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实施过程中的几点问题及解决方式的思考论文_赵琦

EPC实施过程中的几点问题及解决方式的思考论文_赵琦

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代建局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EPC建设管理模式在我国是属于一种新兴的建设模式,其中很多环节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讲述了EPC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三个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情况分析,并就相应的解决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EPC 实现设计方案 设计主导 投资控制

引言:EPC工程总承包,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EPC建设管理模式在国外有着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但在我国是属于一种新兴的建设模式,其中很多环节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我们自身EPC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就解决方式进行了探讨。

一、设计单位主导EPC项目工程存在的困难

(一)产生原因及情况分析

由设计单位主导EPC项目,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1.EPC工程建设模式在我国是属于一种新兴的建设模式,目前国内专业的EPC团队还比较少,主要还是设计勘察单位和施工单位采用联合体的形式进行EPC建设。因此,很多项目在项目采购招标和合同签订阶段还是沿用以往的计价标准,根据项目投资的很小一部分百分比计取设计费。这部分费用不足以支撑设计单位对项目进行全周期全方位管理所付出的成本,更难谈利润。另一方面,即使适当上浮设计费用,项目利润依然主要集中在施工方面,因此联合体内部成员容易产生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最终导致设计院还是停留在依规提交设计成果,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完善设计变更的传统模式中,无法充分激发其在新建设管理模式下应起到的全面主导工程的优势。

2.不少国内设计院的优秀人才在技术领域非常专业,但是和施工方和管理人员相比,在现阶段仍缺乏大型项目的管理经验,导致设计单位牵头主导EPC项目管理的模式难以全方位贯彻落实。

3.设计院本身经济实力和施工企业往往存在明显的资本劣势,导致在项目实施阶段,由设计单位主导得EPC项目需要进行提前下一道工序准备或则项目纠偏时,设计院无法提供资金保障,只能采取建议的形式引导施工单位的工作,而无法主动掌控项目的运行轨迹。

利益分配不合理、管理经验不足、联合体之间经济实力差距,导致了选择设计单位作为EPC主导单位的模式管理上存在困难。

(二)解决方式

1.国家已经出台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应以此为指导,加快转型,建立、健全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以服务全方位的工程为主要目的,形成专业化的EPC工程公司。

2.各单位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组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EPC管理经验,从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投资控制等多方面培养人才,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建设管理需求。

3.考虑到EPC工程建设模式是新兴的建设模式,设计费的计取不应拘泥于原有建设模式的标准计取,应在采购招标和合同签订阶段进行相应的提升。

二、EPC在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易和原设计方案产生偏差

(一)产生原因及情况分析

在使用传统模式进行建设的项目中,设计单位通过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其工作流程有明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设计单位也是在独立开展设计工作。施工图设计完成后,业主再开展工程量清单编制和施工招标工作。因此,最终设计成果比较容易满足原设计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目前采用EPC模式进行建设的项目中,EPC单位有可能不是项目设计方案的编制单位,其对方案的理解不一定足够深刻;同时EPC单位作为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单位,其施工图背后的项目利润率和单位的自身利益紧密相连,从而有可能使业主需求的落实度不高、设计方案的效果降低。

目前,不管是行业主管部门的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概预审查等一系列行政审批手续,还是项目施工图审查单位,都主要注重的是设计成果的符合性、强制性方面的审查,以及造价控制方面的审查;对于最终设计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原设计方案要求的审核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中,业主主要还是通过自身对施工图能否满足设计方案进行把控。但是,考虑到很多采用EPC模式推进项目建设的业主往往并不具备非常强的建设领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因此以上问题很可能到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才能充分暴露出来,这对于业主单位是一种不可逆的损失,同时对于EPC单位也是一种巨大的合同履行风险。

(二)解决方式

1.业主单位在EPC单位招标或进场时,需要尽可能通过明确的书面文件向EPC单位传达自己的需求和方案设计意图,如开展方案交底、提出详尽的技术规格需求书、提前告知主要材料推荐品牌及档次、确认重点装修部位效果图等。

2.在EPC单位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后,业主单位可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将设计成果和原设计方案进行充分比对,再由EPC单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但是,会议也要注意不要将业主新提出来的需求和原有设计方案混为一谈,导致项目投资不可控或变相增加项目成本侵害EPC单位应有利益。

3.引入设计咨询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单位不同的是,设计咨询单位并不需要对强制性规范条文等技术问题进行审核,它的主要工作是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文件是否落实方案设计、功能需求、装修效果、技术需求书、重点材料设备技术参数等进行审核。EPC单位应根据设计咨询单位出具的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并报送业主确认,直至最终设计成果和原设计方案基本吻合为止。

4.由于客观情况导致EPC单位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降低功能需求、设计标准的情况,应由EPC单位主动提出并和业主商议后再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三、设计变更和投资控制的关系

(一)产生原因及情况分析

设计变更是施工图的一部分。为了最大化达到EPC建设管理模式的意义--即EPC单位能够充分自主的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同时又能保证业主基本权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应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处理。对于不涉及功能需求、建筑方案、装修标准变化的变更,EPC单位内部完善设计变更相应程序并报业主备案即可;对于由各种情况引发改变功能需求、改变建设标准、改变装修效果而引起的设计变更应报业主审核同意后才能实施。

但是,由于相当比例的设计变更只是EPC单位内部审核,因此导致其项目实际造价可能和施工开展前编制的施工图预算有较大出入。当然,业主单位可通过合同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控制项目投资,但无可避免的是EPC单位会在合同约定(如不超过概算批复、预算批复金额等)或项目投资红线范围内尽可能更多、尽可能更早的争取规则内的合法利益。

以上情况虽然能将项目投资控制在红线范围内,但项目实施后期若因业主新增需求或项目客观原因又或国家法律法规调整,引起项目发生设计变更,就有可能使已经逼近警戒线的项目投资直接超标,迫使业主追加投资。

(二)解决方式

1.业主单位可以在招投标阶段提出明确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图文件的错、漏、碰等原因造成的设计变更以及为了完善相关工程施工组织文件内容而进行的设计调整或增补,EPC单位应自行承担由此导致的工程费用增加。这种手段优点是可以在前期就迫使EPC单位自己把握设计质量,并且有助于业主控制项目投资。但是缺点是考虑到目前国内EPC单位多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联合体的形式,一旦出现较大的设计失误可能会导致项目出现实施风险和合同纠纷。

2.在目前EPC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的时代,设计方案稳定、业主需求变化不大的项目比存在各种变数的项目更加适合推行EPC建设管理模式。同时,业主应尽早明确业主需求,避免边干边想边改的作风。

3.由于EPC单位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比传统模式的参建单位更大,所以EPC单位在承接工程时会考虑更多的因素,导致EPC项目工程造价水平较高。因此业主单位应尽量选取投资额变化不敏感的项目采用EPC建设管理模式,而对于需要精准把控概预算或者建设标准不高的项目在目前建议还是采取传统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4.业主单位可以事先和EPC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单位约定,鼓励参建各方多向业主提出工程建设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所产生的收益或节约的成本可以合理共享,实现多方共赢,并给项目后续建设流出更多资金空间。

结束语:EPC相对于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有着诸多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生搬照套别人的管理流程。我们需要通过主管单位多引导多鼓励、参建各方多思考多变革,才能充分发挥EPC建设管理模式的功效,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世超.浅谈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要点[J].中国标准化,2017,04:78

2.周瑜.探析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J].珠江水运,2017,10:95-96.

3.辛奇.国内建设工程项目EPC 总承包模式发展分析[J].建设科技,2012 年第10 期.

论文作者:赵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  ;  ;  ;  ;  ;  ;  ;  

EPC实施过程中的几点问题及解决方式的思考论文_赵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