概念的错用

马克思本人无意用其价值概念去研究使用价值和生产力,它严格的将其价值概念限制在分 析生产关系的限度以内。所以劳动价值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从不出错。

但是,不少经济学家不满足于仅用劳动价值概念去分析生产关系。他们把劳动价值概念看 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往往用它去分析生产关系以外的各种经济问题。这就使劳动价 值论的真理性形象受到了损害,使它陷于与实践相矛盾的境地。

例如,用马克思的价值概念解释实际GDP或实际GNP,我们就会得出结论:实际GDP的增长只 取决于劳动总量的增长,与劳动生产力无关。因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 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0页。

)只要社会的劳动总量不增加,实际GDP或实 际GNP就不会增加。但是,当我们用不变价格计算实际GDP或实际GNP时,虽然计算出来的也 是GDP或GNP的价值形式,但其含义已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而是其使用价值概念了。 所谓按不变价格计算,就是假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不变,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使用价值量 的增加就必然表现为实际GDP或实际GNP的增加。不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按不便价格 计算的)实际GDP或实际GNP增加,而且有利的自然条件,如适合农业的气候等等,也会增加 实际GDP或实际GNP。于是我们便面临这样一个矛盾:要么放弃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变动与 价值总量无关的理论,要么就不能把实际GDP或实际GNP理解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显然 ,正确的选择只能是后者,即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或实际GNP实际是使用价值概念,只 不过用价值来加以衡量和表现罢了。按照马克思关于使用价值创造的观点,这种使用价值意 义上的实际GDP或实际GNP是由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共同创造的。承认这一点丝毫不意味着 否定劳动价值论,反而会使它得到正确的应用。

劳动价值概念的本质在于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考察人与人的关系时,它才 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一旦转而考察人与物的关系,劳动就不再是唯一决定这种关系的因素 了,必须同时考虑到物和自然方面的因素对这种关系的决定作用。抛开了人与人的关系,仅 从 人与物的关系的角度去研究实际GDP或实际GNP时就是如此。因此,使用价值概念和效用价值 概念具有独立的意义,不能同劳动价值概念混在一起。如果我们的目的不是考察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而是考察生产力或资源本身的合理配置等问题,劳动就不再是唯一需要考察的因素 。凡是研究目的不在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而在于揭示生产力本身的规律,在于研究物质财 富及其创造,总之,在于研究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时,劳动价值概念就不再适用了。而使用 价值概念,经过了修正的效用价值概念却正适合研究这类问题。

综上所述,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性在于其效用价值概念的合理内容。它实际上是在研究 使用价值及其效用,研究如何评价物对人的有用性及其边际。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基本 经济关系。效用价值论创立之初是有意和马克思为敌的,人们也因此而厌恶它。但随着经济 学中对人与物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其合理内核的科学意义及其作用也日益显著。也正是由 于有了一个合理的内核,当代效用价值论在指导经济实践方面的意义已逐步超过了为资本主 义辩护的意义。任何理论的作用都是有限的,效用价值论只是在分析人与物的经济关系是才 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所以,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有许多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经济学家去 处理。要建立这样的理论,只有一些从实际出发的分析是不够的,要从基本理论入手。基础 理论不扩展,整个理论体系就不能健康发展。

三、价值与经济的本质

最后,我们要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它带有严重的工业化 经济的痕迹,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整个经济活动不过是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来满足人们无 限欲望的过程。因此,经济过程的本质是物质的,技术的。当技术改变时,整个社会的运行 ,包括价值系统的正常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因此,正如柳欣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主流经济学 的基础是将经济活动看作是技术关系决定的,随技术关系变化而变化的体系。因此其经济学 就将很大的精力放在处理技术关系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影响上。这恰恰弄颠倒了。马克思将整 个经济活动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过程。他必然强调经济过程是一个价值体系运作的过程 。当我们进入21世纪时,已经越来越看到马克思的理论更适合后工业社会。因为他认为经济 活动的本质是价值的,所有的技术关系不论其多么先进,必须被套在这个价值系统中并受到 它 的约束。如果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是物质的,而是价值的,那么,实际GDP和产量等等带有物 的性质的概念就不是这个经济体系追求的目标,它们在经济中就不具备核心意义。例如,在 最近连续3年的通货紧缩中,实际GDP在增加,这意味着产量在增加,但是价格却在下降 ,也就是说卖出的东西多了,但由于价格下降收入却在减少。随着价格下降企业亏损的越来 越多,企业收入减少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引起经济不景气。美国的新凯恩斯主义在90 年代更加重视名义国民收入就已经表明,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特别是随着金融深化而出现的 经济的虚拟化,包括货币和其他虚拟资产在内的金融体系能否正常运行,对经济的影响比以 往任 何时候都大。因为它们对价值系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在工业化社会,价值系统基 本上限于各种实际物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及与货币(包括信贷)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虚拟化迅 速发展后,虚拟资产,包括新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物的规模已经相当大,并真正实现了全球 化的资本和货币市场,对整个价值体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当价值体系的运作出现 问题的时候,整个经济将会立即受到严重的影响。市场经济并不是刚刚染上了新的疾病,它 孕育在早期的市场经济之中。当然,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将提供解决的途径。将财富的物质形 态看作财富概念的本质属性就会象西方主流经济学那样将技术和资源看作是经济中最重要的 东西,将财富的社会形态看作是财富的本质属性,就会将价值系统从而将整个经济体制看作 是最重要的东西。

财富和价值是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不仅关系到人们如何认 识“剥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们今后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关系到制度及政策取 向 ,以及人们长期的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问题。无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家都不会替我们 解决面临的问题,他们的理论在不同意义上都具有指导意义或借鉴意义,但是他们都不能 提供完全的指导。现在讨论价值理论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我们希望不要纠 缠在是否完全遵循马克思的理论,也不必纠缠在是否接受西方的理论上。我们需要一个新的 适合今后较长期经济发展的价值理论,更需要一个能够指导我国经济实践的经济理论体系。 接受人类所有先进的成果并加以发展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标签:;  ;  ;  ;  ;  ;  ;  ;  ;  ;  ;  ;  ;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比较--兼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