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点及其启示_社区学院论文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点及其启示_社区学院论文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启示论文,办学特色论文,学院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社区学院或初级学院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创立的授予副学士学位的二年制短期高等教育形式。它在扩大教育机会、适应社会与经济变革以及为本地区的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办学特色对于发展我国的地方高等教育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一)地区性。

地区性是社区学院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学校的一大特色,办在社区、依靠社区和为了社区是它的办学总原则。

首先,它根据社区和居民的需求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从学校的设立、管理制度到专业与课程的设置等都与社区密不可分,突出其办学的总原则——即根据社区内居民的直接要求,设立在居民生活圈内的地方性高等教育机关;学校的经营和管理贯穿着居民自治的原则。

其次,千方百计方便本社区的学生。学校除了有良好的交通、通讯、服务等条件外,都把校舍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教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及餐厅和停车场方面,有的学院还与附近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使授课、实验和资料查询变得更方便。上课时间的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采取各种措施方便学生。

第三,社区学院为了使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更为充实,往往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和各种条件。如主修司法和法律的学生,可以对当地的法院、少年法院、监狱、拘留所和教养所等机构进行调查研究。主修社会学的学生可以对当地的社会现象,诸如种族偏见、贫穷、犯罪、婚姻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等。这样使教学内容与当地社区情况尽可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社区,有利于为建设社区作出贡献。

(二)开放性。

美国二年制的社区学院是一种普及型学院,可以说它是美国高等学校中最开放的学校,其开放性体现在入学方式及低廉的学费(或完全免费)上。社区学院的办学目的之一是为本社区各种年龄的公民和各种职业的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初级学院开始创办的时期起,招生从不进行严格挑选。现在,美国98%的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型的招生录取办法,没有入学考试,也不必一定具有中学毕业学历,年满18岁的公民都可以入学。美国社区学院所收学杂费用非常低廉,1980—81学年度公立社区学院一学年学费全国平均437美元,不及公立四年制大学的一半,只是名牌大学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在个别州如加利福尼亚,社区学院对本州学生完全免费。因此,可以说,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入学率最高的国家,其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社区学院。

(三)多功能性。

教育的多功能性也是社区学院成功的一大特色,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教育目的及课程设置上看,它具有学历教育的功能,即初级学院性质的转学教育,为具有高中毕业文化水平而有志于到传统大学深造者开设学分制课程(与传统大学一、二年级所学课程一致),一般两年读满学分,获得准学士学位,然后转到传统大学三年级继续学习。

第二,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职业性课程一般以培养技术应用、熟练操作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中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完全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由工商企业界人士组成或参加的顾问委员会提出建议而审定。由于专业课程多为社区所需要,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一般比较高。近20年以来,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功能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在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越来越占主要位置。

第三,具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功能。如向高中辍学的成年人提供高中程度的补习教育或基础教育,向社区内的居民、在职人员提供各种非正规的(无学位或无学分的)、短期的职业训练课程等等。

第四,面向社区的文化教育服务功能。把学院作为成人教育的活动中心,为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各种教育服务。这种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开设不计学分的短期培训班、召开讲习会、研究讨论会等;在校园内外开办计学分的开放课程;帮助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利用学校的广播和电视等进行远距离教育;向居民开放学校的教育、实验设施设备及文体、娱乐设施,并主办各种文体活动及科学普及活动等等。

(四)灵活性。

社区学院教育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学计划是灵活的。社区学院根据入学学生的文化水平、入学后所选择的专业方向等具体情况,开设了内容十分丰富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计划、设计了多种课程表,以供不同的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在1—3年不等的时间里完成个人教育计划,只要修满学分就可毕业,毕业之后,可以升学,可以就业,十分自由方便。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是灵活的。为了适应各类学生的需要,社区学院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和改革,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技术和教育媒介。正规教学和短期讲习班以及集中训练班等教学方式同时并用,采用临床讲授、个别教学、按程度分小班上课、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学和半工半读等各种措施,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

(五)实践性。

社区学院强调实践,侧重应用,其实践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院比较注重实验室建设。各实验室每天从早晨八时到晚上十时全天向学生开放。所有学生都要经过比较严格的实践训练,以适应社会上的工作要求。如一些学校的牙医助理专业有各种手术室和病房供学生实习;园艺专业有较大的温房和实验农场,学生培植花卉、种植果树和农作物,并出售自己的产品;烹调专业有的开设餐厅,以较便宜的价格为市民服务。正因为如此,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就业率普遍较高。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实践经验。社区学院对教师的要求有别于传统大学,要求教师一般要有硕士学位或同等的学历,但更要在专业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并不要求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或高深的学术性探讨。

(六)效益性。

由于社区学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州县的税收和学生低廉的学费,因此,学院在经费使用上精打细算,十分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如大量聘请兼职教师以节省开支。目前,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共约23万余人,在这支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半以上是兼职教师。同时,还十分注意缩小非教学人比例,力求人员精干。据美国社区学院或初级学院协会的材料表明:1979年到1980年学院教师与注册学生比例是1∶20,美国的社区学院都不负责学生和教师的住宿和生活。有的学校甚至连清洁工人都没有,所有的清洁工作承包给清洁公司。

二、对我国的启示

尽管我国和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发展高等教育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从美国社区学院成功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求更好地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一)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树立为地方服务的主体意识。

美国发展社区学院的经验表明:社区学院的活力在于它的地区性。地方院校为地方服务本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每一所地方院校都应该这样做。但是,由于历史及制度上的原因,我国许多地方院校缺乏建立为社会服务的主体意识与适应机制,致使有的院校成为远离社会的封闭性的存在,把自己关在校园围墙之内进行所谓“纯理论”的研究,而对地方实际需要的应用学科和科普服务不够重视甚至不屑一顾;有的院校只承认校内工作的服务,把校外工作统统看作是“不务正业”;有的院校受市场经济初期短视行为的影响,对有偿服务和创收感兴趣,但对志愿服务不大热心;更多的院校死守传统的评价标准,因而无力吸引教师和学生参加校外服务和实践活动。这些不仅造成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理论脱离实际,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使有限的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借鉴社区学院的经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树立为地方服务的主体意识。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我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重点,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加强和促进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长期高等教育与短期高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等结合,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尤其是为地方和地区的发展服务。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还应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正确处理为地方服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不要因专业与课程设置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变化,从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和发展地方短期高等教育。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即呈金字塔形状。美国社区学院经久不衰的原因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高教结构虽几经调整改革,结构日趋合理,但从整体上来看短期高等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1982年以后,专科招生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到1989年,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仍然还只是1:0.58。而且多数是师范类、文科类专科,工科、农科类的专科生很少。其后,在升格风的影响下,某些专科学校盲目升格为本科院校,影响了专科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本专科的合理比例,视学科专业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本专科生之比为1:0.88。我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所需专科毕业生数应该比发达国家更多一些。目前,我国40万个国有企业和大量乡镇企业中,大部分是生产定型产品的中小企业,需要大量从事制造、工艺、检测、调试、安装及维修等的中、初级技术人才,需要大量的专科毕业生。随着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提高,更需要大量的高等专科毕业生。因此,中国应把发展和提高地方高等专科教育作为改革高等教育结构的主要方向。

(三)注重办学效益,推行民主、科学的管理。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上水平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家的财力已包不起高等教育,加之经费来源不尽合理,致使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而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我国又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现象。因这种浪费往往被教育外部环境的恶化所掩盖,使人难以明察,因而又称隐性浪费。首先,办学缺乏规模效益。我国的高校规模普遍偏小,如1988年在1075年高校中,在校学生不足1000人的有628所,不足500人的有179所。专业点规模也偏小,我国普通高校共有9112个专业点,平均每个专业点仅有学生120—130人,有的专业平均每年招生30—40人,有的甚至只能隔年招生。其次,非教学人员比重过大。由于我国高校党政部门林立,并且党政领导多为专职,加之“学校办社会”,导致非教学人员比重过大。1989年,高校师生之比为1:5.24,如果加上60.7万非教学人员,二者之比则仅为1:2.07。第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许多仪器设备属于重复购置,占而不用或机时任务不饱满,因而使用效率很低。第四,学生包的太多。目前制约我国高等学校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师资紧张,而在于学生宿舍不足。北京大学校长曾对记者说,按北大化学系的师资力量,办三个北大化学系都够,但学生宿舍已是七八个人挤一间了,实在不敢再扩大招生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走读生仅8万人(其中还有不少是进修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3%。象我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包大学学生的食宿,确实包的太多了,1994年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后,部分院校才开始收取少量的学杂费及招少量的自费生。

上述问题的存在就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大量积压和浪费。正如1991年世界银行在考察中国的大学后所做的评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并不完全在于经费的绝对数量,而在于经费的有效使用。”因此,在目前高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必须注重办学效益。

如何提高办学效益,我们是否可以从美国社区学院的管理中得出一些启示:精简管理机构,某些党务工作可由党员教师来担任;逐步扩招走读生,以提高师生比,增加教师工作量;使广大的教职工、学生,乃至校外知名人士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高等教育的管理,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学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标签:;  ;  ;  ;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点及其启示_社区学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